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向技术前沿的驱动力:高科技产业中的自主创新》正式出版

作者:李怡洁摄影: 视频: 来源:融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22-07-18

日前,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行政系青年副研究员李寅的英文专著China’s Drive for the Technology Frontier: Indigenous Innovation in the High-Tech Industry(《中国通向技术前沿的驱动力:高科技产业中的自主创新》)由英国劳特利奇(Routledge)出版社面向海内外英文读者正式出版。

英国劳特利奇出版社成立于1836年,是全球最大人文与社会科学图书出版商之一。2020年秋,经专家推荐和出版社邀请,李寅整理以往的研究成果,开始撰写这本英文专著,结合最新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政策,对整本书做了近十遍完整的修改,终于在今年疫情期间完成了校对排版。目前,该书在英美各大主流在线图书平台出版发售。

李寅在YICGG青年全球治理创新设计大赛担任评委

写英文书,刷新西方对发展中国家自主创新的认知。“我写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以中国为例,让更多西方人对发展中国家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有一个更加全面正确的认识。”

李寅解释道,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成功工业化的国家都曾在发展过程中,一边在学习先进技术,一边在推进本国的自主研发。“所以,关键问题并不在于中国能否自主创新,因为这个答案是肯定的,而在于中国如何开展自主创新。”

中国在自主创新方面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自2006年出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来,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长期坚持的国家战略,要中国产生自主创新的必然性和中国自主创新道路的特点。

李寅在新书中采用“创新企业的社会条件”的框架,来分析在中国特有的制度支持下,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中国领先的高科技公司如何通过战略、组织和资金的互动达成目标。通过对中国的电信设备工业和半导体芯片工业这两个关键高科技产业展开详细的案例研究,并梳理中国领先的创新企业的发展史,希望这些案例和结论能为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提供宝贵的经验,让这些国家通过合适的政策引导来鼓励自主创新,避免落入“引进、落后又再引进”的恶性循环。

他认为,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在科技资源和人才能力中的不断投入和积累,是中国企业自主创新最重要的基础和保障,但能否把这些创新资源转化为创新能力,取决于创新企业的行动。“下一步,我们要考虑如何进一步优化制度安排,让更多有雄心、有意愿创新的企业发展壮大起来。”

专注做高质量科研,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李寅是一名“海归”,2018年年初,刚刚博士毕业的他加入复旦大学,此后继续开展中国技术自主创新相关的理论与政策研究,在国内外相关期刊发表多篇中英文论文。李寅认为,复旦大学为青年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比较自由的学术空间,他说道,“无论是发表论文还是撰写专著,如果不是复旦提供了‘慢工出细活’的宽松环境,我的研究就无法做得非常细致全面。”

作为教学科研岗的教师,李寅在科研之外还承担了教学任务。然而,他并不觉得教学辛苦,反而认为教学相长,为科研提供了源泉。他在国务学院开设了《创新经济学》(英文)、《科技政策与创新管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课程,在课上,他注重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鼓励课堂讨论。“在研究政策问题时,同学们会遇到不同的观点,需要学会辩证分析,形成属于自己的思考逻辑体系,全面立体地认识问题,这比埋头读文献更重要。”

作者简介

李寅,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行政系青年副研究员。先后于中国人民大学、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获得经济学学士、经济学硕士、科技政策学博士。研究领域包括创新经济学、产业政策、新兴技术治理等,在科技创新研究领域重要期刊Research Policy(科技政策)、Technovation(技术管理)、JASIST(信息计量)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入选中国科协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科基金专项项目等。

制图:实习编辑:罗钰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