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全国只有50余名党员,其中复旦大学就有两名。
100多年前,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为党的创建奠定了重要思想理论基础,也为复旦种下红色基因。
6月24日下午,“筑梦百年奋斗路 启航伟大新征程”复旦大学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党日活动举行。老中青三代师生党员,分享关于信仰的述说,完成一场红心向党的溯源。
陈望道之子陈振新的讲述中,父亲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只有29岁。是在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住宅旁边的一间柴房里翻译的。柴房漏风漏雨,只有一块铺板、两条长凳和一盏油灯,又是在天寒地冻的三四月份,所以翻译的条件十分艰苦。临终前,父亲还给自己留下了九个字的遗嘱:“加入共产党,为党工作”。现在,陈振新完成了父亲的嘱托,薪火相传,也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我会把对共产主义的信仰融进生命,把对党的使命责任扛在肩上,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
“大家好,我是信息学院郭翌。我也被一个伟大的人鼓舞,被一群伟大的人感动。他们奉献一生隐姓埋名;奋斗一生无怨无悔。”郭老师讲述的前辈,是复旦大学原子能材料专家李郁芬,激光物理学家。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她,在上世纪50年代末,响应党的号召加入“58中队”,这是一支“抱着为祖国制造原子弹的梦想团队”。在技术资料有限的情况下,她边干边学不断摸索,逐渐成为原子能材料专家,在当时被誉为我国国防科研“五朵金花”之一。去年12月,李老师带着她守护了一生的国家秘密永远离开了。讲到当年,前辈只轻描淡写地说 “我们都是微不足道的人,不过是在那个时代里,去了祖国需要的地方,做了应该做的事”。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李大潜,走上台前,像台下和线上直播中倾听的青年,讲述自己的18岁。“作为一个刚满18周岁的大学三年级学生,我在1956年4月13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立志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生。从那时到现在,65年过去了。”他说,从入党的那一天开始,哪怕自己已由学生变成了教师,升了教授,我总不忘自己首先是一个共产党员,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一个教师党员,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天职,是我们应该毕生为之奋斗的崇高事业,也是党交给我们的神圣而光荣的使命。”
中文系教授陈尚君,带着一大堆书名来了:“我的专业是中国古代文学,方向是唐宋文学,从具体的作家生平研究和作品考订起步,进而网罗文献,为代表清代学术水平的《全唐诗》和《全唐文》补充遗逸,完成五百万字的《全唐诗补编》与《全唐文补编》。那一年我四十岁,看到了自己的能力与责任,更追求融通文史,以现代科学方法做传统文献重构,史学上出版了《旧五代史新辑会证》,承担了二十四史中三部史书和《资治通鉴》的修订,其中《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已经出版;文学上则完成《唐五代诗全编》的编纂,全书一千三百万字,初稿已交稿,预期明年出版。我为自己没有虚度光阴,在复旦大学的良好氛围中,紧随时代,有所贡献,感到由衷的欣慰。”
“我认为,医学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选择,同时,医学需要全面手,党和国家需要什么,作为医务工作者就应该做什么。”中科院院士闻玉梅,在学生同事的搀扶下踱步上前,她说,“我是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听从党的召唤,我先后参与抗击血吸虫病、霍乱、红眼病,以及赴贵州农村进行医疗服务等经历。七十多岁的时候,我在抗击SARS的前线;八十多岁的时候,我奋战在抗击新冠病毒的科研前线。”在她心中,先辈教导“一生都要为解除人民疾苦献身。献身不仅需要高超的业务和精湛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心中有人民的生命,有人民的疾苦,有人民的健康,有人民的幸福。” 她说,“我是一名党员,不管是70岁还是80岁,只要国家需要,只要人民需要,还是那句话: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
“刚才闻教授说她亲历了非典,18年前SARS的时候,我的老师翁心华是当时上海专家咨询组的组长。那时候,老师的身后有一批年轻共产党员,我就是其中之一。虽然不知道疫情会从哪里来,又会到哪里去。但我知道,关键时刻我应该冲上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说,几十年来,我们传统就是关键时刻共产党员先冲上去,过去如此,而今如此。让我出圈那句“困难的工作、最辛苦的岗位,党员必须先上,这个没有商量” 既是一个党员的思想自觉,也是复旦深厚的红色基因,赓续百年的信仰之路。
最后,校党委书记焦扬带来一堂主题为“五史相辉映 初心照百年”的党课。火红的党旗下,她带领全场4600余名党员,共同重温入党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