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课堂、流动式讲解、互动式研学,行走的党课走心了

作者:蔡薛文、赵易安、杨宁摄影:张舒卉、陈媛婧 视频: 来源: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发布时间:2022-09-07

日前,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师生(以下简称“星火”队)开展沪上实践研学。巴士车变身“移动式课堂”,队员们上手“流动式讲解”,场馆里开展“互动式研学”。沿着总书记的上海足迹、光荣之城的红色脉络,“星火”队员再次牵手“小火苗”。这一堂“行走的党课”走“心”又走“新”,让“强国追梦”成为青春奉献的切实行动。

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孕育地。“1920年8月,就在老渔阳里2号的石库门里,成立了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定名就是‘中国共产党’”。巴士车缓缓启动,伴随着纪录片《诞生地》的讲述,队员们开始了沪上实践的第一课。在这个“移动式课堂”里,播放的《而立浦东》、《人民之城》等纪录片,与实践研学的主题路线紧密相连。

“移动式课堂”播放纪录片《诞生地》

穿过老渔阳里狭窄的石库门弄堂,掩映在住宅里有着一栋100多年历史的砖木结构旧式建筑,它就是实践研学的第一站——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队员们在实物陈列、图文展板前驻足凝望,百年前澎湃的建党活动仿佛在眼前展开。“我们能够想象到青年陈望道带着《共产党宣言》译稿匆匆走过这条羊肠小道的模样。这条小道留下了先辈们的红色足迹,将马克思主义带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博士生杨宁说。与这条“马克思主义小道”相隔不远,又新印刷所旧址的油墨香还未褪去,《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就在这里诞生。

“星火”队员参观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旧址

迈步又新印刷所旧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以《共产党宣言》“文字云”浮现而成的陈望道像和马克思、恩格斯像,二者隔空相望,蕴含“对望”之意。“这样的设计饱含历史的深情”,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博士生蔡薛文说。“心中有信仰才能讲得生动”,一场关于如何讲好红色故事的座谈交流,在又新印刷所旧址讲解员和“星火”队员之间展开。文物与博物馆学系2021级硕士生盛言宜好奇地问道,“如何让每一次讲解都别具特色?”又新印刷所旧址讲解员谈到“要把听众放在第一位”,回答了队员们的困惑。

“星火”队员参观又新印刷所旧址

“星火”队员与又新印刷所旧址讲解员座谈交流

这场“互动式研学”在中共一大纪念馆里展开。细雨淅沥、水汽濛濛,“星火”队员和复旦附属学校“望道”党史研习社的“小火苗”们,静静瞻仰着中共一大代表群像浮雕,探寻伟大建党精神的发源孕育。“讲解过程中要注重专业性、准确性、逻辑性,要仪态端庄、自信大方。”参观结束后,中共一大纪念馆宣传教育部教育主管孙宗珊为队员们带来了讲解技能专项培训。队员们耐心听讲、演练示范,努力修炼内功、提升水平。

“星火”队员与“小火苗”们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学习

成为创新治理的先行者:向下扎根、润物无声

“党建工作的难点在基层,亮点也在基层”。长宁区是“凝聚力工程”建设的发源地,在全市率先探索凝聚党员、群众、社会的体制机制。走进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四百”精神、“家门口工程”、“萍聚工作室”等凝聚力工作法,队员们不时相互交流、深入思考。“只要我们掏出心来为群众,群众就会掏出心来跟党走”,华阳街道干部的一条语录,让公共卫生学院2021级硕士生陈媛婧停下了脚步,她感慨,“到群众中去,在这里是多么生动啊”。

“星火”队员参观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漫步在绿道蜿蜒的“生活秀带”,一座座沉睡的老厂房、旧仓库焕发新生,成为党群服务站、展览馆。队员们走进杨浦滨江党群服务站的第四站人人屋站。以“人”字形木质结构设计的小屋吸引了不少市民。在这里,党建、历史和人文三者融为一体,智能屏幕和红色沙盘展示着杨浦的点点滴滴,党史学习和四史教育的特色课程为小屋增添了生机。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博士生卢地生说,“当机器轰鸣声被市民游玩的欢笑声取代,我深深感受到这座人民城市的温度”。

“星火”队员参观杨浦滨江和人人屋

“登上中国第一高楼,不仅可以领略建筑的高度、视野的广阔,更可以感悟信仰的高度、理想的远大。”上海中心大厦22层,从扩音器中传来讲解声,正在讲解的不是场馆的工作人员,而是“星火”队员、新闻学院2020级硕士生杨泽璇。由于疫情原因部分场馆无法提供讲解服务,队员们在这场“行走的党课”中承担起讲解员的角色,在“移动式讲解”中边实践边学习。跟随杨泽璇的讲解,队员们了解金融城党的基层组织架构、楼宇党建工作情况,体会到上海在基层党建工作上的创新与突破。

“星火”队员参观陆家嘴金融城党群服务中心

“星火”队员在实践中担任讲解员

做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立足上海、面向未来

窗外风车转动、东海大桥气势恢宏,队员们站在临港新片区滴水湖AI创新港展厅,一座“智慧、低碳、韧性”的现代化新城跃然东海之滨。LED显示大屏幕上滚动的数字、自动驾驶车的模型、展柜里的AI芯片,让队员们在感受先进科技脉动的同时,也体会到这座城市蓬勃发展的动力。“临港是一座面向大海、面向未来的城市,这里是世界会客厅。”哲学学院2021级硕士生田壮志激动地说。

“星火”队员参观滴水湖AI创新港

在国际创新协同区展厅的沙盘上,科技创新城社区、顶尖科学家社区、科创总部湾等区域一一排列,一张囊括人工智能产业、国际创新协同、专业人才建设的发展蓝图在队员们面前铺陈开来。敢闯、敢试、敢改的试验田在滴水湖的各个功能区,持续释放强大的动能、结出累累硕果。“零距离”感受新片区“未来科技策源地”的最新建设成果和人才政策后,外国语言文学学院2020级博士生杨娅雯说:“人才是第一推动力,临港新片区则让人才更有参与感、获得感和归属感!”

“星火”队员参观国际创新协同区展厅

试制度探新路!“在临港新片区交出的这份答卷中,制度创新无疑是分量最重的。”座谈交流环节,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制度创新与风险防范处徐盛同志、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人才服务部董芳菲同志先后就临港新片区制度创新和发展建设情况,临港新片区人才政策、落户条件以及人才住房情况等向队员们进行介绍。“星火”队员、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博士生蔡薛文为大家带来了《信仰之源》微党课,与临港新区青年代表共同学习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在奋进新时代的征程上贡献青春力量。

“星火”队员在临港新片区座谈交流

此次沪上参访实践之旅,坚定了“星火”队员们的信心与决心。全体队员将秉持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的重要回信精神,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制图:实习编辑:沈家怡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