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荷凤团队和徐国良团队的研究在Nature发文 揭示雌性配子源性成年疾病的重要机制

作者: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大学生殖与发育研究院、医学院宣传部发布时间:2022-06-07

流行病学调查,孕期不良环境会影响子代出生结局和远期的健康。然而,育龄妇女孕前期不良内环境是否能影响卵母细胞发育而损害子代健康尚不明确。糖尿病的发生率日趋增高且日益低龄化。全世界范围内有2/5的糖尿病妇女尚在育龄期,且仍有许多病人未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一个亟待回答的问题是:这些育龄期妇女孕前期经历的高血糖等不良内环境能否通过卵母细胞进而损害其子代健康?其机制是什么?


5月19日,Nature 在线发表了主要由黄荷凤教授与徐国良教授领衔,由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与交通大学等多家单位合作完成的研究工作的最新研究成果“Maternal inheritance of glucose intolerance via oocyte TET3 insufficiency”。该研究揭示了孕前期的高糖环境可诱导卵母细胞中母源效应因子DNA双加氧酶TET3 (tet methylcytosine dioxygenase 3) 表达降低和功能减弱,改变胚胎DNA甲基化谱式,进而引发子代成年后胰岛素分泌相关基因等表达受限,最终导致子代呈现葡萄糖耐受不良。该工作提示卵母细胞TET3的正常功能可决定子代长期健康。该研究拓宽了成人慢性疾病防控,为生育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该研究以孕前高糖环境暴露为例,深入探讨卵母细胞TET3介导的子代远期糖代谢受损的表观遗传机制,提示卵母细胞发育时期是一个对环境敏感的窗口期,母源TET3的正常功能作用于父源基因组,进而决定子代健康。该项工作还提示:为降低子代出现慢性疾病的风险,将妇女基础疾病的预防和筛查提前到孕前期,可能是预防人群中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重要策略。

同期Nature配发了瑞士弗里德希-米斯科舍生物医学研究所Antoine H. F. M. Peters的点评:“本研究发现了一种通过雌性生殖系传递子代表型的新机制,证实了高血糖使得卵子中TET3双加氧酶的表达异常降低,阻碍了受精后对精子来源DNA的氧化去甲基化过程,进而导致了成年后代的代谢受损。”美国科学院院士Marisa Bartolomei和美国国家生殖表观基因学研究中心主任Wei Yang教授在生殖生物学Biology of Rreproduction杂志上为该NATURE文章撰写亮点评论:“该研究不仅建立了妊娠期高血糖症对卵母细胞的表观基因组产生不利影响与后代易患代谢紊乱之间的联系,还揭示了潜在的机制。之前,这一假设从未得到验证,更不用说调节的分子机制了。”

复旦大学生殖与发育研究院、教育部生殖遗传重点实验室黄荷凤院士和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及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的徐国良院士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复旦大学生殖与发育研究院朱虹博士为该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之一。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4756-4

复旦-6.pdf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