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元院士受聘“海聚英才”全球大使

作者:殷梦昊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2-09-22

8月31日,以“聚上海、创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举办。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赵东元受聘“海聚英才”全球大使。与他一同受聘的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2000年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中国科学院院士蒲慕明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尖人才。

赵东元作为从复旦成长起来的“海聚英才”全球大使,受聘后将为上海市和复旦大学的人才引进、培育工作贡献力量。

“人才对于城市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大家都已形成共识。现在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引进人才之后如何培育。”赵东元认为,当下的人才培育还要继续向国际化方向努力。“不管是学术还是生活环境,我们要从更细微的地方入手,更善待、宽容每一个个体,容忍和允许失败,从而营造更加和谐的人才发展环境。”

据了解,“海聚英才”是上海市全力打造的人才工作品牌,包括“海聚英才”全球大使、“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海聚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才、会、赛、园”重要板块,旨在为全球创新创业人才打造集技术、项目、资金为一体的标杆性对接平台,让上海成为天下英才的筑梦之城、逐梦之都、圆梦之地。

1998年,结束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博士后工作,在复旦学术声誉和科研氛围的吸引下,赵东元选择了上海、复旦作为职业生涯的新起点,从此再未离开,至今已经24年。

从城市环境的角度,赵东元认为,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最吸引人才的地方在于其开放包容,因为上海不仅工业门类齐全、产业发展领先,而且具有科技创新的传统和基础,以及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特色。

从一名年轻的科研人员成长为享誉国际的科学家,赵东元在复旦经历了一位引进人才成长的全过程。“复旦宽松的科研氛围和自由探索的精神培育了我,让我成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赵东元曾这样说。回顾自身成长,他认为,人才成长的环境很重要,但是个人主观意愿依然是首要的。

早在二十多年前,国内整体科研条件和国外差距很大,不仅硬件不足,各项制度也不甚完善,但赵东元依旧克服了各种困难,最终取得科研上的重大突破。从引进人才的角度出发,他认为,目前国内科研的硬件水平已发展到较高水平,并不会成为制约人才发展的主要障碍,但是国内的软环境和国外依然存在不同,这就需要引进人才本身从心态上适应、转变,避免“水土不服”。

今年初,复旦大学在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实施“大人才战略”,把复旦打造成人才培育成长的沃土。如今,在赵东元的科研团队中,已涌现一批学术领军人才。作为学科带头人,赵东元认为,打造人才培育沃土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首先,在团队建设中,我们不仅要悉心指导青年教师和学生如何开展研究,更要经常教导青年人真正热爱科学研究,并在科学研究中为国家作出贡献。”他说。

其次,储备学术资源,推进团队发展也同样重要。“要注重科研梯队的建设和青年人才的培育,始终关注年轻师生的学习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指导和尽可能丰富的机遇平台。”他建议,也要勇为科学桥梁、促进合作交流,为更多青年科学家在国际学术界发声、展现才华搭建平台。

除了学习阶段的教育指导,赵东元还指出,在学生和青年教师面临职业发展规划、研究方向选择、深造学习安排等困惑时,应当积极给予中肯建议、提供帮助;在论文发表、项目申请、人才计划申报等工作中,要大力给予指导。“课题组的研究,要充分尊重每一个人的努力和贡献。”他强调。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