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批“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名单中,复旦大学共有4位科学家榜上有名。物理学系教授张远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鲁伯埙、上海数学中心教授沈维孝、附属肿瘤医院研究员徐彦辉,凭借在各自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脱颖而出。
张远波:“科研的道路并不平坦,还充满曲折,但是脚踏实地走下去,总是会有发现和惊喜。”
张远波研究领域为实验凝聚态物理。他和合作者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制备了以新型二维晶体黑磷为基础的场效应晶体管器件,首次表明黑磷是制备场效应晶体管的新型二维材料,开辟了二维黑磷这一新的研究方向,该成果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近几年他把二维材料的研究拓展到强关联和拓扑材料,这些研究都处于国际前沿。
鲁伯埙:“传承‘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复旦精神,努力在生物医学领域为祖国的民生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根本性干预是生物医学领域重要的难题。鲁伯埙教授提出了自噬绑定化合物ATTEC,初步实现了驾驭自噬降解致病蛋白以干预其病理功能的原创策略,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根本性干预提供了新路径。论文入选Nature期刊评选的年度十大杰出科技论文(10 Remarkable Papers of 2019)。
沈维孝:“数学研究需要热情,更需要持之以恒的专注。”
动力系统是研究系统随时间长期演变行为的学科方向。沈维孝在实和复一维动力系统和部分二维斜积映射的迭代的研究中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2009年获中国数学会陈省身奖、2014年应邀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作45分钟报告、2021年获科学探索奖。
徐彦辉:“大部分的实验结果,都不是我们预期的样子,我们理解生命的基本过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转录是生命科学中心法则的核心。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徐彦辉团队建立了体外重构转录起始超大复合物方法,揭示了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启动子识别、分步组装、转录激活、染色质对转录起始复合物组织和激活等多个过程的分子机制。成果被认为是分子生物学领域的重大突破性进展。徐彦辉曾获得“科学探索奖”和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创新奖)等奖项。
背景链接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是一项由科学家主导、腾讯公司出资、公益属性、独立运营的新型基础研究资助项目。旨在支持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开展探索性与风险性强的基础研究,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