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小时、4个场景、8场讲解,复旦大学“红色巴士”学习专线首发!

作者:胡慧中摄影:成钊 视频: 来源:融媒体中心、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发布时间:2022-10-30

“红色巴士创意很好,意义更大!”

10月29日上午,校党委书记焦扬为复旦大学博士生讲师团(下文简称:博讲团)联合“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下文简称:“星火”队)、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共同发起的复旦大学红色巴士研学实践“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专线”揭幕。

学思践悟二十大,强国追梦再出发。“红色巴士”沿着习近平总书记上海足迹、光荣之城的红色脉络,驶上研学实践首发专线。车上乘客,一部分是博讲团的预备讲师,另一部分是选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本科生,他们在变身“移动式课堂”的巴士中聆听沉浸式宣讲,在场馆里开展“互动式研学”,在“行走的党课”中深刻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

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红色巴士”制定出包括“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在内的4个主题和以中共一大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为代表的13个场馆研学实践路线。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党的二十大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写入大会主题,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孕育地。

“同学们,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可以概括为8个四字词语,有同学知道这8个四字词语吗?”

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博讲团讲师夏繁提问后,随即讲述了陈望道老校长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让听众体会到“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真谛;讲述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的扶贫故事,诠释“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生动写照。

“一百多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伴随着夏繁的娓娓讲述,“红色巴士”从相辉堂缓缓驶向第一站《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同学们开始研学实践的第一课。

国福路51号,淡黄色小楼,这里曾是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的寓所,修缮为《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后,成为复旦大学乃至上海的红色新地标。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回信,勉励大家“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在“星火”队员廉伟琪同学的讲解下,同学们认真聆听,仔细观看。展示馆一楼展览以“宣言中译·信仰之源”为主题,展示《共产党宣言》的诞生、中译和影响。

拾级而上,同学们在二楼、三楼参观陈望道的生平事迹展以及专题展厅,听廉伟琪讲述老照片、手稿书信背后的故事。“我们复旦的校庆日是5月27日,这是陈望道老校长定下的,因为5月27日是上海解放的日子,也是复旦的新生。”在参观的最后,廉伟琪与大家共勉:“我们一定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宣言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巴士车再度启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博讲团讲师刘宣辰讲解如何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她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创新提法概括为五个数字:“一个中心任务,两个‘行’,三个‘务必’,四组‘不’,五个重大原则”,同时让同学们一边欣赏窗外的城市风光,一边聆听上海的十年成就。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博讲团讲师蔡薛文则回顾历史、横向对比,讲解全过程人民民主,引人入胜。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学习不止,步履不停,“红色巴士”紧接着驶往杨浦滨江。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曾来到这里,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个饱含深情的重要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在留法勤工俭学出发地浮雕前,同学们驻足观看,聆听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青年教师、博讲团指导老师谈思嘉的讲解。“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大思政课要善用之。周恩来、邓小平等人留法勤工俭学,求学问、求真理,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中的‘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谈思嘉由古及今的细致讲解,吸引了不少游人驻足观看、聆听。

沿着杨浦滨江漫步,阳光正好,微风习习。同学们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足迹,实地感受杨浦区以人民为中心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生动实践。“当前,杨浦区正全力提升滨江城区功能品质,着力打造杨浦滨江公共空间,为市民群众建设更加人性化、人文化、人情味的滨江秀带,努力让来者心动、让观者心悦、让居者心怡”,讲解员陈媛婧如是说。同学们参观人人屋党群服务站,享受便民服务,参加红色答题,对基层党建更加了解。

“红色巴士”驶离杨浦滨江,一路东行,载着同学们进入浦东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途中,2021级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博讲团成员盛嘉昭继续讲解:“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关于陆家嘴金融城党群服务中心的哪些方面呢?”

“我主要想了解陆家嘴金融城党群服务中心的形成历史,平时开展了哪些党建活动?与其他的党建中心服务相比,它有什么特殊之处?”2022级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硕士生张子璇说。

随后,盛嘉昭从区域化党建、整合资源、公共服务、智慧治理四个关键词切入,讲解了上海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情况,为同学们感受上海楼宇党建的智慧与魅力作铺垫。

三十载浦东开发开放创奇迹,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浦东高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被称作“上海之巅”,可以眺望一江之隔的中共一大会址,陆家嘴金融城党群服务中心,就坐落在这栋摩天大楼的22层。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曾来到这里视察,希望上海在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上“继续探索、

走在前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的要求,将指引金融城党群服务中心向前发展。

“登上中国第一高楼,不仅可以领略建筑的高度、视野的广阔,更可以感悟信仰的高度、理想的远大。”跟随农雨鹭同学的讲解,同学们了解金融城党的基层组织架构、楼宇党建工作情况,参观政治生活厅、中央生活厅等,体会到上海在基层党建工作上的创新与突破。

时光流转,“红色巴士”的最后一站来到了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主题展,2022级药学院硕士生、博讲团讲师严世伟以“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主题讲解为这一站的参观学习做好铺垫。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而一场浓缩展示改革开放非凡成就的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主题展正在精彩上演。

“我们把时间退回到三十多年前,1990年的浦东,最高建筑只是一座24米高的消防瞭望塔。金融城附近原来叫‘烂泥渡路’,是一片危棚简屋,人们戏言‘走过烂泥渡路,行人没有好衣裤’。同一地点,不同时间,虽没有穿越千百年历史长河的惊涛骇浪,但短短数载间翻天覆地的变化,无不令人惊叹:浦东,奇迹!”场馆讲解员把浦东巨变的故事娓娓道来。

在展馆里,通过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实物资料,同学们沉浸式感受浦东开发开放30年的显著成就和面向未来的美好愿景。

学思践悟二十大,讲解员、听众受益匪浅

傍晚,“红色巴士”研学之旅结束,同学们满载着欢欣与知识回到学校。

“这趟‘红色巴士’收获颇丰,我切身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也了解到上海这座城市的飞跃式发展。”2022级公共卫生学院本科生李昊怿说。他选修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地打卡课本上的场景后,感悟更深切。

“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红色大巴之旅的首批乘客,踏上这段充实的旅程。8名讲师分别从自己的学思践悟出发,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为我们讲述了不同的故事。从红色革命到科技发展,从百年党史到浦东飞跃,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时空间立体的红色画卷在一路铺开。学习到了诸多知识,同时也大大开拓了眼界,实在是一场非常难忘的旅程。”2021级物理学系直博生、博讲团预备讲师詹研说。

2021级高分子科学系硕士生、博讲团预备讲师刁卓凡说:“‘红色巴士’内容丰富、形式多元,我对楼宇党建印象深刻。同时震撼于科技发展之迅速,我将学以致用,为祖国科技事业贡献力量。讲师们的讲解,对于我未来的宣讲也很受用。”

第一批参与讲解的“红色巴士”讲师们分享了感受。夏繁说:“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义不容辞也深感荣幸。这次宣讲,我积累了经验,将在以后继续完善讲稿与宣讲方式。”

“我是博讲团的新讲师,为了在‘红色巴士’上讲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我准备了一个多星期,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不断打磨完善讲稿。我们提前多次现场察看红色景点情况,在路边修改讲稿,成为讲解员之间难忘的回忆。”盛嘉昭说,“讲解中,我根据受众群体的特点,力求生动而严谨。我正在准备英文版的讲稿,未来向留学生群体展开讲解。”

据博讲团指导老师范佳秋介绍,根据试运行情况,包括讲解员、受众反馈,后续“红色巴士”的讲稿、路线等设计将进一步完善。面向未来,“红色巴士”将继续行稳致远,不断探索创新、与时俱进,成为辐射引领全校学生沉浸式研学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上海重要论述的亮丽风景线,引领复旦学子在建设“第一个复旦”和“强国追梦”中奉献青春力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走深、走实、走心。

制图:实习编辑:严静雯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