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忆二级教授|赵士寿:思想进步,品德高尚,作风过硬

作者:摄影: 视频: 来源:医学宣传部发布时间:2022-07-29

赵士寿(1898~1976),广东新会人,我国著名药剂学家。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24年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药科学习,并入该大学研究院深造,获硕士学位,后在美国药厂工作。1934年回国后,任南京、上海等地药厂技师、厂长,1936年至1940年在上海中法大学药学院(今复旦大学药学院)任教。抗日战争胜利后,任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药检委员,在广州、香港等地工作。解放后,历任上海第一医学院(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药学系教授、药剂学教研室主任。1976年2月因心脏病逝世,终年78岁。

在赵士寿近五十年的药学教育和科研活动中,工作极为认真负责、学术上有很深造诣,思想进步、品德高尚,是我国药学界受人尊敬爱戴的科学家之一。解放后,他积极从事学术和社会方面的各种活动,曾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卫生部药典编纂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理事、中国药学会上海分会理事、《药学学报》编委等职,曾被选为上海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和上海第一医学院1960年先进工作者。

赵士寿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他出生在一个两代侨工的家庭中,父亲长年在美国做工,他跟母亲在家乡务农,一边参加农业劳动,一边在乡塾念书识字。十一岁时,他自己挑着行李到邻镇小学上学,毕业后去广州读中学,以优异成绩于1915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他的青少年时代正值清朝末年、中华民族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在学校读书时,他受到当时民主进步思想的影响,抱着学好科学文化、振兴中华的志愿,要为祖国的独立富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在美国学习、工作了十年以后,赵士寿于1934年回到中国。他怀着发展祖国医药事业的愿望,到当时南京卫生署制药厂任技师。那时中国的制药工业落后,许多药物要依赖进口,资本主义国家常将质量不合格的药物向中国推销,以牟取非法利润。有一次从国外进口的药物吐根碱经化验后含量不合格,他为了保障用药的安全有效,与外商据理力争,将药退回,有力地制止了这类不法行为。之后,他由于不满国民党统治机构的贪污腐败现象,受到排挤和打击后愤而离去,到上海中法大学药科任教。他也从此看出了国民党政府的反动腐败,意识到没有一个政治清明、为民服务的政府,单凭个人的爱国热忱和科学技术,振兴国家是难以实现的。

抗战胜利后,赵士寿应聘任救济总署药检委员,去广州、香港等地工作,接触到一些进步人士和书刊,对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感到振奋鼓舞,对中国的解放寄予无限的希望。在全国解放前夕,他放弃了在香港和美国工作的优厚待遇,怀着一片赤子之心,于1948年回到上海,迎接全国的解放。解放后,他担任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系药剂学教研室主任,把毕生精力贯注到新中国药学事业的发展中去,在药学教育、科研和学术工作中做出重大的贡献。

赵士寿热爱药学事业,热心培养药学人才,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造就了大批的新生力量。他对学生谆谆教导、诲人不倦,不仅在业务学习上热心指导,而且关心青年学生的思想。他既教书又教人,在一次毕业欢送会上,他以热情真挚的讲话勉励同学们不要做温室里的花朵,要做高山上的青松。在他的教育下,不少毕业生走上祖国需要的岗位。

为了提高药学工作者的水平,他还积极参加夜大学药学专业的筹建,使很多药学工作岗位上的在职干部和职工得到了学习专业的机会,推进了药学教育事业的发展。60年代初,学校建立了研究生培养制度,他又热情地招收了两名研究生,为培养高级药学人才付出了精力。

赵士寿积极拥护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1958年在党组织领导下,他带领师生建立了学校的附属药厂,抽调出他所在教研室的三位教师和部分设备,为药厂片剂、注射剂和中药三个车间的生产提供了主要条件。他自己也下车间劳动、与工人、学生、教师共同研究试验,解决和提高产品的质量。

赵士寿还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科学家,一贯关心药剂学科的提高和发展,长期致力于药剂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药剂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实践的需要,必须不断地充实、提高和更新,才能跟上世界先进水平,适应新中国建设的需要。为此,他研究探讨了国内外的动态和进展、结合实际需要,提出药剂学向物理药学和生物药剂学开拓发展的建议,力图为药物剂型的生产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使理论与实践更紧密地结合。根据这一设想,在1959年教改中,他带领教研室同志,编写出新的药剂学讲义,经过试用和修订,于1963年出版了《药剂学选论》一书。该书中载有很多内容,诸如药物剂型与吸收的关系、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等等,都反映出物理药学和生物药剂学的主要内容,从而将药剂学扩展到一个新的领域,对我国药剂学科的发展起着先导作用,受到药学界的重视和好评,至今仍被人们在论文或书刊中引用。随后,他又主译了美国马丁编著的《物理药学》。赵士寿不仅博采众说,而且重视实践。教研室的同志们在他的指导下进行了制剂稳定性动力学研究、长效制剂研究等科研课题,形成了教研室长期的科研方向,获得了很大的成果,发表论文共有20多篇,对药剂学的科研工作和生产实践起着促进的作用。

赵士寿为人正直、作风正派,待人诚恳真挚、平易近人,在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团结同志、调动大家积极性和主动性。他经常关心别人而不考虑个人得失,不论是学生、教师或同事都乐于接近他。

在学术上,赵士寿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他对药典的编审或文稿的审查工作都非常仔细认真、一丝不苟,对各处的来信来访也都是热情认真地接待和处理。遇到有些疑难问题,有时还要亲自查阅大量的书刊资料,反复考虑解答。他经常不知疲倦地工作到很晚,有时为了某件事情没有落实,在睡眠休息时还念念不忘,甚至深夜起床,处理好了再去睡。领导(同事)们因他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经常劝他注意身体和休息,但他在节假日及寒暑假仍经常来校,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坚持不懈地工作。

在政治思想上,赵士寿也严格地要求自己,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1956年他参加中国民主同盟,还积极参加党课学习,阅读文件或听报告后都认真思考,写成笔记心得多本。他热爱祖国,对党忠诚信赖、肝胆相照以满腔热情地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药学教育工作。甚至是十年动乱的后期,他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仍然孜孜不倦地坚持工作,为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今天,中国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新的长征,要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一个繁荣昌盛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学习赵士寿身上那进步的思想、高尚的品德和过硬的作风,将有助于我们将新时代的医药卫生事业推到新的高峰。


参考文献:

1. 顾来仪撰文《怀念药剂学家赵士寿教授》,发表于《中国药学杂志》,1984年。

制图:马楚涵实习编辑:项天鸽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