缅怀先贤祭英烈,承遗风,践初心,抚今追昔思奋进。
献一朵花,写一句风铃寄语,重游一次故地,进行一次云祭扫,举行一场集体学习活动……
值此清明时节,复旦学子感怀历史,祭扫缅怀先贤烈士。追先人之遗风,承百年之英范,慎终追远,鉴往知来,坚定爱国荣校、强国有我的决心。
志德书院、腾飞书院、克卿书院、任重书院、希德书院举行“四月追风”老校长纪念系列活动,各书院通过在老校长雕塑前献花祭奠、梳理老校长生平、设计H5推送、展示大师剧精华片段、重回先辈故居等方式,深情缅怀老校长,追思先生风骨,传承复旦精神,坚定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信心。
马相伯
马相伯(1840-1939),原名马志德,中国著名教育家、复旦大学创始人。
追先人之遗风,承百年之英范。志德书院设计H5推送,于4月3日推出线上献花缅怀马相伯老校长的活动。通过活动,学子们走进马相伯老校长的事迹,重温他毁家兴学、身赴国难的崇高精神。4月4日,志德书院16位学生代表,冒着细雨前往宋庆龄陵园祭扫马相伯校长墓,参观宋庆龄纪念馆。
“春雨淅淅沥沥,时断时续,这天气似乎也在向马相伯老校长寄托哀思。校长一生历尽艰辛创办复旦,培养青年,今天我们手捧素菊站在墓前,不知道他会不会感到欣慰,思及此,眼泪不禁涌出眼眶。祭扫过马相伯老校长的墓碑,我们又走进宋庆龄同志的纪念馆,缅怀宋庆龄同志。作为青年学子,或许最重要的是将对先辈的追思和缅怀化作前进的动力,努力作出自己的贡献。”
——志德书院学生代表
李登辉
李登辉(1873-1947),字腾飞,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复旦大学老校长,提出了“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
为缅怀李登辉老校长,4月2日,在南区15号楼茶室,腾飞书院十余位同学聆听讲解员讲述李登辉老校长的生平轶事。他们写下纪念的话语,在草地上为老校长悬挂风铃,共怀先人。
“今天的复旦人感怀老校长的精神,亦愿点燃己之微光,传承先生薪火!”
“斯人已逝,风骨犹存。四月的春风下,今天我们聆听讲解员讲述李登辉老校长的事迹,感受老校长的精神,并朗诵大师剧《巍巍学府:李登辉》的片段。通过文字,我们书写自己对老校长的追忆与思念。”
——腾飞书院学生代表
颜福庆
颜福庆(1882-1970),字克卿,中国近代著名医学教育家,公共卫生学家,上海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创始人。
为纪念上医先贤,4月5日,克卿书院40余名学生代表在枫林校区福庆广场、宣誓广场、同生广场向颜福庆校长、陈同生校长等上医先辈献花缅怀。
“在这个思贤追念的时刻,再度思考人生之意义、服务之价值。在医学生们的朗朗誓词中,我更加坚定了救死扶伤,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的信念。”
“今天,深切缅怀创校先贤们。走得再远,也不忘来时的路,我将刻苦奋发,向先辈们学习,牢固坚守上医人为人群服务的精神,努力成为祖国卫生健康事业的接班人!”
——克卿书院师生代表
陈望道
陈望道(1891-1977),原名参一,是当代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翻译家,于1952年起担任新中国成立后复旦大学首任校长。
为追寻红色印记,感受革命先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3月18日-3月19日,任重书院师生代表49人前往浙江义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追寻望道先生过往足迹,体悟先辈创业精神。4月4日,任重师生前往校内望道像及烈士纪念雕塑前,向老校长及烈士们献花,寄托哀思;线上回顾大师剧片段,追忆难忘岁月。
“缅怀先人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感恩、责任和担当的态度。我们纪念历史,更是一种面向未来,继承先辈精神的责任。我们要找到自身的使命与担当,以实际行动持续传承和发扬陈望道老校长及无数烈士的优秀品质。”
——任重书院学生代表
谢希德
谢希德(1921-2000),固体物理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复旦大学原校长。
3月19日,希德书院师生代表22人前往青浦福寿园,祭扫谢希德先生墓。祭扫仪式后,师生们参观福寿园人文纪念博物馆,体悟先贤品格与精神。
“谢希德老校长是所有希德人的精神导师,她的精神与更多复旦先驱的精神财富,将以书院为载体,在复旦人的血液中永远流淌,如群星般永远在百年复旦的星空中熠熠生辉。”
“谢希德老校长将青春奉献给祖国,用一生向我们诠释了何为爱国,而老校长那心系国家、高瞻远瞩、诲人不倦的精神,正是我们每一个复旦人应当传承的!”
——希德书院师生代表
复旦先烈
清明时节,复旦本部校区,烈士雕塑纪念广场上庄重肃穆,早有师生献上的鲜花,寄托对英烈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追先人之遗风,承百年之英范。在日常学习环境中,师生们置身其中,常常经过广场,瞻仰烈士纪念雕塑,从英烈坚守的初心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将矢志不渝、自强不息的“红色基因”发扬光大,将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人生信念”捍卫到底。
“我们到达时,看到烈士雕塑前已放满许多花。我们把被风吹到别处的花拿回来整理好,又献上我们的花。向雕塑鞠躬时,我对这些素未谋面的烈士们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任重书院学生代表
先人遗风,高山仰止,这一年来逝去的师长前辈,复旦人铭记在心。
杨福家
杨福家(1936-2022),核物理学家、教育家,复旦大学教授,复旦大学原校长。
4月9日,核科学与技术系、现代物理研究所师生将前往福寿园祭扫凭吊。在杨福家老校长逝世一周年之际,学院还将筹备纪念活动,共同缅怀、纪念老校长之理想风骨、卓著贡献。
王威琪
王威琪(1939-2022),生物医学工程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首席教授、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
这是王威琪院士走后的第一个清明节。3月28日,生物医学工程中心、电子工程系和工研院医工所师生前往上海九天陵园。祭扫当天,天朗气清,追思先人风骨,睹物思人,更勉励吾辈接续奋斗。
天地清明,人间有思。
今天,缅怀、致敬、传承、弘扬,复旦人用仪式寄托对先贤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
迎着春光,生生不息,传承就是最好的纪念。
感念先辈,鉴往知来守初心,复旦人凝聚起强大力量,“强国有我”,铿锵誓言久不忘,必将在身体力行中践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