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医院毛颖泛功能神经外科劳模创新工作室:超级大脑点燃创新火种

作者:摄影: 视频: 来源:上海市医务工会、劳动报发布时间:2022-12-05

劳模创新工作室是由在技术、业务方面有专长,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的劳动模范作为负责人,并以劳模名字命名,同时有相关人员组成的创新团队。

日前,“上海市医务工会”陆续推出一批劳模创新工作室先进事迹,其中,不少复旦上医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入选。“复旦上医”官微将陆续推出报道,弘扬劳模精神,发挥榜样作用。

毛颖泛功能神经外科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各类脑疾病诊疗过程中率先提出以脑功能保护为前提的创新理念,团队建立了多种脑功能定位、调控和重塑的外科治疗新技术,促进了传统神经外科“祛邪”向现代神经外科“扶正”的关键转型。相关成果获得三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上海市政府质量金奖,被国际同仁赞誉为“世界神经外科发展风向标”。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毛颖泛功能神经外科劳模创新工作室


带着对生命的敬畏,探入大脑神秘领地,神经外科医生的手术刀有着太多神奇。在神经外科实战30余年,华山医院院长、神经外科常务副主任毛颖主持开颅手术12000余例,传承创新大脑高难度手术,是我国神经外科领域的“领军者”。2010年,毛颖获评上海市劳模,2022年创建华山医院毛颖泛功能神经外科劳模创新工作室,他说:“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

一个人走得快 领跑神外技术发展

采访当天,早上6点30分,毛颖骑着自行车来上班了,而前一天深夜,他和同事们刚完成了当天手术的复盘。毛颖很勤奋,他说这是一个劳模最基本的品质。

大学毕业进入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后,毛颖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神经外科著名专家周良辅教授,先后赴美国、日本学习。回忆起20世纪90年代日本访学时的经历,他说:“我那会只有手摇钻,日本医生用的是气动钻,转速达8万转。一台开颅手术,他们可能只用10分钟,我们往往要花近一个半小时。”“为什么日本脑动脉瘤检出率这么高,每天至少两三台住院手术,而在国内一年才接触60多例?”老师这样向他解释,随着中国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将来动脉瘤的检出率也会很高,你的工作会在这上面花很多时间。

21年前,毛颖收治了一位脑动脉瘤患者,病情复杂,在当时没有先例可循。一旦动脉瘤破裂,死亡率非常高。他将动脉瘤所在血管看作一座桥,旁边再建一座新桥实施血运重建,将旧桥旷置。血管“搭桥”不仅挽救了病人的生命,还将脑动脉瘤从“不治”变为“可治”。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实践,毛颖带领团队提出旷置病变血管、人工搭建颅外-颅内血管沟通、重建脑血运的治疗理念,解决了难治脑血管病课题,引起世界关注。以患者为导向,改善脑功能,是毛颖团队提出的脑血流重建手术目标的全新理念。他们通过建立脑功能影像图谱评价体系,将血运重建在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上升到新高度,提升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话语权。如今,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一年处理动脉瘤病例超1500例,20多年前老师的话一语成谶。毛颖团队在脑血管疾病领域完成了从跟跑、并跑再到领跑的超越。

神经外科又分为多个亚专业,作为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毛颖认为:“要支持一部分人在高精尖方向发展的同时,也要培养全能型的人才,这样考虑问题会更宏观。”无疑,毛颖就是当初被选中的那个“全才”。做精任何一个方向,都要用上毕生精力,毛颖付出的时间和努力比旁人更多。在他的带领下,2018年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获颁上海市政府质量金奖,这意味着“华山出品”的流程、质量、合格率都获得了肯定,毛颖将其归纳为八个字:聚精会神,经纬济世。获评劳模12年后,毛颖有了底气,创建泛功能神经外科劳模创新工作室。他认为,在华山神外,不能仅依靠个人努力和天赋,还需要有一个如“火种”般的工作室,大家互相激发,共同成长。

一群人走得远 不断激发创新火花

“以前大家观摩周良辅教授开刀,堪称教科书级别,即便这样,周教授每个月还能有‘翻新’。”毛颖感叹:“时间久了,每天围绕相似的治疗方法,外科手术就像是机械操作,如何能不断激发创新火花?”工作室创建之初,他就提出:“我们有没有创新技术?这些技术是否对患者有益、值得发展?”他将工作室定位“泛功能神经外科”——不仅要能治愈疾病,还要保全、改善患者大脑各功能区的功能,让他们更有尊严地活。

从显微神经外科到精准化神经外科,再到泛功能神经外科,这是技术的发展,也是对于医学人文的重视。一脉传承着创新基因,毛颖带领团队一次次向治疗难度极限发起挑战,对脑胶质瘤、复杂脑血管病、意识障碍三大脑病顽疾“开刀”。

难治性脑动脉瘤和复杂性烟雾病被比作一对“王炸”,治疗棘手、致死致残率高。团队提出以“改善脑功能”作为脑血流重建手术目标的全新理念,制定精准血管重建新策略,获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工作室在国际上率先采用“多影像融合定位”新技术,开创“雕刻式切除”手术,精准引导胶质瘤手术切除、保护正常脑功能。迄今已经开展了3100例手术,术后偏瘫率由32.8%降至15.3%,语言区肿瘤手术的远期失语率5.3%,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从13个多月延长至22个月。这项国际领先的治疗方案,在2018年获得教育部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创新工作室16名成员术业有专攻,个个是“超级大脑”,朱巍和顾宇翔主攻血管瘤方向;吴学海和邹翔主要研究认知功能;史之峰专攻新技术研发;杨辉偏重纯科学,主要研究细胞和肿瘤发生机制……工作室如“火种”一般,带动科室、学科共同发展,为“国家级神经科学中心”建设注入动力。

一个平台通力协作 影响力辐射世界

“现在治疗不仅依靠一把手术刀,外科正牵头将药物、放射治疗等多种手段融合应用。”毛颖举例,在植物人催醒方面,团队正在研究使用生物电等多种刺激手段,为数以万计的昏迷患者催醒带来曙光。这也促使团队不断加快对医疗器械和药物的研发,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一路探索。同时,毛颖倡导在神经外科每个亚专科以及医院各学科之间,建立多模态(MDT)融合诊疗模式,给大家提供一个示范的标杆。

“专业全、年纪轻、有朝气、卓有成效。”在毛颖看来:“工作室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年轻人才之间相互碰撞出火花。”工作室还长年选派优秀医生援藏、援疆等。宋剑平被派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福建开展颅内外沟通诊疗工作;一些医生在外派当地开展了多个“首例”手术,如在日喀则完成血管造影和血管介入治疗,在喀什开展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毛颖自豪地说,工作室里有国家级人才,还在32个省市、200家医院培养了神经外科技术骨干,同时常年面向海外开设医生学习班,组织国际交流活动……工作室犹如星星之火,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大。

绿树阴浓,华山路上总有毛颖骑着自行车的身影,穿行经过。他说:“工作和生活像骑自行车一样,只有不断前进,才能保持平衡不摔倒。”在神经外科与脑科学融合发展的大道上,他也带领着创新工作室风雨兼程,一路前行……

制图:实习编辑:罗钰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