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这些复旦上医人荣获2022年度“上海医务工匠”称号!

作者:摄影: 视频: 来源:上海市医务工会 各医院发布时间:2022-11-21

近日,上海市医务工会组织开展2022年度“上海医务工匠”选树活动,6位复旦上医人获此殊荣!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点赞,为工匠精神点赞!

获奖名单:

余洪猛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施裕新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姜建元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贾 兵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顾雅佳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钱菊英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注:以上名单按照上海市医务工会揭晓名单排序

余洪猛

余洪猛,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内镜下鼻颅底肿瘤外科治疗技术创新单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鼻科学组副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等。

余洪猛教授在国内成立首个内镜下鼻颅底肿瘤外科治疗技术创新单元,在国际上提出了鼻咽癌的内镜手术新分型,建立了复发性鼻咽癌外科治疗创新体系,并牵头制定了《鼻咽癌外科治疗专家共识》,挽救了大量晚期复发性鼻咽癌患者的生命。除此之外,余洪猛教授还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复旦大学“钟扬式”好党员、西藏自治区第七批“优秀援藏干部”等称号。

施裕新

施裕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影像中心、十四五规划办主任,复旦大学医学影像系副主任。擅长新发、特发传染病的早期诊断与精准定量,重症精准预测,常见传染病与感染的精准分类影像诊断,多模态成像与AI辅助诊断。

在新冠疫情期间,带领团队创新性建立了新突发传染病精准智能多模态影像诊断及放射感染控制的整体方案。将低剂量薄层CT及天眼CT运用到疫情防控中,降低了病人辐射剂量,切断交叉感染途径,并将MRI应用于新冠患者肺、心脑检查。同时作为主要编写人之一率先发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放射检查方案与感染防控专家共识》,并发表新冠共识3项;率先发表早期新冠肺炎CT特征,基于AI精确预测重症新冠肺炎与鉴别诊断,相关论文发表于国际放射学顶级《Radiology》已被引用759次,以及《Eur Respir J》、《Theranostics》等期刊。率先开发商品化新冠肺炎智能辅助分析系统uAI及YT-CT-Lung实现了疫情期间AI快速分诊、精准诊断并广泛应用,部分肺炎辅助分析软件获得国家SFDA批准上市,同时取得两项软件著作权,相关产品推广至全国500余家医院。上述系列研究荣获2020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一项(参与、牵头)。

 姜建元

姜建元,华山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连续37年始终工作于临床一线,对脊柱关键手术技术和器械进行了系列性改良与创新,显著提升了手术安全性,主刀完成脊柱各类疑难手术12,000余例,临床疗效优异。

牵头建立MDT团队,对平山病等临床疑难疾病开展综合研究,建立诊断新标准和临床分型并牵头制定国际诊疗指南,显著提升专业领域对该类疾病的理论认知和临床诊治规范性。长期致力于骨科专科医师的培训和再教育工作,负责筹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临床医师解剖培训平台——“华山(国际)应用解剖研究与培训中心(PARTI),在国内首创带有标本操作的手术技术培训新模式,并与Mayo、北美脊柱外科协会等权威机构深度合作,累计培训专科医师8012名。

目前担任上海市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毕业后医学教育骨科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全面负责上海及全国骨科住培/专培体系的建立与落实推进。长期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兼微创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胸腰椎专委会主任委员,先后获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中华医学会科技奖二等奖、周光召基金会“临床医师奖”、“国之名医·卓越建树”、上海市卫生计生工作先进个人、上海市医师协会“仁心医者·上海市仁心医师奖”等奖励与荣誉。

贾 兵

贾兵,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小儿心胸外科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小儿普胸疾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小儿心胸外科手术逾6,000例。对业内公认高难度的新生儿小婴儿复杂先心病的治疗取得了优异的治疗效果。2021年给体重仅1.3kg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成功施行根治手术,创下相关疾病国内报道最低体重。

带领团队原创研发设计的带瓣外管道用于右心室流出道重建以及主动脉瓣心包三瓣化重建技术在国际心胸外科顶级会议AATS大会以及STS大会交流,并发表相关论文,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相关技术也已推广应用至超20家心血管中心。

在《The Lancet》在内的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小儿胸心外科学》和参编多部学术专著,牵头制定3部专家共识及指南,成为行业技术标准。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专项、卫生部重点项目等,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名。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联合社会力量救助一千余名先心病患儿,并带领团队去乡村及边远地区义诊,培养基层医务人员。

顾雅佳

顾雅佳,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主任医师、教授,擅长乳腺、头颈部肿瘤影像诊断,从事肿瘤影像临床与科研30余年,建立全国首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致力乳腺影像新技术引进与推广,10年内相继使乳腺断层摄影、对比增强摄影、断层引导下穿刺活检等多项新技术获批CFDA投入临床一线,造福患者百万人,并首创适应中国国情的临床应用流程。

探索医工交叉模式,全球首次发现并证实通过影像组学即可在三阴性乳腺癌术前无创伤、准确预测其“复旦分型”,在较短时间内便可获得与精准治疗相关的关键信息,大幅减少患者等候诊断时间。参编《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规范的影像指南》及多项共识制定,向全国推广“复旦肿瘤”影像诊断标准,使全国乳腺癌影像诊断整体准确率达95%以上,早期乳腺癌检出率从20%提升到40%,力促中国乳腺影像诊断水平“国内同质、齐肩国际”,建立国内最大的乳腺肿瘤影像数据库,形成乳腺癌分型诊断及风险预测的全链条乳腺影像诊断体系,牵头开展5项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累计发表论文150余篇。

建立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乳腺影像培训中心,为全国基层医院公益培训5千余名乳腺影像专业医生,当地百姓足不出县就能享有“复旦肿瘤”同质化的高水平诊断。坚持10年通过举办特色乳腺影像科普讲座及免费乳腺癌筛查活动,数万人因此获益。

钱菊英

钱菊英,教授、博导、主任医师,中山医院副院长,心内科副主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自1992年起,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医教研工作和医学科普推广。年门诊量3500人次,年手术量1000台,累积手术量超15000台;培养研究生50余人次;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成员,参与急救数百次;申报并授权专利10项;主持课题20余项,包括973重大专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等。参编专著及教材21部,包括《内科学》、《实用心脏病学》、《现代心脏病学》等;共参与发表论文680余篇,SCI论文260篇。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30余次。

学术技术领域主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冠脉内影像功能学,其中在复杂冠脉病变介入、血管内超声检测等方面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参编“中国冠脉介入指南”、“血管内超声”等28部指南和专家共识;深度研究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构建系统性诊疗体系,探索疾病机制,发表重要学术论文;参与国产支架的改良以及可降解支架的创新研发,极大地降低我国冠心病患者的医疗支出;创新性提出“分子影像”技术对冠状动脉微栓子的检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科研奖励14项。获评“上海医学领军人才”、“上海优秀学科带头人”等称号。

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上海市医务工会组织开展2022年度“上海医务工匠”培养选树活动,旨在行业内培养选树一批具有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高超医技,大医精诚、德艺双馨的职业精神,攻坚克难、创新超越的优秀品质的“上海医务工匠”。最终命名25位同志为2022年上海医务工匠。

制图:实习编辑:罗钰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