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医学、伦理+生命科学、伦理+计算机科学……这个研究院成立,打造面向未来的科技伦理

作者:赵天润摄影:成钊 视频: 来源:融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22-11-16

脑机接口、机器学习、精准医疗、基因重组、元宇宙……“科技是发展的利器,也可能成为风险的源头”。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深刻改变世界发展的面貌和格局的当下,如何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合理引导科技向善?

当伦理+医学、伦理+生命科学、伦理+人工智能、伦理+X时,会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咨政建言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将如何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让科技更好增进人类福祉?

11月13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下文简称:中国科协)与复旦大学签署共建协议,正式揭牌成立中国科协-复旦大学科技伦理与人类未来研究院(下文简称:研究院)。

围绕全球健康伦理和数字与人工智能伦理两大主导方向,研究院将整合校内科技伦理相关领域系科优势力量,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打造科技伦理研究高水平科研平台和研究高地,深入开展学科建设、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与国际合作等工作,面向科技前沿、面向学科理论前沿、面向社会需求、面向世界,为构建中国自主的科技伦理话语体系贡献力量,为国家制定科技伦理法规、政策、规划提供智力支撑,提升我国在全球科技伦理治理中的话语权,为防控科技伦理风险作出贡献。

签署共建协议!中国科协-复旦大学科技伦理与人类未来研究院正式揭牌

校党委书记焦扬向研究院成立表示衷心祝贺,向中国科协对研究院的指导关心和长期以来对复旦的支持信任表示衷心感谢。她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深刻改变世界发展的面貌和格局,如何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合理引导科技向善,已经成为一道必答题。中国科协与复旦大学共建科技伦理和人类未来研究院,是回应时代呼唤、服务国家需求的使命担当,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

焦扬表示,今天研究院正式成立,是复旦大学与中国科协合作布局的重要一步,也是学校大力推进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坚实一步。复旦将在中国科协指导支持下,建设一流科技伦理研究机构,服务促进国家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完善校内科技伦理管理,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力量。要坚持融合创新,在推动科技伦理理论创新上求突破,着力将科技伦理与人类未来研究院打造成研究科技伦理问题的高地,为建构中国特色科技伦理体系提供理论和话语支撑。坚持求真务实,在提升智库建言资政能级上下功夫,为党和国家制定相关伦理规范、法律、规则和政策框架提供实证依据,为国家深度参与全球科技伦理治理提供智力支撑。坚持引育并举,在培养高层次科技伦理人才上结硕果,努力构建“伦理+”多层次教育体系,加快集聚培育科技伦理复合型人才。复旦大学将全力支持研究院建设,做好统筹保障。

活动现场,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韩启德,焦扬,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的共同见证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进展与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代表双方签署了共建协议。韩启德、王进展、焦扬、金力共同为中国科协-复旦大学科技伦理与人类未来研究院揭牌。

一个平台、一个辑刊、一个实验室、一支队伍:研究院这样建设规划

“科技伦理学的起点关乎人类和人性的未来。”1978年汉斯·尤纳斯提出要打造面向未来的伦理学,时至今日重要性更为显现,这也是研究院取名为科技伦理与人类未来的原因。由此,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王国豫在介绍中说,研究院建设的目标就是“四个面向“:面向科技前沿,探究科技与文明共存的生生之道;面向学科理论前沿,构建交叉学科的研究路径与知识图谱;面向社会需求,形成“伦理+”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面向世界,构建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打造“一个平台”、“一个辑刊”、“一个实验室”、“一支队伍”,在坚持政治引领、问题导向、前瞻创新、国际合作的总体任务下,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精神。

“人文是科技发展的方向盘和刹车器,而二者都必须装在车上”,王国豫借用韩启德院士的讲话,点出开展跨学科的科技伦理研究所面临的挑战。为此,研究院将以出版《科技伦理研究》辑刊为抓手,一方面深入开展科技伦理的理论研究,探索跨学科研究的范式和路径,打造国内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展示窗口和国内外科技伦理研究的平台、基地和高地,另一方面,研究院将打造集教学与科学研究于一体的国内一流的数字伦理实验室,推动跨学科的交叉研究的落地,为“伦理+”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服务。实验室将建设成为未来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实验平台,服务国家,服务社会,努力建成国家的智库基地。集聚顶尖复合型人才,打造一支核心团队,推动有组织的跨学科的科技伦理研究,以“修小协同、大网络”的方式,推进国际国内合作网络的形成。下学期,研究院将和计算机学院教授一起开设面向计算机学院本硕的人工智能伦理和大数据伦理的必修课。

分享真知灼见,嘉宾为研究院发展建言献策

研究院的成立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也获得国际国内诸多领导和同仁的祝福。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裴钢教授、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龚克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梅宏教授、阿姆斯特丹大学校长、联合国科技伦理委员会主席Peter Paul Verbeek等20多位国际国内高校领导、专家学者发来视频祝贺。此外,揭牌仪式现场,来了不少重量级嘉宾。

无论是六年前成立复旦大学生命医学伦理中心,还是现在成立科技伦理与人类未来研究院,韩启德院士给予复旦大学大力指导和支持。他在现场讲话中表示,伦理学的根本是哲学问题,哲学的根本是人的意义问题。研究院要发展落地,就需要以哲学为主帅,在理论体系和学理性上有所发展,只有探求解释哲学的根本问题,解答人之所以为人的最根本问题,才能解决其他应用问题。要在应用伦理的建设过程中,推动学术发展。

“哲学是一个名词,更是一个动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徐国良说,伦理学作为哲学的一部分,更应该关乎国家经济发展,人民幸福生活,要做的是前瞻性的研究,不能仅仅只一个结果。

“伦理要先行一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李劲松认为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关键是要约束我们的行为,如果伦理能够做到前瞻性,跟随行业发展做出预判,我们的未来一定是非常美好的。

“伦理要考虑现在,但是现在的目标最终还是指向未来。”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执行院长吴家睿说,研究院取名人类未来,就是要立足伦理,更要超越伦理,打造成如罗马俱乐部一般讨论整个人类未来的平台。

“生命和技术在融合,机器和智能也在融合,在前沿之处有太多未知领域,都需要我们更多的哲学思考,这也是科技伦理与人类未来探究中的应有之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科技哲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段伟文认为面对这些挑战,作为人类共同体的一份子,进行这样的探讨和研究,恰逢其时。

“中国科协为什么要支持研究院的成立?”王进展代表中国科协向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祝贺。他说,聚焦科技伦理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大部署,也是中国科协人民团体的职责和使命。“我们特别愿意支持复旦大学成立这样一个研究院,为科技向善发展,为开展科学道德学风建设,为扭转当前科技界面临的一些不好的现象,提供更强大的学术支持。”他相信在中国科协和复旦大学双方的共同推动下,研究院的目标使命和建设规划一定会如期取得效果。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战略发展部一级巡视员、创新战略院院长申金升,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二级调研员、科技智库负责人乔安水,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原上海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复旦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彭裕文,复旦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桂永浩,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同济大学、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兄弟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校内各部处、兄弟院系的各级领导和师生代表出席本次大会。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主持。

制图:实习编辑:沈家怡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