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忆二级教授 | 杨铭鼎:为数以百万计国人健康作出辉煌成就

作者:摄影: 视频: 来源:医学宣传部发布时间:2022-08-17

赓续先贤初心,汲取奋进力量。

在上医95年的奋斗历程中,无数上医前辈严谨治学,医德高尚,对上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6年,经中央核定,上医有16名一级教授,22名二级教授。这些教授都是各学科的先驱者、奠基人或领军人物。

他们在医学教育岗位上以身示范、立德树人,在救死扶伤的事业中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为我国现代医学教育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杨铭鼎(1902~1997)环境卫生学家,卫生工程学家。1929-1931年期间,设计并监造了当时最先进的南京中央医院。1931年,采取切断疾病传播途径等措施,扑灭了长江洪水后的霍乱大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到华东、淮南、淄博、马鞍山等6个煤矿、铁矿和50多家工厂调查研究,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案,运用通风和湿式采矿等技术,降低工作区内的高温、高湿及粉尘、沼气的浓度,使煤矽肺、工伤事故、中暑等得到了控制和基本消灭。他先后建立城乡工矿教学基地10余处,培养技术人才达8000余人。1948年起任上医教授、环境卫生教研组主任、预防医学研究所副所长。

设计监造首座国人自主设计医院

杨铭鼎1902年11月25日出生于青岛的一个商人家庭。其父杨浩然,精通进出口贸易,因而要求杨铭鼎学好外语,以便将来也做进出口生意,杨铭鼎先后考入有外籍教师的青岛明德中学和上海民主中学读书,1923年,杨铭鼎中学毕业时除能用英文流利交谈外,还能写法文信。父亲要他从事进出口商业工作,但杨铭鼎无意经商,愿意继续深造。

杨铭鼎大学毕业后不久,他的老师、上海市工务局郑权伯局长推荐他到南京国民政府卫生署负责设计建造一座400张病床的中央医院。于是,杨铭鼎广泛征求有关医师、药师、护士、化验员等人员的意见,很快完成了平面设计图,接着设计好结构工程,写出全部施工细则。他亲自监工,把精力全部扑在医院建筑工地上,节假日也不休息,约一年半时间,第一个由中国人设计的大型医院建成了。医院开诊收治病人后,当听到医务人员称赞各自良好的工作场所时,他感到异常欣慰。特别是亲眼看到每天有上千人抱病而来,有了就医之处,他感到建造医院是为人民造福的事,从此决心不离开医药界而要多建些医院。

1931年,他又在南京汤山农村主持建造农村卫生院,大大改善了汤山地区农村的环境卫生。1938年秋,杨铭鼎教授在贵阳防治霍乱时,因地制宜,有效地防止了霍乱的介水传播。

1958-1962年,在爱国卫生运动中,杨铭鼎任上海第一医学院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副主任。在灭鼠害活动中,他研制成功“诱敌深入一网打尽”的战略方案,用多种食物实验,终于找出鼠类最爱吃的食物是油条。然后,用无毒油条诱鼠上钩,3至5夜后,根据诱饵消耗量已有剩余断定鼠已到齐,最后在油条中加入毒剂。在一次灭鼠战役后,上海第一医学院20余万平方米地段内的12万平方米房屋中全无鼠迹,并达8个月之久。在灭蚊灭臭虫方面,杨铭鼎在上海第一医学院爱委会主任王乐三的领导下,发动全体学生在校周围两公里范围内,消除所有积水,并用油漆密嵌全校近5000张学生宿舍木床上的所有缝隙,使臭虫全部闷死在缝隙里,从而使全校全年都无需挂蚊帐,并多年无臭虫。

1950-1992年,杨铭鼎指导并亲自参与了淮南煤矿卫生状况研究和改善矿下作业环境的一系列工作。当时,淮南煤矿的井下卫生状况十分恶劣,矿工的寄生虫感染率高,尘矽肺患病率高。42年间,杨教授多次亲自下井。1982年,80岁的他亲自到井下考察,在煤矿领导的支持下,他率领青年教师成功改善了淮南煤矿井下的通风状况,使温度、湿度均下降至适宜水平。对一些厚煤层采用联合采煤机,矿工劳动量减少且采用了轮流换班制度,寄生虫感染率大大下降,舌炎、齿龈出血等的发生也大大减少。1992年,杨教授已是90岁高龄,这位耄耋老人仍亲自下井考察,令人钦佩。

助力上医在国际交流中声名鹊起

杨铭鼎为上医打开外事工作局面付出了大量心血,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8年,我国打开了国门。杨铭鼎即邀请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Hyatt先生来访。由于杨铭鼎早年曾留学哈佛大学,熟知外事礼仪。此次访问从筹划、参观路线到项目接待均由他亲自负责、指导,而当时他已是年近八旬的老人。1980年,两校签订校际联系协议,同年上医第一批访问学者赴哈佛大学交流,打响了学校外事交流的第一炮,上医也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在国际交流中声名鹊起。此后,杨铭鼎先后作为上医与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校际关系联系人、上医与美国宾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校际联系协调人、中美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合作公共卫生项目中方联系人,以及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会员兼哈佛大学校友会会长等身份,为上医的对外合作与交流忙碌着。

1979年,中美签订《中美医药卫生科技合作议定书》,确定了7个领域的合作研究课题,共有6个医科院校参与,其中上医负责“公共卫生和卫生服务”项目。杨铭鼎在这个项目的确立和实施过程中,亲自参与收集基层数据,陪同当时的美国卫生部长参观调研,并多次出访美国,商定基层卫生的卫生服务研究调查点。每一阶段杨铭鼎写好总结汇报,制订下阶段计划,以数据说服人。如上海县解放后30年(1950-1980年)人口预期寿命提高27.7岁,美国80年(1900-1980年)提高24岁。最终杨铭鼎负责的上海县基地卫生工作获得了高度评价。1982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召开的大会上,“上海县卫生服务研究”是7个合作项目中唯一一个向大会报告的课题,获得一致好评。相关26篇论文分别在《上海医科大学学报》和美国《公共卫生杂志》同时发表。之后,中美卫生部的医药卫生技术合作项目扩展为17个,双方建立了长达10年以上的长期合作关系。

1988年,杨铭鼎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客座教授时,曾讲授国际卫生学课程,重点介绍了我国城乡工矿企业医药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预防医学的科技措施。听课者有半数以上是各国到该校的留学生,另外还有数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在教课结束时,该校名誉教授C. E. 泰勒(C. E. Taylor)和G. M. 格林(G. M. Green)等走上讲台与杨铭鼎握手,祝贺讲课成功。格林教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健康水平,40年间由第三世界跃升到第一世界。”并代表公共卫生学院发给杨铭鼎“60年来为数以百万计中国人民的健康作出辉煌成就”的奖状。

在外事工作中,杨铭鼎极具个人魅力,开拓了合作交流,也交了不少朋友。杨铭鼎90寿辰时,美国国家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主任 Jeffrey Koplan博士专程从美国来上海祝贺。

潜心教书育人 重视现场实践教学

杨铭鼎与学生

杨铭鼎将环境工程、环境卫生学、环境和健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建了我国的环境卫生学,并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环境卫生专业的硕士点和博士点。他不仅把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学科建设中,还用自己那颗最为质朴的心去教书育人。他亲自培养了20名硕士研究生和5名博士研究生。研究生的科研选题紧密结合环境卫生现实中的问题,研究结果又用来指导实际工作。他培养的学生遍及全国,不少成为预防医学队伍中的专家、教授和领导,为环境卫生事业注入了强壮的生命力。他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注重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重视现场教学,在他的许多任教之处都参与建立了可供学生考察实习的卫生教学基地。上医的教学基地遍布当时嘉定、青浦、上海等县,卢湾、徐汇、静安、长宁、杨浦5个区以及淮南煤矿等处。在指导毕业班学生进行毕业实践和研究生进行科研工作时,都要求学生到现场去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杨铭鼎不仅学术精湛,还有极强的人格魅力。在中国预防医学会卫生工程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上,87岁高龄的杨铭鼎兴致勃勃地为在大会宣读论文的代表拍摄正在报告的照片,返沪后又为之冲洗放大,邮寄时唯恐照片折损,特意用两片硬纸把照片夹好后给大会工作人员,请他分发给有关代表。

他待人温和,从不端架子。与夫人结婚70多年里没有一次争吵或红脸,他的学生也从未听他说过一句伤人的话。他用宽容之心对待年轻教师,坚持在工作中进行培养的原则,敢于将工作放手给年轻教师,并亲自指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 医学编 预防医学卷 1》 

2. 复旦大学老教授协会编 《复旦名师剪影(医学卷)》

3. 邵强.令人敬佩的杨铭鼎教授——我国卫生工程学科的奠基者[J].中国卫生工程学,1992(01):43+15.

制图:马楚涵实习编辑:孙一诺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