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队有了新版解说词!信仰的力量接力传承

作者:赵天润摄影: 视频: 来源:融媒体中心、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发布时间:2022-10-18


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开幕,身着“星火”队服,在《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下文简称:“星火”队)师生队员、指导老师正在认真聆听二十大报告,听到精彩之处,队员们纷纷鼓掌。“激动、振奋,作为‘星火’队员努力学习好、宣讲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让党的创新理论和真理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是我肩头沉甸甸的责任。”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队长杨宁说。当晚队伍便建立了共享文档,成立专项修订小组,开启新一轮场馆讲解词修订,将二十大精神融入其中,做到讲解词、“回信精神”、“二十大精神”三结合。

17日前来现场参观的新生发现,“星火”队已经把二十大报告中的一些重要提法融合进了现场讲解。

复旦人传真理之甘,点星星之火,育“宣言精神”传人,信仰的力量接力传递。从《共产党宣言》中文全本首译百年启动“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工程”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实施“党旗领航铸魂育人”项目,如今,站在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重要时刻、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推进“强国追梦铸魂育人”行动,奏响铸魂育人“三部曲”,复旦大学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擦亮复旦传承红色基因鲜亮的品牌,从场馆内走向场馆外,从线下走向线上,从校内走向校外,从单一形式转向多种形式,目前,“星火”队共有队员64人,分布14个院系,成立2个党支部,累计服务各界参观者近8.4万人次,开展馆外理论宣讲250余场,形成理论课程80余门,撰写40余份个性化讲解稿,译有英、法、日等多语种讲解稿,筹备大中小德育一体化系列课程20余门,打造理论创新传播矩阵。

“总书记回信了”

对许亚云来说,2020年毕业季无比忙碌,但6月27日晚的那场会议是众多模糊记忆里唯一清晰的场景,“我很少再回忆出有比当时心情更激动的时刻。”

就在那场会议开始前,接到通知后,当时的中国语言文学系2019级博士生、“星火”队队员许亚云放下手中正在处理的毕业大片的工作,匆匆来到综合楼318室,进门时大家三三两两互相低语询问着发生了什么事。

校党委书记焦扬进门落座后,逐字逐句宣读了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勉励队员们继续讲好关于理想信念的故事。短暂的宁静后,会场爆发出震耳的掌声欢呼声,掌声久久不能停歇,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兴奋与欢笑,会场外的工作人员都被这热烈的气氛所感染。宁静的校园就此洋溢着兴奋与欢乐的气氛。

深耕细作,探索建设思路和模式

指针回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红色基因传承。2018年5月,时值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问世170周年,为传承弘扬复旦红色基因,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和复旦大学发起,上海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支持,学校修缮了国福路51号——陈望道旧居,以“信仰之源”为主题打造《共产党宣言》展示馆,融学习宣传、教育实践、理论研究为一体。

展馆落成,如何运营讲解工作成了一个摆在面前的问题。在学校党委号召下,大批复旦青年师生党员主动报名。档案馆、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以下简称“研工部”)、党委教师工作部、校团委等部门通力合作,随即组建起一支面向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开展宣讲活动的党员讲解志愿服队,“星火”队由此成立。

取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与“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星火”寓意每一位队员都能成为传递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火种”。

2019年起,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研工部承担起指导和运营“星火”队的职责。队伍深耕细作,不断探索建设思路和模式,在学习培训上下功夫,形成一轮阅读、两轮领学、三轮测试的1+2+3培训体系,与上海各大红色基地的金牌讲解员互通学习,打磨讲解技巧,年均讲解700多场。

2020年,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100周年,学校启动实施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工程,把“真理之甘、信仰之源”故事一代代讲下去,这群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给总书记写信汇报参加志愿讲解服务的经历和体会,表达“90后”“00后”青年学子做《共产党宣言》精神忠实传人的信心与决心。

学习研讨入脑入心,理论研究厚积厚植

彼时还是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硕士新生的杨宁,被大师剧《陈望道》中先辈赤诚为党的精神所震撼,成为收到回信后,第一批加入“星火”队的成员。

两年来,完成了近60多次宣讲,他印象最深的还是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团队来展示馆时参观说的那句:“我在你们身上看到了一种力量,你们的讲解眼里是有光的”。“我们并非专业讲解出身,但我们信仰是坚定的,这股劲就能够打动别人。”杨宁说。

讲好望道老校长的故事,讲好党的故事、传播党的声音,这是“星火”队的主责主业,也是队员们的“看家本领”。来往国福路这座小楼,杨宁早已把它当成了自己的“家”,只等为每位前来的客人讲讲这里的故事。

搭建“笃行计划”常规培训、“望道读书计划”假期研读,围绕理论自学、专家领学、情景践学,学望老生平、学“四史”、学校史、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队员上岗前平均阅读各类文献10万余字,制作“3+X”个性化讲解方案,形成40余份个性化讲解稿,编写出10余万字的《信仰之源》阅读材料“加油包”。“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这是党委党校办主任兼“星火”队指导教师周晔在队员们身上看到的变化。他常以暗访式的质量监测法来到场馆中检验队员们的基本功,“我几乎每周都和这群年轻人在一起,看着他们学习新思想、新理论,感受到的是不断增强的做中国人的那种志气、骨气、底气”。

理论宣讲有声有色,实践研学走深走实

站上开学典礼、上海大学生理论宣讲展示活动的舞台,号召青年学生争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投身“千名党员下基层”社会实践;引领带动各院系打造“一系一品”的党史及“四史”学习教育特色项目,建设“百项资源迎百年”复旦大学学生思政育人资源库;参与撰写《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思政教材并配套录制20门微党课;参与原创歌曲《望道》的歌词创作、复旦原创话剧《追梦百年》的编排,拓展育人场域,以“星火”队为代表,学校广泛开展校园红色文化活动,让红色文化充盈校园,让红色基因植根人心。

作为“星火”队的运营指导教师,研工部教师孙冰心见证了队伍的成长,“队员们在理论学习、服务形式和自身认知上都有很大变化,尤其是在收到回信后的两年,大家更清楚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她看来,大家更多的意识到自己不仅在做志愿讲解服务,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宣言精神”传承的引领者、带动者。

从0开始,打造4大系列20余门精品“金课”,牵手附属学校“望道”党史研习社“小火苗”,走进10多所中小学,推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把“真理的味道”送进大中小学。在今年疫情大考之下,第一时间向复旦大学全体学生党员发出倡议,八成队员主动参与校园服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近1000次,许多队员成为抗疫中的骨干,办宣讲、做服务,“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服务队”。“我们要一个队员带动一个群体;一系列产品碰撞一团火花;一支‘星火’队竖起一面旗帜。”孙冰心说。

当《山海情》中的情节真实发生在眼前,当看见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里变身直播带货的“巧媳妇”,当触摸带领西吉县百姓“编织”出脱贫致富的那根彩绳时,杨宁真切地感受到党领导的人民在创造历史,“我们宣讲中常说一种精神如何打动人,我想只有双脚沾满泥土,走到中国广袤的土地上,走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征途中,才能汲取奋进力量、守住初心使命”。“星火”队员赴浙江、宁夏、北京、河北、重庆、青海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汲取红色基因的时代内涵。

在学思践悟中走深走实,今年,队伍将沪上实践打造成一堂“行走的党课”。沿着总书记的上海足迹、光荣之城的红色脉络,将巴士车变身“移动式课堂”,体验“流动式讲解”,走出展示馆,背上了小蜜蜂,在杨浦滨江,在陆家嘴金融城党群服务中心,在凝聚力工程博物馆,在临港新片区边实践、边讲解、边学习,拓展大视野。

走出校门,投身到祖国建设,截至今年,已有20名队员毕业后被招录为选调生或奔赴西部基层、国家重点行业就业,用实际行动诠释“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的誓言。

喜迎二十大,在学思践悟中再出发

不久,一批新队员又要加入“星火”队,作为固定培训,新队员加入后都将重走望老之路,去《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去中华艺术大学旧址、去义乌、去重庆,如今的杨宁已接过许亚云的接力棒,成为第三任队长。

今年国庆当日,支部联系人焦扬再次来到“星火”党支部参加专题组织生活,与队员们面对面谈心,勉励他们践行总书记“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的谆谆教诲,作为先锋队员的一份子,要始终永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赶考精神,谨记最是信仰能致远、保持一颗平常心,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坚持做下去、做得更好。

面向未来,深挖学校红色文化资源,新建育人场域,丰富拓展载体,“星火”之外,信仰根基厚植校园热土,落实立德树人、扎根中国大地、坚定心中所信,传承好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努力走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顶尖大学之路,复旦正行稳致远。

制图:曹丛钰实习编辑: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