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分类管理下,怎样防范“物传人”风险?同学们该注意什么?水果、牛奶、抗原检测试剂、消毒用品…收到物资时该如何消杀?领取后又该如何清洁?
让我们来听药学院副教授朱海燕释疑。
朱海燕,系复旦大学药学院生物药物学系抗病毒药物研究室副教授,十余年来致力于防治病毒性肺炎的药物发现及其免疫调控作用机制研究。目前已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参与国家级重点项目多项,发表SCI文章20篇。
Q1:网格化分类管理下,能够出楼活动的同学应该注意些什么?回来后又该如何消杀?
A:出楼活动的同学要戴口罩,不是一个寝室的同学不要近距离交流,保持社交距离。不要随意碰触其它物体表面,回来后用75%酒精喷雾对鞋底进行消杀,规范洗手,如果口罩需要反复使用,将口罩悬挂或对折后放入干净塑料袋中,外衣挂起来晾晒,换居家衣服。同时要注意休息保证睡眠时间,保持好心情,每天适度锻炼,提高免疫力。
Q2:住在寝室,如何做好个人防护?楼里、寝室里可以不戴口罩吗?寝室门口的环境应选用何种消毒剂?频率如何?
A:寝室中的个人防护:寝室通常是多人同住,生活物品需分开。房间每日应进行1-2 次的清洁消毒,具体而言,需要对高频接触物表面,包括手机、电脑键盘、充电宝、耳机,如门把手、电开关、水龙头、各种台面、马桶等,进行擦拭消毒。使用含有效氯消毒剂或含75%酒精、含醇(过氧化氢)消毒湿巾擦拭物体表面,遇到污染情况,随时消毒。宿舍保持开窗通风,不宜开房门和对面寝室间形成对流。
寝室里不必佩戴口罩,楼道里行走需要佩戴口罩。只要是与寝室以外的人接触都需要佩戴口罩。寝室门口可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门面和把手,有物资配送或外人来后可用酒精喷雾进行消杀。
常用消毒剂说明:推荐使用含氯制剂84消毒液1:100稀释液擦拭,基本为1瓶盖消毒液加1瓶水的比例。外包装可用75%酒精喷雾喷洒,但会因衣服静电,高温等因素存在燃烧的安全隐患。
Q3:奥密克戎病毒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这次特别提出要防范“物传人”?
A:奥密克戎毒株(Omicron variant)是2021年11月发现的变异株,显示出在受体结合蛋白上有更多的突变位点。最新研究表明,奥密克戎毒株可以逃脱免疫系统的攻击,但与ACE2受体的强力结合导致了病毒更强的易感性,与德尔塔毒株(Delta variant)相比,奥密克戎毒株表现出较低的致病性。虽然奥密克戎毒株致病性低,但传染性高,比流感传播得快,即使病死率和重症率大幅下降,但风险依然存在。
奥密克戎毒株“物传人”现象是基于一直在封控的人群中,经过7-14天的观察周期仍然不断有阳性患者出现,结合流调研究,主要猜测是集中核采和团购物资过程中的人-人接触,人-物接触造成的感染。
奥密克戎毒株传染力是德尔塔毒株的5倍以上,在空气中,大概可以存活2-3小时,在塑料等表面存活能长达数十小时。因此提出“物传人”的可能传播途径。
Q4:师生们领取东西回来后,对物品应该如何规范消杀?有哪些推荐步骤或者方法?如何擦拭用品,如何洗入口食品?
A:物资领取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无接触式收货,尽量避免和配送员当面交接,可以采取志愿者统一物资配送到门口,自行消杀再入户。如不能配送到位的话,需穿戴齐整,规范佩戴口罩,最好戴手套,拿回物品后屋外进行外包装消杀,及手部清洗。
外包装消杀:物品外包装可使用75%酒精喷雾或含氯制剂84消毒稀释液浸泡的抹布擦拭进行消毒,作用10-30分钟后再拆包装。纸箱、包装袋等尽量留在门外,垃圾袋扎紧置入垃圾桶或待回收,不要带入屋内。处理结束后,别忘了洗手,使用流动水+洗手液,按照“六步洗手法”规范清洗双手(洗手很重要,大多数人洗手的时间过短,清洗不彻底)。
物品表面消杀:配制1:100的84消毒液稀释液,或用消毒泡腾片配制,用专用抹布浸湿擦拭物体表面。不仅是包装物,对宿舍中高频使用部位,如键盘、手机、门把手、开关、桌面、马桶等都需要擦拭。擦拭后的抹布在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后,晾干后,可以反复使用。
入口食品的处理:需要烹饪的食品充分熟化即可安全使用;直接入口的水果,需正常慢速流水冲洗或果蔬清洗剂浸泡,充分洗涤后食用。果蔬清洗剂中含有的表面活性剂,对大多数包膜病毒(如新冠病毒)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安全性较好。
Q5:外包装打开来以后,内包装应该如何消杀?拆完洗手时需要注意哪些要点?
A:通用原则:消毒水擦拭内包装静置30分钟即可,消毒水配制等细节同上。洗手是简单有效的防范方法,需要使用流动水+洗手液,按照“六步洗手法”规范清洗双手,时长至少15秒。
六步洗手法步骤:
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第五步: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第六步:将五个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Q6:对于进校物资,校门口消杀需要注意哪些细节?有的物资是从远方运送来的,如果当地没有疫情,师生们拿到之后是否可以直接吃或者使用?
A:物资入校前应遵循物资来源有溯源、有资质、有许可的原则;入校后遵循常规消杀原则。如果体量巨大的物资,可用大型喷雾器喷洒消毒稀释液,静置30分钟后再分配。
非常时期,提高标准。无疫情地区运来的物资仍然应按照常规消毒方法处理外包装。消毒水擦拭内包装,静置30分钟即可。实施过程同4和5。
Q7:定期进行核酸与抗原检测为何重要?
A:由于病毒传染性强,传染途径多,找到传染源,发现隐性感染者,以利于病毒早期发现和控制。基于PCR技术的核酸检测方法敏感性比抗原检测要高100到1000倍,有利于传染源的早期检出,但存在可能的人群聚集风险以及方法学本身可能带来的误差。抗原检测人力成本低,操作便捷,是风险和患者人群居家自行检测的手段,具有即时性,能避免交叉感染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抗原检测具有明显的窗口期。
因此,定期核酸和抗原检测具有互补作用,能动态监测人群中的感染来源,有利于减少结果的假阴性或假阳性,也是城市疫情防控的有效手段,校内外师生应认真配合完成。
Q8:出门做核酸,是否可以不保持距离结伴而行?
A:肯定是不可以的。新冠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为近距离接触导致的飞沫传播,飞沫的有效传播距离为≤2米。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卫生组织推荐至少保持1米的社交距离作为避免人群聚集的最低要求。
Q9:做核酸检测时需要注意什么?做核酸回来后,衣服和鞋子应该如何处理?
A:核酸采样注意事项:避免聚集、保持社交距离是核酸检测基本原则。检测核酸的时候,要等前一个人采样结束后再上前;医生手消后,双手向上拉口罩露出口腔,保持鼻部不外露,张嘴,不发出“啊”的声音;待医生采样结束后,双手拉下口罩,迅速离开。
衣物的处理:衣物要做到内外分开。外穿的衣服回来挂起来,阳光下晒,有条件的可用移动式紫外灯来消杀。如有高危环境污染的可能,可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浸泡至少30分钟(会掉色),用清水漂洗干净后,再用清洗剂清洗。含氯消毒液现用现配,不得与洗衣液同时使用。床单被罩鼓励用热洗涤方法消毒,然后阳光下晾晒。鞋底用酒精喷雾消杀后放置门口。
Q10: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如何自我防护?同学搬运过桶装水、特别是手接触过桶装水底部后,该如何消毒清洁?
A: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属于风险人群,上岗前要做好培训,掌握科学的消毒和防护服穿脱知识。工作时佩戴好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鞋套、N95口罩、面屏、手套,连续作业2小时以上建议穿医用防护服。严格遵守标准的穿脱流程,避免次发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工作中要尽量避免近距离人群接触,手机用塑料膜包装,笔等物品用后均需消毒。遇到手套破损、着装憋闷出汗等情况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判断能否继续工作,以免发生晕厥。着装时,要避免进食,避免手套随意触碰脸等皮肤暴露部位。脱口罩前和脱口罩后需洗手或者对手部进行消毒,口罩摘下后不应再次使用,工作后每天进行自我健康观察。
同学需要搬运水桶或接触到污染物时,应尽量戴手套,没有手套的话,结束后应使用六步洗手法正确洗手。
Q11:学校或小区人少的时候,可以不戴口罩,出去室外运动吗?
A:已有研究表明,无论患者还是健康人,如果都佩戴口罩,感染概率仅为1.5%,口罩预防呼吸道病毒的有效性已经毋庸置疑。虽然人少的时候感染的机率小,但鉴于病毒的传播性强,体外存活的时间较长,非常时期,还是建议佩戴口罩运动,但戴口罩容易憋闷,不建议做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