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临床交叉融合与转化”主题论坛召开

作者:张欣驰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2-10-13

在上医创建95周年之际,医学院将继续以学科交叉融合与转化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立足优势,凝练重点领域和方向,长效推动基础与临床,以及医工、医理、医文等多学科深入对话、重点合作,重点支持一批世界一流前沿交叉融合学科向世界顶尖水平迈进,打造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学科交叉融合新高地,解决国家医学科技创新“卡脖子”和前沿问题,开启未来交叉合作新华章。

一份会议册罗列了超过100条跨学科合作意向需求,其中近一半都涉及基础与临床的合作。9月23日下午,建设“第一个复旦”系列研讨之“基础-临床交叉融合与转化”主题论坛在明道楼二楼报告厅召开。现场,与会人员收到的这份册子,展示了上医基础和临床的合作需求。同时,线上线下,专家学者聚焦“基础-临床交叉融合与转化”这一重大命题,畅谈心得体会和前瞻思考。

复旦大学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金力院士,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院士,复旦大学校长助理马余刚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院士,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院长马兰院士,上海市教委规划处处长龚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毛颖教授,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雷群英教授,复旦大学药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李聪教授,上海医学院领导张艳萍、徐军、朱同玉、汪志明等线上线下出席活动。论坛由朱同玉主持。

金力:“第一个复旦”建设正处于推进高水平学科交叉融合创新重要机遇期

金力在致辞中指出,“第一个复旦”建设正处于推进高水平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的重要机遇期。复旦大学将“打造融合创新的学术共同体”定为学校未来发展的重要路径,医学院要在持续深化医科内部交叉融合的同时,加快构筑医工、医理、医文紧密结合的学术共同体。

金力强调,基础与临床的交叉融合需求无限、潜力无限、活力无限。从建校伊始,上医的前辈就刻下了基础-临床交叉融合的宝贵印记,如今,基础和临床之间的纽带愈发紧密。未来,学校和医学院将全力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促进跨学科合作双赢甚至多赢,并重点加快推进转化医学体系和临床研究体系建设。

主旨报告:精彩案例展示跨学科合作成果

跨学科合作能擦出怎样的火花?在主旨报告环节,专家学者们分享了一个个生动精彩的合作案例。

宁光院士在《肾上腺疾病:新技术达到实现革命性变革时机了吗?》特邀报告中介绍瑞金医疗治疗库欣综合征的流程目前已在全国推广,相关研究成果在Science杂志发表,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医务工作者要实现医学变革,必须深刻认识到,技术的进步将使生命科学成为数字科学,即把主观感觉客观化、把客观现象数据化、将纷杂数据标准化、将不同标准比较化、将群体比较个体化。

葛均波院士在《中国早发冠心病的基因学特点和潜在靶点》线上报告中指出,冠心病发病年轻化趋势日趋明显,对于早发冠心病的防治刻不容缓。他分享了自2015年开始,团队率先在全国38家中心启动了早发冠心病的前瞻性队列研究(GRAND研究),并联合生命科学学院郑琰研究员团队、洪尚宇研究员团队、华大基因长期合作致力于早发冠心病的病因和靶点研究。目前已经建立了中国最大的早发冠心病临床和生物样本库,旨在从基因组、影像组、代谢组、蛋白组和人体微生物组等多组学角度构建早发冠心病的全息轮廓,为中国早发冠心病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

程训佳教授在《基础与临床结合——与智者同行,为创新加速》报告中指出,2020年伊始,团队与环境学院隋国栋研究团队、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徐锦研究团队、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研究团队、近岸蛋白质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集成环境病原体快速富集系统、免核酸提取的一体化的核酸检测以及荧光免疫层析抗体检测试剂盒,形成操作简单、快速、精准的环境、现场人员快速检测产品,可有效的诊断疾病、监测环境,为疫情防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未来,团队将持续关注学科间的结合,激发创新活力,构建交叉领域新生态。

李聪教授在《综合性大学成果转化之路:学科交叉与产业融合创新实践》报告中分享了“十三五”以来,药学院在新药转化方面的突出成果。药学院充分利用地处张江药谷的区位优势,与张江园区内的科研院所和知名药企密切合作,已初步构建从靶标发现、新药开发、临床研究、转移转化的完整链条,为促进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推动国家新药创新体系建设和重大新药开发做出了积极贡献。

毛颖教授在《脑胶质瘤代谢分子边界可视化及诊疗体系应用》报告中介绍了团队从脑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困境出发,在中国人群中开展肿瘤分子分型标志物的发掘。团队牵头成立MDT专科联盟,领衔启动六大万人队列,历时十年,与生物医学研究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和药学院等团队合作,研发针对代谢分子标志物的“术中诊断”和“代谢边界”可视化新技术,搭建多维度融合的手术技术新体系,建立并推广基于代谢酶IDH突变的胶质瘤分型诊断国际标准,显著提高脑功能区胶质瘤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主题讨论:打通壁垒,加强产学研医融合

马兰院士、程训佳教授、李聪教授、雷群英教授、朱同玉教授等开展了主题讨论,就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关键点、配套机制改革、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碰撞思维火花。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要打通学院、学科、附属医院之间的壁垒,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医融合,通过搭建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式,积极开展基础临床交流合作,精准对接,培养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创新型医学人才,培育重大科研成果。

袁正宏在总结时强调,要牢固树立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有效途径,服务健康中国建设与人民健康事业发展;要统筹布局,协调发展,不断完善学科交叉融合机制建设。努力打造基础临床交叉融合创新的“上医品牌”,助力医学院整体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创新性发展、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努力提升公共技术平台的服务能级;要精准对接、双向融合,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复旦-7_Print.pdf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