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1月召开的上海“两会”上,来自复旦大学的8位市人大代表、18位市政协委员出席会议。围绕上海发展大事大计、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他们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
焦扬: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高校肩负着推动科技驱动发展、人才强国、教育强国的使命,复旦大学正以‘大人才战略’,着力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上海市人大代表、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说,复旦将人才工作摆在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地位,党政齐心,全校形成合力,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人才计划,既有党委综合的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指导意见,也有战略人才引进工作政策、战略人才培育工作政策,还有向基层下放资源、调动各级人才工作积极性的“资源包政策”,希望对人才既引又育、引育结合,让在复旦校园每一个人都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焦扬表示,当前,对标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海初步形成了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为引领、六大重点产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近三年,学校在三大先导产业领域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00余名,获得各类国家级人才计划支持110余名,再创历史新高。同时,加快推进三大先导产业领衔任务,在集成电路领域,推进集成芯片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集成电路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新一代集成电路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建设;在人工智能领域,持续实施“脑与类脑智能基础转化应用研究”市级科技重大专项研究和人工智能前沿基础理论市级科技重大专项研究,加快推进上海应用数学中心建设,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大数据试验场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在生物医药领域,系统生物学研究设施列入“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储备项目,推进“国际人类表型组计划”市级科技重大专项研究,实质推动“人类表型组”国际大科学计划等。此外,学校还建成了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和青浦复旦国际融合创新中心,构建创新人才集聚和培养高地,承接上海打造国际科创中心和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产业创新高地的重点任务。
赵东元:个性化、兴趣化培养才是真正的教育。
“从目前来看,教育的财政投入、师资力量、环境等与国际先进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上海市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赵东元认为,师资力量包括教师质量与师生比,尤其是小学教育,要给孩子们营造出个性化发展的环境,最好是一个老师对十几个学生,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为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创新,是一座城市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赵东元表示,发展愿景已绘就,前行之路上还有不少挑战需要克服。
钱军:健全科技金融支持体系,助力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围绕如何健全科技金融支持体系问题,上海市政协常务委员、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钱军介绍,统计数据显示,上海高水平科研成果、海外人才吸引力等领域排在国内前列,但科创企业活力不足,尤其是缺少全球和全国的领军科创企业。他建议,首先,发挥风险投资机构对早期科创企业的支持作用。其次,发挥国资创投基金对科创型中小企业的支持作用。第三,发挥资本市场对科创企业的长期支持作用。
田梅:牵头推动国际大科学计划,打造更具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生态。
上海市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执行院长田梅建议,以人类表型组研究为契机,打造科学示范生态,试点完善科技创新微生态。推动人类表型组研究就是推动跨领域交叉的“大科学”,按照“确保引领、抢先收获”的总体思路,以“创新策源”和“示范推广”为两条主线,加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表型组相关工作,提出上海经验、上海方案。同时,她建议盘活上海都市圈海归人才内循环。
陆帅:优化本市居住区高大乔木布局,让上海更美丽、更亲民。
上海市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陆帅注意到,在上海市居住区高大乔木的布局方面,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出现了由于树形增长过大过快、枝叶生长过密的情形,直接影响了居民居住房屋安全。他建议,首先,针对本市居住区高大乔木布局不当的问题,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其次,抓住季节及时调整居民居住区的树木布局。第三,市有关职能部门今后要对居住区绿化设计中高大乔木布局作审核把关,对基层绿化实施方案及时提出指导意见。第四,优选长寿树种、抗病虫害树种。
陈新:构建失能老人康复服务体系,挽救传统上海早点。
上海市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陈新对于民生问题尤为关注,在会上提交了两份相关提案。第一份提案关于养老,他与多名委员联名提案《关于构建15分钟生活圈内社区失能老人康复服务体系的建议》。第二份提案则关于早点,陈新等10名委员联名提案,呼吁保护和挽救传统上海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