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完“浦江科学大师讲坛”这场科学盛宴后,他们说了些啥?

作者:摄影:戚心茹、成钊 视频: 来源: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人事处、融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22-11-15

点燃科学思想火花,照亮人类智慧星空。11月15日下午,浦江科学大师讲坛首期讲坛在复旦大学相辉堂开讲!复旦大学师生代表、复旦附属学校学生代表等现场聆听了首期讲坛,他们与大师面对面的感受如何?有哪些心得体会?一起来看!

数学科学学院、智能复杂体系实验室教授 林伟

今天的浦江创新大师讲坛主题是“ AI for Science:计算生物学前沿”,三位顶尖科学家为大家奉献了一场极其精彩的学术盛宴。他们从不同视角,多维度、跨尺度、超领域地为大家呈现了计算生物学的前生、今世与未来,更为大家展现了AI在数学乃至一切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中赋能解决重大关键问题的蓬勃前景。三位科学家的报告饱含人文情怀、哲学思想,更葆有科学精神、产业畅想。他们既强调计算生物学最前沿突破在新药创制开发中的引领作用,也强调高校多学科融合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砥柱作用。有了一大批从事基础与交叉研究的生力军,AI一定会加速重大科学问题的解决,推进产业变革;反之,重大科学问题解决也会为AI发展提供更多路径和无限可能。

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青年研究员 金俊 

今天有幸聆听三位顶尖大师的演讲,深刻体会到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学科之一,不仅能预测蛋白质三维结构,加快创新药物研发,而且能分析海量生物数据,帮助找到疾病和衰老的科学本质,最终受益于整个人类的健康。我的研究聚焦于免疫衰老,利用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我想不仅能帮助更快更精准找出免疫衰老的新靶点,还能更高效找到针对这些衰老相关靶点的药物分子,最终为人类的健康作出贡献。很荣幸今年6月份归国加入到莱维特教授和马剑鹏教授领导的复旦大学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开展以人工智能为基础、多学科交叉合作的免疫衰老相关研究。

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 倪挺

今天有幸现场参加了“浦江科学大师讲坛”,让我对生命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数据密集型的科学发现”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莱维特教授生动地讲述了生物进化创造人类,人类创造计算机,而计算机又帮助认识生物和人类。马剑鹏教授则从实验、计算以及两者融合的角度展现了人工智能及计算生物学在大分子新药设计中的重大价值。漆远教授为我们展示了人工智能赋能科学发现和产业创新的生动例子。我也有幸参与了漆远教授的人工智能构建人类表型网络并挖掘衰老新靶点的有趣课题,期待在复旦多学科融合的环境中,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助力生命健康。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正高级工程师 郭翌

聆听完世界级顶尖科学家的前沿报告,我深受启发。人类文明史的每一次进步,无不伴随着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与创新。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为生命健康领域带来了巨大变革。莱维特教授从方法论角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以及和生物学的相关性,揭示了深刻的学科发展规律。马剑鹏和漆远教授着重介绍人工智能如何推动生物医药领域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赋能其他学科是多学科交叉的新范式,只有坚持融合创新,开展原创性研究,才能促进多领域重大科学问题的突破性发现。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2019级本科生 孙晗

作为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的学生,今天我很荣幸现场参与了浦江科学大师讲坛首讲,和诺奖得主、行业大咖近距离接触。我在三位大师的分享之中对计算机生物学这个引导性的产业有了更加全面而清晰的认识。在分享过程中,莱维特教授特别将青年创新作为一个环节,阐述创新对于计算生物学、对于科技的重要作用,也表达出对上海创新驱动发展、对复旦激励人才创新的期待。坐在台下,我不仅被莱维特教授的大师魅力所感染,也对未来参与科研工作、深耕工程技术充满了期待和信心。经过本次讲坛,期待今后在复旦、在相辉堂能够更多地感受科学之美、科学之光、科学之慧。

新闻学院2019级本科生 汪洋

非常开心和荣幸今天有机会能在复旦人的精神殿堂——相辉堂,如此近距离、面对面地聆听诺奖得主、科学大师们的演讲,这场科学思想的盛宴在我心中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名文科生,对于讲坛上提到的专业知识虽然只是一知半解,但是其中蕴含的科学思想让我备受启发。我意识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之外,还需要培养科学精神,才能做到真正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随着交叉学科发展的深入,现代信息技术与人文社科有机结合的“新文科”成为了人文学科的前进方向,作为即将进入传播学系深造的学生,我也会继续关注前沿科学技术,努力学习跨学科知识,培养跨学科思维,将今天在讲坛上的所思所悟付诸实践,探索智能传播、计算传播等前沿传播学领域,发扬科学精神。

生命科学学院22级硕博1班 马潇贝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今天浦江科学大师讲坛上,三位教授就是在不断地用新的角度看待计算生物学的发展,将人工智能科技融入生命科学又不仅仅是生命科学的传统领域。有幸能够聆听此次讲坛,让我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不仅开拓了视野,也明白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我们也要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贡献力量。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2020级硕士生 郁思敏

今天,莱维特、马剑鹏和漆远3位教授用2个小时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科学盛宴。从生物的起源、最具多样性者生存,到AI计算在多学科中的研究与应用,教授们的研究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让我们体会到了科学的乐趣与更大可能性。“ wrong ”(错误)和“ right ”(正确)是对立的,但在科学研究中会屡屡碰到“ wrong ”,也正是这些 “ wrong ”让研究者们去克服更多困难,收获更多突破和“ right ”。大师们的精神将指引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奋勇向前。

复旦二附校七年级二班 孟繁玥

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学生来说,与科学大师面对面,聆听他们对于科学的见解,不仅能了解到更为专业的知识,更能提升我们对于科学的兴趣。三位教授结合时下新闻,对科学的解读,对于生物科学与人类发展辩证关系的讲述,让我感到耳目一新,从未想到科学居然离我们的生活如此之近!那些从未得知的高深知识在他们的讲解下,也变得简单了起来。三位教授的讲解让我对于科学、对于计算生物学有了全新的认知,也让我对科学的兴趣更甚。

制图:实习编辑:沈家怡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