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核酸检测,全国守“沪”者紧急驰援上海,复旦上医师生们也投入这场“清零”决战!校园“静”下来的同时,广大专业工作者、党员干部、志愿者、后勤安保人员“动”了起来。我们在一起以爱、理解和互助,为战“疫”加油!
采样时刻:讲台上的老师化身“战场”上的“大白”
根据统一部署,3日,全市进行抗原检测,4日,全市进行核酸检测。复旦上医人迅速行动起来!
4日8点起,枫林校区集中采样点的核酸采样工作开启。提前截屏保存二维码、严格根据通知出门、规范佩戴口罩、保持2米距离……在场每一位师生员工根据指引有序高效完成采样工作,用行动配合防疫。4个多小时,枫林校区五个核酸采样点,5000余人的核酸采样工作悉数完成。
▲
各点位前,核酸采样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有序高效的背后是方案的不断推演优化,以及现场师生志愿者的通力协作。时间紧、任务重,本轮核酸检测工作对于学校是不小的考验,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提前制定了更加细致的分楼栋、楼层、寝室的网格化核酸检测工作表,行进路线也做了更加细致的安排。师生志愿者连夜研究方案实施中的种种细节,确保现场核酸采样工作安全、高效、快捷。
▲
学生拍下程训佳教授做志愿者照片后发朋友圈
这场大决战现场,不少身影温暖人心。看到自己的老师化身“大白”,成为不少学子朋友圈中的“破防时刻”。已经在校园里驻守了20多天的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博士生导师、研究员蔡启良,今天再次加入教师志愿者工作队伍,一起维持西楼的采样队伍秩序。“我的博士生在排队时看见我还惊讶地问,蔡老师你怎么在这里?因为要让队伍有序前进,我没来得及和他多说几句,只叫他快走。”蔡启良表示,“现在安排好采样工作就是大局,我们都要多出点力,多做点事情。”
▲
蔡启良教授在做志愿者
在西院区检测点前,20级临床五年制专业学生马腾腾边挥着小旗,边引导现场人流的合理分布。半天下来,已是汗流浃背,口干舌燥。他告诉记者,“我是一名退伍学生,希望可以发扬军人不怕苦不怕难冲锋在前的精神,所以我和12位战友一起组建退役军人突击队,为学校抗击疫情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
马腾腾在现场做志愿服务
当天的核酸采样现场,共有11位采样医护,近50位师生志愿者负责PDA扫码和秩序维护。其中就包括马腾腾所在的退役军人突击队。
3日,抗原检测前夕,复旦上医通过官方公众号、视频号第一时间发布新冠病毒抗原自测教程,与此同时,教师志愿者队伍火速集结,将一份份抗原检测盒发放到所有人手中。寝室门前,学生自制一个个有爱的投放点隔空传递着特殊时期浓浓的师生情谊。
▲
学生们制作布置了有爱的物品投放处
一下午忙碌且有序,好消息传来,枫林校区全员抗原检测阴性!
“这段时间来的校园内全员核酸检测、抗原检测都开展得井井有条,同学们都能从这份秩序感中获得安全感和信心。”来自公卫学院的学生小刘表示,“在生活上学校也给予了同学们充分的保障,而且有困难大家会一起想办法解决,感受到学校的用心和温暖。”
安心背后:专业团队、后勤保障负重前行
和疫情赛跑,争分夺秒!3月31日23点10分,公共卫生学院书记罗力带队的6人流调组进入第一教学楼开展流调工作。至今,师生们仍夜以继日奋战在流调岗位上,饭,来不及吃;水,顾不上喝;电话,一个接着一个……公卫师生们踏上真实的战场,化身“侦察兵”用专业知识助力疫情防控。
生物医学院研究院执行院长、中科院院士徐国良也驻守在校园。他的手机里,保存着一张巡楼时拍摄的照片。“这是我们冷冻电镜平台的负责人陈振国,他背后的冷冻电镜价值3500多万,都是国家财产,不能有任何闪失。”据了解,因为放心不下冷冻电镜设备,陈振国主动请缨,留在学校看管,并一人承担起不能停下的部分工作。
▲
徐国良院士排队做完核酸,正打开照片给巧遇的同事看
一份份可口的餐食是封闭管理期间最安心的保障,暖胃又暖心。封控管理期间,生活园区开启送餐到楼模式,“各个盲盒都收到好评了!”在收到送餐后,不少学生在群里纷纷晒出了餐食。
安心的背后是后勤人的辛勤付出,凌晨三点,正是大多数人酣睡最香甜之时,餐厅所需的原材料开始陆续进入校园,工作人员严格遵守防疫措施,穿好防护服,戴好手套及口罩等一系列防护用品,在保证与进货司机“零接触”以及学校工作人员监督的情况下,及时完成货物的清点、验收、消毒、入库。
▲
食堂工作人员忙碌的一天
▲
团队日夜奋战,保障校内师生员工餐食
枫林食堂一楼负责人李长静表示,从校园进入封闭和准封闭管理至今,食堂工作人员已连续作战22天,“全部是原班人马,一个都没换过。”李长静边打包餐食,边告诉记者,“一楼食堂负责1500份餐食,我们早班3点就开始上班,保证7点将早餐配送到位,9点,我们马上就开始准备午餐了。”李长静表示,特殊时期,每个人的工作量翻了近三倍,学校也为工作人员准备了牛奶、泡腾片等增强抵抗力。“我们和师生们在一起,共渡难关!”据了解,每天枫林校区五个食堂共烹制14000多份餐食,近期都由物业等部门协助配送,再由学生志愿者安排发放。
▲
枫林“公寓保障队”上线!
校园里,还有一支“公寓保障队”为大家奔波忙碌着。“学生公寓楼的垃圾清运结束,共清运垃圾122车。”总务处宋晟老师拍了照片,在后勤保障专班群汇报。在校园封闭管理期间,这些“大白”负责为书院楼清理生活垃圾,他们每天几乎都要忙碌到晚上近10点收工。
▲
根据学工部提出的学生用水等需求,学校紧急调拨物资
▲
两位学工部老师正把238箱水运送到各寝室楼
同时,为做好密接和次密接人员的隔离生活保障,枫林管委会、资产处、总务部门等迅速行动起来,开展场地、物资消杀工作,紧急调拨生活必需物资,解决学生们的需求。“第一批物资已到,等待消杀后进校!”“今晚稍后,还要送来一车货!”微信群里的一条条消息为隔离人员提供稳妥的保障,“虽然生活暂时有些不便,但是在这样的特殊时刻,我们也一定要配合防疫要求。一定会迎来‘清零’的那天。”在隔离点的一位学生如是说。
为保障“大白”们的安全“疫”线上岗,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教授瞿涤带领团队,制作培训视频,指导撰写文稿。校医院梅琳医生再次为物业职工进行防护衣整套穿戴的规范操作,加深大家的自我防范意识。
▲
工作人员对物资、场地进行严格消杀
“在老师、后勤和志愿者努力下,学校是令人心安的庇护所。十分感谢每一位老师、后勤和志愿者同学的辛勤付出,以及认真践行隔离要求同学。”中山医院临床八年制的赵同学表示,“我希望台上幕后,为这次抗疫而殚精竭虑的人,都可以健康平安地迎来抗疫成功的一天。”
云端对话:开诚布公,回应学生关切
“疫”报拉响后,一场院领导和学生的云对话在线上即刻开启。
“这次期末考试形式会有调整吗?”
“寝室物资储备有点不够,可以怎么解决?”
“手提电脑还在东院,封闭管理了,我怎样可以拿到?”
“同学药不够了,校医院不备,她可以怎样配到?”
……
4月2日下午,一场以“我们在一起”为主题的校园疫情防控沟通会进行,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通过屏对屏的方式,开诚布公向学生代表通报当前校园疫情防控形势,并回应学生当下关切的种种诉求。确保校园按下暂停键后,尽可能减少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影响。
对于学生提出的物品转运、生活保障、科研实验安排等实际问题,医学院一一落实了相关部门进行对接解决。
医学学工部第一时间梳理学生的用药需求,联系了校医院确定了首批可提供的药品物资,后续将结合医管处提供的求医问诊平台,根据形势变化,对于急需药品寻求合适的解决途径。对于遗落在教室的物品,及时打包通过辅导员送到手上。不少同学提出,尚有物品留在东院区实验室内,口罩等物资不足等问题。对此,驻守东院的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研究院和脑院等院系领导和教师们行动起来,成为特殊时期校园里的“闪送天团”。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张威和病原生物学系主任谢幼华、生化系值班老师黄海艳等细致排摸了同学们需求,整理了近30位同学的笔记本电脑、电源线、手机充电线、U盘、课本及药品等必需品,逐一打包成袋,制作成清单,同时紧急调拨学院储备口罩1500只,安排保障车送给了驻守西苑的辅导员。生物医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储以微也亲自帮忙整理学生的物品,并经过消杀处理,确保物品安全后送回学生宿舍。
还有同学提出,校园按下暂停键后,学业、科研、实习等如何安排?袁正宏表示,后续教务、研究生部门将会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综合考虑,也会征求大家意见进行调整安排。同时,他也以师长的身份为学生们送上建议,“在封闭期间自己多做一些思考,可以进行文献学习、精读、简评,做一个综述等。希望大家珍惜并利用好这段时间,做一个深层次的思考。”
沟通会上,还有不少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对校园防疫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有公卫专业的学生提出,务必要提醒志愿者重视防护服的规范穿脱,“每天的志愿者在不停更换,建议一定要学习好防护服的穿脱后再参加志愿者活动。”“如何优化我们目前的做法,如何将风险进一步降低,你提的问题确实在考虑和实践之中了。”袁正宏感谢学生提出的宝贵意见,并表示将通过专题讨论不断完善优化校园疫情防控工作。
“请大家放心,医学院的领导和机关干部,还有广大的老师,永远是和大家在一起的。希望大家将这次疫情应急作为一次考验,认识到这是一个战场,也是一次课堂,要认识病毒就在身边,风险依然存在,要科学认识,守望相助、人人自律。”沟通会最后,袁正宏再次强调,“我们要团结一心、不畏前行,以我们的安全,助力上海打赢此次战‘疫’大仗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