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上午9点15分,西院实验动物楼前,1辆特别的接驳车准点发车,乘客是5位学生和10笼实验小鼠。他们的目的地是东院区的各个实验室。
校园准封闭管理期间,在位于西院区的Jerry们的“住所”和位于东院区的课题组实验室之间建立安全高效的转运“通道”,成为很多师生的迫切需求。
连夜出台保障制度
师生有所呼,学校有所应。3月18日,校园进入准封闭管理模式的第三天,《关于枫林校区实验动物携离(再返)跨东西院区工作的通知》紧急出炉,明确实验动物跨院区转运工作的各项流程。
通知出炉的第一天早晨,脑科学转化研究院的20级直博生杨洪坤和几位同学从25号楼领取实验小鼠,“接驳车出发很准时,大概一两分钟,我们和小鼠就从西区到了东区。”
“校园进入准封闭管理后,小鼠不适合带上老师学生坐的接驳车,我们犯愁该怎么办。”杨洪坤没想到,第二天医学院就出了这个通知,“这速度真是超乎我们的想象。”
同天上午,脑科学研究院18级直博生杨入祎也带上2笼实验小鼠乘坐接驳车来到实验室,“这是疫情期间特别的体验。”
接驳车开通首日,枫林管委会主任李继扬全程陪同,随时听取意见。 “后续将根据运行情况和师生的意见建议,进一步优化转运流程做。”李继扬表示。
实验动物楼和25号楼的屏障设施内目前饲养着一万一千多笼实验小鼠。校园准封闭管理期间,实验动物科学部的17名工作人员驻守照料,并保证设施设备的持续运行。
科研不断线
实验室内是师生们确保科研不断线。后方是各部门全力以赴的保障。
不少学生近期的作息基本是白天“泡”在东院区的实验室里,晚上赶末班接驳车回西院区宿舍休息。
杨入祎正在进行的课题实验是小鼠的行为学训练,要在一段时间内每天对小鼠进行训练,一旦停歇下来,就会前功尽弃。为了这项课题,杨入祎从今年1月进实验室开始奋战至今,寒假也选择留校坚守。“看到这几天学校老师提供的保障和支持,我心安了不少。”杨入祎表示,现在要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做好手头的实验和科研工作。
把小鼠带到东院区后,杨洪坤也第一时间投入实验,他正在进行的是小鼠的电生理实验,目前处于关键阶段。“虽然疫情给我们的实验带来了一些困难,但看到连日来老师、大白们辛苦的付出,我也更有信心。”
在学生们眼中,特殊时期也是一种锤炼和考验。“面对一些不确定因素,特别考验我们的规划能力。”杨入祎每天都会盘点第二天要用的实验小鼠和相关物资,保证一次带齐所需要的东西。对于一些无法在疫情期间开展的活动,自己也会做好资料数据搜集等前期准备工作。杨洪坤表示,课题组内师生更加强了配合协作,一些因为疫情防控原因无法来到现场进行实验的同学,就承担查文献、做综述之类的任务,前后方打配合战,保证课题进度的顺利推进。
复旦上医校园里有一群特殊的“居民”,就是实验小鼠(又名Jerry)。在准封闭管理期间,屏障设施内的Jerry和她的同伴们生活如常,因为有一群坚守一线的实验动物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