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 ,持续探索如何培养掌握未来的复旦人

作者:汪蒙琪、李怡洁、丁超逸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2-10-28

率先实施“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2+X”本科培养体系覆盖所有院系,数学等11个基地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率先实施“研究生教育博英计划”,加快培养高精尖缺人才……

十年来,从2012年复旦“书院制”教育全面铺开、通识教育2.0改革建设深入推进,到2015年“荣誉项目”正式落地,到2018年“2+X”本科教学培养体系试点实施,再到2020年“研究生教育博英计划”,复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人才培养和教育质量放在学校发展战略位置,扎实推进本科生、研究生教学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培养掌握未来的复旦人。

从书院到通识教育,“2+X”拓宽学生成长空间

2012年8月,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童兵接过志德书院首任院长的聘书。那年,他70岁。和他同时被聘为书院院长的,还有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汪源源、复旦上海医学院教授彭裕文、哲学学院教授王德峰、物理学系教授周鲁卫,任期7年。

志德、腾飞、克卿、任重、希德,五大书院的名字分别来自复旦历史上五位老校长的名或字,承载复旦厚重的历史和传统,也赋予了书院师生们责任与期待。

“如果说,专业学院是传授给学生以一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话,那么书院就是引领同学在上课和实验之后,在书院这个特殊的社区和人文环境中,了解人生,学习专业以外的知识和技能,并把握同大家和谐相处的理念、技巧和方法。”童兵说。

书院制教育,是复旦大学全方位育人的一项重要制度探索。早在2005年,复旦大学就开始设立书院制。2012年,复旦书院教育全面改革,新复旦学院(本科生院)正式成立。10年来,复旦书院教育以“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为目标,使书院成为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师生共享的公共空间、文化育人的生活园区、学生自管的教育平台。

经过多年的探索积累,复旦各书院开展各具特色的思想引领、学术拓展、身心健康、文化涵养、创新实践、领袖人才等“六大计划”,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书院为学生配备导师,学校协同导师-学工两支队伍,形成师生共建共享的学术、文化、生活共同体。

全面推行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与书院建设成为一体两翼。截止到目前,复旦通识核心课程体系,已覆盖7大模块、50个基本课程单元、180门课程,极大丰富完善了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可迁移能力,完善学生人格,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十年来,复旦扎实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2018年,提倡多元发展路径的“2+X”本科教学培养体系在复旦试点实施。突破以往的“必修+选修”传统模式,“2+X”体系以“大类招生、通识教育、专业培养、多元发展”为原则,“2”是指通识教育和专业培养;“X”是指多元发展的空间,包括专业进阶、跨学科发展、创新创业等多种发展路径。如今,这一体系已覆盖复旦所有专业,从顶层设计层面实现了制度与资源多元性的双重保障,为本科生提供符合自身需求的多元发展路径。

“2+X”体系下,“学程计划”作为跨学科发展路径的主要载体,通过围绕特定主题,设立一组精干课程,所有学生都可结合自身发展需求,选修相应学程,提供了跨专业发展的多元选择。

让拔尖苗子“吃饱吃好”,复旦给出新答案

如何让更多拔尖苗子能够“吃饱吃好”?“荣誉项目”是复旦给出的一个答案。

2015年以来,“荣誉项目”作为本科教学深入改革的“先导队”,以其“勇闯关”“高挑战”和“高开放”的特点,吸引一批批本科拔尖人才和高层次教师群体参与。通过将前沿科学问题融入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在课程和实践中强强碰撞,学生则在难度门槛逐级提高的“闯关式”学习中,不断突破自我、“闯”出优秀,逐步积累专业基础和研究经验,形成宽阔的国际视野和持久的学术竞争力。如今,项目已开设荣誉课程438门次,选修学生超过5600人次。

在提供本科生多元发展路径的同时,学校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开拓学生国际视野,在将学生“送出去”的同时,学校也将国际知名学者“请进来”,与学生们进行深入交流。学校还推动全校实验基础设施及跨学科硬件平台建设,通过调整空间布局、更新硬件设施,促进本科生基础实训能力有效提升,逐步形成了以“认知体验”、“基础实训”和“开放创新”为核心的实验教学理念。

“过去十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十年,复旦大学肩负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的使命,在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方面交出了优异的答卷。”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说,聚焦六度育人空间打造三全育人共同体,课程思政建设建标准树标杆,“两高一闯”的本科荣誉项目形成拔尖人才培养新范式,中国根复旦魂的通识教育体系,以及“通专融合、多元发展“的2+X培养体系,在国内产生很大影响力。

如果说本科生教育是立校之本,那么研究生教育就是强校之基。为了能让这些拔尖苗子“吃饱吃好”,培养国际一流的“高精尖缺”创新人才,复旦的第二个答案是:“卓博计划”。

“卓博计划”以优生、优师、优培为基本原则,以本博贯通为实施路径,每年从最优秀的本科生中选拔一批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同学,选配最优秀的导师,提供最优质的个性化培养和优厚的奖助支持,努力造就引领未来的优秀青年学者,打造复旦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全优品牌。

“提前选拔有助于本科生较早确定留校读博的意向,并安心、尽早开始科研训练,激发本科生的学术热情,树立科研报国的志向,为他们指明成才的目标和路径。”复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焱说。

从“申请-考核”到分流退出,研究生教育不断创新

复旦大学在国内高校中最早试行“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生,这一方式现已被国内高校普遍采用。“申请-考核”制与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规律和选拔要求相适应,充分发挥导师组作用,增加材料审核环节,扩大考生遴选范围,提高面试成绩权重,强化对考生科研创新能力与潜质的考查,生源质量明显提高。

在选拔出优秀人才后,复旦如何严把“出口关”,加强关键培养环节的监督检查,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

早在1987年,复旦大学就在硕士生中试行中期考核分流制度,2012年开始,为响应教育部开展博士生招生计划弹性管理改革试点的号召,学校在长学制博士生培养过程中试点实施分流机制。去年11月,《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分流退出实施办法》正式出台,今年又在学校层面全面实施“博士生资格考试”改革。

除了在学生教育方面发力,学校重视研究生导师培训工作,从2018年起,学校将导师培训与导师上岗挂钩,通过多途径搭建导师能力提升平台。2020年底,学校正式设立“相辉导师学校”,举办首期研究生导师培训班,提高导师认识站位,增强导师责任意识和育人能力。

“科研强教育、重心在教育。我们将以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为抓手,全面进行研究生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实现研究生教育发展方式、类型结构、培养模式和评价机制的根本转变,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复旦大学副校长张人禾说。

近几年,复旦研究生教育以“博英计划”为总纲,多项改革举措并行,力争“十四五”末期,形成以培养各类“高精尖缺”以及融合创新的人才为方向、以“一流育人质量、一流学术成果、一流社会贡献”为追求的研究生教育新态势,将创新强国理想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翼”齐飞的研究生教育新格局,聚焦学术高度的同时拓展专业广度和深度,开创引领研究生培养变革创新的复旦模式。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形成“圈层效应”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围绕这一根本问题,复旦大学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人才培养和教育质量放在学校发展的战略地位上,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果。学校推进“思政课创优行动计划”,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和把握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以来,复旦大学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下,全面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体现复旦育人特色,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学校加强顶层设计,成立课程思政与教材建设领导小组,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联动、院系落实推进、复旦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构筑起以思政课程为核心,以中国系列课程、综合素养课程、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为支撑,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为辐射的课程体系,形成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圈层效应”,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课程思政已实现“三个全覆盖”:专业思政覆盖所有院系专业;课程思政覆盖所有专业课程;人文医学课程思政体系覆盖所有医学生教育。课程思政创新理念和教法逐渐成形,全校“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蔚然成风。由复旦大学牵头完成的“入耳入脑入心同向同行同频:以思政课为核心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项目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1年,学校3门课程入选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上海医学院在全国率先提出“人文医学教育”的理念。首届全国“杰出教学奖”获得者闻玉梅院士领衔的“人文与医学”课程介绍医学的发展、健康与疾病的转换,探索中外医学中的哲学智慧,将专业知识教育和人文素养培育结合在一起,启迪学生思考各类与医学有关的改革与社会现象,在充满人文精神的氛围中,培养大学生跨学科思维的能力。

在复旦校园,名师名课不断涌现,各类课程做到讲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内容交织交融、相辅相成,起到拨动心弦、引起共鸣的点睛之效,从而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学校各类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下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底色,做到了“四个相结合”,学术内涵与育人元素相结合、历史脉络与现实担当相结合、中国立场与国际视野相结合、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理工科课程在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中突出“四个强化”,即以原理讲解强化科学思维、以知识拓展强化探究学习、以先贤事迹强化价值引领、以前沿发展强化报国之行。上海医学院推进“课程-教材-基地-师资-研究”五位一体的医学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培养有温度的创新型卓越医学人才。

学校将持续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和人类文明进步源源不断输送最优秀的人才。

复旦-5_Print.pdf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