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启海
一身白大褂、一把手术刀,便可救死扶伤、解除病痛,仿佛是无所不能的英雄。影视剧中常见的医生形象,曾是附属中山医院临床医学(八年制)毕业生隋启海年少时所崇拜的偶像。
怀着治病救人的梦想,她踏上了医学之路。从国权路、邯郸路,再到东安路、枫林路,复旦见证了她的成长,以及她为挽救生命而付出的汗水。
“医生是人不是神,医学也只是有限的科学。在生命面前,一名临床医生并非无所不能。”
如今的隋启海说,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她只愿每一天都有所进益,在脚踏实地中,努力成为一名更好的医生。
专注科研攻关,在临床中全面成长
课堂上,如饥似渴地吸收老师讲授的知识;一下课,便换上白大褂,在实验室里埋头苦干。不满足于对书本理论的学习,隋启海早早地开启了科研之旅。
正在做实验的隋启海
在决定进入实验室之前,隋启海有过犹豫。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并不轻松,常常要求学生在一学期甚至半学期的时间里啃掉厚厚一整本书,她曾担心进入实验室后学习成绩下滑。但一路走来,她发现,实验室的科研经历让她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实际操作的能力也提高了。
隋启海(左三)参加 “福庆学者”立项颁证仪式
加入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王群教授的课题组后,隋启海跟随老师和师兄师姐开展肺癌及食管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同时,也开始尝试自己申请开展研究项目。
“实验结果总是会出现偏差。”隋启海笑言,面对不理想的实验结果,自己现在可以快速调整心态。反思更正,调整计划、反复验证……几乎已经成为常态。目前,隋启海以负责人身份成功申请4项院级及校级学术研究项目,3项优秀结项,1项在研。
此外,隋启海借助学校提供的平台,多次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在分享自身项目的同时,通过专家点评进一步完善研究。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隋启海取得了优异成绩。目前,她已参与多篇SCI论文的发表。在去年上半年的亚洲胸心外科年会(ASCVTS)上,她的发言The genomic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isplatin resistanc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related machine learning models(《顺铂耐药基因组学影响因素的探索及相关机器学习模型的建立》)获优秀发言及唯一大奖Graham Award Grand Prize。
大六时,隋启海正式进入医院的科室学习。在医院的每天,各种实际问题让她获得全方位的成长,也让她坚定了继续走医学道路的决心。
隋启海(左二)参与手术
隋启海记得,第一次上手术台的时候很兴奋,因为这些都是在课本和实验室中无法接触的。“我碰到了很多很好的‘老师’。”隋启海说,在实习时,老师会让她们进入手术室帮忙拉钩、扶镜子。“而病人也是我们的老师,很感激他们,即使我们操作不熟练,他们也愿意信任我们。”
刚入学时,隋启海很喜欢看医疗剧。“剧里的医生无所不能,但实际上在生命面前,我们其实能做的很少。”隋启海曾遇到一位状态很差的病人转入医院,在大家的努力下,他的病情逐渐好转,最后却由于无力负担治疗费用不得不放弃治疗。
见证和意识到现实中的无奈,是另一种维度上的成长。对隋启海而言,这是成为一名临床医生的必经过程,她也因此明白,除了提升医术之外,一名临床医生还往往要面对更多复杂的挑战,而有时,失败和沮丧终究无可避免。
“或许,当医生用所学,尽全力为患者减轻苦痛的时候,释放出来的能量,也许比单纯的治病救人更大,这也许才是医学的本义。”她说。
“科研的最终目的,在于为人群服务”
“科研的最终目的,在于为人群服务。”在实验室师兄师姐的带领下,隋启海亦致力于将科研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从实验室也走向更为广阔的社会基层。
隋启海(后排左三)在社区宣讲后的合影
隋启海于2020-2021学年秋季学期参加“走进基层医疗,助力健康扶贫:以肺GGO(磨玻璃影)和早期肺癌的筛查和管理为例”,获评优秀项目;2021年寒假参加“深入大众科普,助力全民健康文化:关于GGO的宣教与随访策略”社会实践;2021 春季学期参加“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肺部结节的数字化科普探索”社会实践,多次参与社区中宣讲。
每学期,她都会参加常规化社会实践项目,到社区科普医学常识以及临床和基础医学课题中的部分新发现、新结论,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最前沿的早期肺癌、GGO的诊治流程以及术后随访策略。她说,随着CT的普及,很多人发现了肺部GGO,并为此焦虑,但其实很多GGO是良性的,希望通过科普,减少大家的焦虑。
隋启海在社区发放抗原
而在此次上海疫情中,隋启海也积极为抗疫一线奉献力量。3月,她所在小区出现核酸异常,急需大量志愿者。于是,她主动报名到居委会参加志愿服务,负责核酸检测扫码和居民登记等工作。起初,小区每周要开展两三次核酸检测,隋启海几乎每次都化身“大白”到场,每次都要两三个小时方能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隋启海发现有同伴穿脱防护服不规范,便主动将正确的防护服穿脱流程视频分享出来,并给予指导。“一开始大家都不会,但之前在医院里我学过,我就可以提醒他们。”隋启海说。
此外,隋启海在抗疫过程中还发现目前的防护服在社区应用中存在诸多不便之处。为此,她申请了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改进防护服,希望能增加其收纳功能,使之更适用于社区核酸采样、环境消杀等场景。目前,该项目已通过了中山医院的院内审核,并得到重点配合。
隋启海热心公益。入学至今,她多次担任中山医院“绿叶”志愿者、“爱暖红房”妇产科医院志愿者,肿瘤医院“信号肽”志愿者,以及学校人体馆、病理馆的长期志愿者,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 2019 年度全国科普活动志愿者,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 2019 年实验室开放月志愿者等。
隋启海还积极参与医鳞集这一学生自主医学学习社团,担任主编,将医学小知识、医学生成长心得等制作成推送,发表在公众号上。担任克卿书院自管会文化建设中心副主任期间,她积极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丰富医学生的课余生活。
实习中的隋启海(左二)与同学们
八年临床医学路,如今已过大半。隋启海也从六年前那个懵懂的新生,一步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预备医生。她表示,这六年来,她遇到众多良师益友,在他们的支持和引导下,才取得今日的成果。未来,她将在中山医院进行临床轮转和更多科研探索,在成为一名优秀医生的道路上继续奋斗。
“尽己所能,为人群除病痛,为医学事业作出小贡献。” 她希望在学医行医路上,始终不忘初心,坚守这份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