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医科产学研专场报告会在线举行

作者:陈琳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2-06-07

5月19日,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科研处、复旦枫林科技园主办的复旦大学第56届校庆科学报告会医科产学研专场在线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出席报告会并致辞,报告会由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主持。

六位专家学者分别立足数字医学和药学领域,介绍了“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医学探索与实践。其中,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贾杰,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副研究员杨达伟,数字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基础医学院教授宋志坚,药学院主持工作副院长、教授李聪,药学院教授黄容琴,药学院教授付伟分别以《康复数字化技术探索与实践》《针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的数字疗法系统》《智能诊断、治疗及其产业化前景》《术中定位恶性肿瘤浸润区域手术导航系统研制与转化》《脑胶质瘤伴随诊断试剂盒》《强效阿片类镇痛药和新型银屑病候选药开发》为题作学术报告。

葛均波在致辞中指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既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战略高度对科技创新提出的“四个面向”新要求之一,也是每一个医务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站在医科发展的战略高度,建议医药领域产学研加强合作,无论是研发新的医疗器械、新的药物干预靶点,还是研发新的手术方式,医学科研始终要把“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个重大课题落地到每一个关键点,去更好地发现和解决临床问题。

“数字疗法是一种由软件程序驱动、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干预方案,用以治疗、管理或预防疾病,又被称为‘数字药’。”贾杰向大家介绍了数字疗法在康复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贾杰指出,数字疗法在应用领域、可及性、精准性、有效性、性价比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

杨达伟团队将虚拟现实技术作为自闭症儿童干预性训练的一种辅助手段,为患者创建了一个行为治疗元宇宙。杨达伟指出,康复训练师会结合数字量表对自闭症儿童进行个案定制,通过虚拟世界中“虚拟人”的沉浸式交互行为,远程实时一对一训练患儿的社会属性。

宋志坚分别从智能诊断和智能手术机器人出发,着重介绍了团队有关神经导航仪、手术机器人的研制及其产业化情况,以及在临床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恶性肿瘤浸润边界难以准确定位是手术预后不佳、复发率高的主要原因。”李聪团队提出了可视化代谢边界导航肿瘤手术新理论,构建了基于拉曼技术的肿瘤代谢边界术中导航设备,验证了可视化代谢边界引导多种实体瘤手术的可行性。

脑胶质瘤是诊断和治疗难度最大的脑部肿瘤之一,其发生位置特殊,常规手段确诊困难,病人预后差。黄容琴团队独辟蹊径,瞄准人体血样中的miRNA-182,研发出脑胶质瘤伴随诊断试剂盒。黄容琴指出,这款分子诊断试剂盒在脑肿瘤的非侵入性简单快速诊断、预后监测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付伟详细介绍了其团队研发的强效镇痛和银屑病新型候选药物。由其团队研发的FW-Z1候选镇痛药分子在多个镇痛模型上显示出强效镇痛活性,对于临床需求巨大的神经痛、癌痛等疼痛表现出强效镇痛药效,尤其是在神经痛模型上,展示出了超强药效。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