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使命探新路,踔厉奋发谱新篇

作者: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2-11-01

在举国上下欢庆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我们相聚于此,举办纪念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创建95周年·“聚力建设‘第一个复旦’书写上医新辉煌”主题论坛,共议上医在“第一个复旦”建设中的使命担当,凝心聚力、踔厉奋发,推动中国现代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再攀高峰。

1927年10月,颜福庆老校长等一批爱国教育家怀着“欲谋民族之强盛,当提倡高等医学”的信念创办了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开启了办中国人自己的医学院、发展中国现代医学的光辉历程。历经95年沧桑,上医在战火中洗礼,在艰难中成长,在改革中探索,在发展中前进,伴随着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不断地成长壮大,融入了祖国高等教育事业和卫生健康事业的蓬勃发展。95年的奋斗,上医在实践中积淀了特有的文化气质,凝练形成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优良传统在一代代上医人的坚守中不断传承弘扬,上医精神在接续奋斗中不断绽放夺目光彩。

95年来,“正谊明道”是上医不朽的办学理念。颜福庆老校长很早就提倡“公医制”的思想,一直教育学生不要视赚钱为学医行医的目的,而要以公众利益为重。他将“正谊明道”确立为上医的院训,他说,“我们认定做医师的人,须有牺牲个人、服务社会的精神,在学院或医院服务的同仁,皆有此决心”。历经岁月的磨砺,颜老的这种办学思想历久弥新、代代相传。培养学生的道德和良知,强化学生的理想和使命,塑造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始终是上医育人的核心。

95年来,“为人群服务”是上医永恒的办学初心。“人生意义何在乎?为人群服务。服务价值何在乎?为人群灭除病苦。”黄炎培先生创作的院歌歌词,成为上医办学办医初心的写照。从抗战救护到抗美援朝,从防治血吸虫病到防治甲肝,从抗洪救灾到抗震救灾,从抗击非典到投身新冠肺炎阻击战,从援疆援藏到助力脱贫攻坚,从“指点江山”医疗队到博士生医疗服务团,上医人始终奋战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奉献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用无疆大爱筑起托命之场,谱写出一幕幕公心朗朗的时代乐章。

95年来,“严谨厚实”是上医鲜明的文化特质。上医素以学风严谨、功底扎实享誉学界,它体现在医学教育中的精益求精,体现在临床实践上的厚积薄发,究其本质是源于对生命的敬畏、对病患的爱心,以及对科学精神的坚守。正因为上医始终坚持“三基三严”的教学传统,传承仁心仁术,磨炼治学之道,才培养出一批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名医大家和拔尖创新人才、行业领军代表,为我国医学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95年来,“追求卓越”是上医持久的奋斗源泉。“病日新兮,医亦日进”,上医人永远走在医学创新的最前沿,不断开辟新领域、实现新突破、塑造新优势。在世界上首创真丝人造血管、断肢再植、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拇指、重建新喉,在中国首次打开心脏禁区、最早开展小肝癌诊治、实施国内首例脑瘤开颅、首创中国人自己的人工耳蜗,《实用内科学》《实用外科学》《实用妇产科学》等系列丛书成为传世精品,上医前辈的这些高光时刻始终让我们心潮澎湃,也激励着后学不断攀登科学高峰,持续创造更多的国内外“第一”。

2000年4月,复旦大学和上海医科大学强强联合,组建新的复旦大学,医学学科在综合性大学中获得了新的优势和发展空间。学校大力推进实质性融合,强化通识教育,发挥多学科优势培养医学人才,积极促进学科交叉,建设跨学科研究平台,加大对医科建设的投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在学校和医学院历届领导班子带领下,在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努力下,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在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医学科研重大任务攻关、疑难和危重病救治、医联体康联体建设和卫生政策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医学学科的加入使得复旦学科更加综合、实力更加雄厚,在综合性大学中的医学学科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流医学院建设展现出光明的前景。

2018年12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托管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及其直属附属医院,支持复旦率先深化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探索综合性大学办医学院新路。2019年6月,新的上海医学院组建完成,上医人开始了再启航。学校积极支持医学院完善内部治理体系,理顺大学、医学院和附属医院的关系,大力激发医学院办学活力。医学院广大师生抢抓机遇、锐意改革,奋力开拓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新格局。

三年来,医学教育完整性明显增强,医学人才培养示范效应凸显。学校大力加强医学学科内部的整合,基础与临床、临床与预防、医学与药学、理论与实践等的融合显著增强。依托综合性大学优势,初步构建起具有复旦特色的人文医学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医学院除新建专业外,所有专业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基础医学、药学获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临床医学、药学专业认证获得最高等级评价,入选首批国家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项目,附属医院作为医学人才培养主阵地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夯实。在2019年-2022年“医学界”中国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排行榜中,复旦上医连续4年位列第一。

三年来,医学学科整体实力持续提升,医学师资队伍建设活力迸发。依托“双一流”和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项目双轮驱动,医学学科发展的动能持续增强,5个学科入选国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近三年医学院新引进优秀人才268人,数量稳步增长,水平不断提升。深化附属医院教学科研系列职称改革,完善临床教授聘任机制,新聘任临床教授、副教授203人。强化人才自主培养,实施“卓越2025”人才计划,完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阶梯式培养机制,开展医学名师培育工程和附属医院名医工程评选,推进博士后队伍建设,医学院人才队伍的量和质都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年来,医学科研创新水平显著提高,附属医院高质量发展再上台阶。坚持“四个面向”,聚焦重大疑难疾病和临床科学问题,以新医科、大健康理念布局建设包括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74个省部级平台在内的融合创新平台高地,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战略。附属医院疑难杂症危重症与专科疾病救治能力优势进一步凸显,目前建有国家医学中心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4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疑难病症整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3个,规模和实力在全国首屈一指,“国家队”引领示范作用充分彰显。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切实加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直属附属医院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名列前茅。

回首两校合并以来特别是共建托管三年来的历程,复旦上医走过的是一条大力促进医教协同、深化改革之路,是一条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交叉融合之路,是一条紧跟现代医学发展趋势、创新突破之路,是一条弘扬上医光荣传统、爱国奋斗之路,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继续走在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前列。

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昌盛的重要标志,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新时代新征程上,复旦上医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记办学办医初心使命,持续深化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在“第一个复旦”建设征程中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医学院,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健康中国作出新贡献。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造就创新型卓越医学人才。坚定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厚植理想信念、砥砺报国之志,从通识教育和专业培养两方面夯实医学生学术基础,全力提升培养质量。以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改革、临床医学八年制改革、高层次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改革和实化临床医学院改革等为抓手,全方位谋划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一流医学人才培育体系。实施医科“大人才”战略,坚持引育并举,建立和完善契合国际一流医学院要求的人才培育体系、人才评价标准和综合支持模式,厚植人才成长沃土,打造一流医学战略科学家和学科领军人才、青年杰出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德医双馨的人民健康守护者和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应对重大健康挑战的医学家。

二是胸怀“国之大者”,推进新医科建设和医学科技创新,不断向现代医学科技广度和深度进军。学科是学校建设的基石,要用足复旦大学医理工文社多学科全面均衡的整体优势,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提升基础学科培养能力,坚定推进新医科建设,推动尖峰学科冲顶。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健康中国战略为指引,围绕重大疾病诊治和科学前沿,加强医学科研的战略性、前瞻性布局,高质量推进国家级平台、融合创新平台、公共技术平台、临床研究体系和转化医学体系建设,推进中西医结合特色发展,推动科研组织模式创新,打造卓越科技创新策源体系,实现更多重大原始创新、关键技术突破和高水平成果转化。

三是服务健康中国,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把“复旦上医”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高水平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提升在重大疾病救治、公共卫生应急防控、临床诊疗指南和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等多领域的能级水平,推动建成国内引领、国际先进的标杆型大学附属医院体系,加快推动附属医院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医联体、康联体建设,通过“传、帮、带”和“互联网+”新模式,提升基层诊疗能力,通过医疗帮扶助力乡村振兴,更多惠及人民群众。主动围绕党和政府关心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开展咨政研究,提供全方位、多视角、跨学科的智力支撑。

四是搭建“四梁八柱”,完善综合性大学医学院治理体系,为一流医学院建设提供体制机制和制度保障。进一步加强治理能力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坚持深化改革与练好内功相结合,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办学活力和工作效能。进一步强化医学教育完整性,推动医科各单位、医学院与附属医院联动协调整合式发展。进一步发挥好综合性大学优势,完善有利于医工、医理、医文融合创新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发挥三方共建托管优势,积极争取各方支持,为上医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颜福庆老校长曾大声疾呼:“西医必须大众化,西医必须中国化!”“越早建立符合自己国情的医学院,就能越快清除现在中国把现代医学叫做‘西医’的耻辱!” 90多年过去了,我们的国家早已从积贫积弱变革为国富民强,人民健康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现在,我们处于前所未有的好时代,拥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条件,中国的医学工作者更应该继续坚定地举起发展中国现代医学的大旗。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迟疑,没有任何资本懈怠,更没有任何后路退缩。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将和全国的医学院校一道,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敢闯“无路之路”、敢答“时代之问”、敢挑“改革之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推动中国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再攀高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大力量!

(本文为金力在“聚力建设‘第一个复旦’书写上医新辉煌”主题论坛上的主旨报告)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