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来袭,春雨过后,一夜降温。现在,结束一天忙碌的工作后,大后勤保障人员也有了可以好好休息的温暖房间。
“收拾物品,拿好被褥,处理好垃圾,重物放到车上。”
3月16日晚7点,集中居住在北区和南区体育馆的近600名大后勤保障人员搬家了。
告别体育馆,大家将按照保安、物业、食堂等职能统一安排到已修缮一新的宿舍单元楼内居住,通过这种集中管理模式,也便于学校封控管理。
新房间内配备了全新的家具、床垫、被褥,每户都有单独的卫生间,让在大后方的后勤保障人员住得安心。
3月13日下午,负责北区学生公寓保洁的顾利琴在工作群里收到了校园准封闭管理需要后勤人员进校保障的通知。
“我们接到通知的时间很短,好多人衣服洗了一半,菜烧了一半,放下家里事就打包行李,赶在八点前进校了”。
自上海市疫情变化以来,像顾利琴这样的学校后勤保障人员基本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我们手机都开着,工作群里一旦有命令,我们就第一时间做好准备,做好孩子们的后勤保障。”
大批量人员进校后,根据以往疫情防控的经验,为了便于集中管理,便安置后勤人员支开行军床,暂借住在体育馆、学生活动室、教室等空旷场地。
但这次情况与以往不同,“一方面,准封闭管理时间长,疫情又充满不确定性,要确保后勤人员休息;另一方面,也有同学关心,提出能否为后勤叔叔阿姨提供宿舍楼居住。”总务处物业管理办公室主任陈戈介绍。
综合考虑之下,3月16日上午,在完成两轮核酸检测,学校正式进入准封闭管理模式后,经过多方调整沟通,将住在本部、北区公共空间的500名后勤人员,统一调整安置到北区六栋学生宿舍楼内,将南区体育馆集中暂住的近40名保安、物业、绿化员工调整到体育馆周边辅助用房,南区食堂88名员工调整安置到南区食堂三楼活动室。
“下午房间分配好,利用下班时间,大家快速完成了搬家工作。搬家后,既能确保学生园区安全有序,保证后勤员工休息充分、放心工作,也能满足封闭管理期间,师生进入体育场馆、教室等公共空间锻炼和学习的需求。”陈戈说。
进校几天来,顾利琴这样的后勤人员的工作量却是原来的几倍。“前两天核酸检测,我们早上5点半就起床了,简单洗漱后,要保证在8点医生们到达前,完成消杀、通风工作。”常态化防护性核酸检测期间,后勤保障人员对楼宇、宿舍、公共空间等的消杀次数也由原来的每天3-4次,翻倍成6-8次。除了后勤保障服务的动态变化外,日常的保洁、维护、检修、安保、巡视等工作也要照常进行。“我们大概每天9点,10点才能完成工作,回来休息。”
“我们年纪都比较大,有时也会身体不舒服,工作会慢一点,希望师生们多理解一点。”今年50岁的周建绒主要负责垃圾分类点的清洁和管理工作。食堂限制堂食后,分类点的垃圾数量也增加了几倍。“可以堂食时,食堂会处理一部分厨余垃圾,现在同学们都打包一次性餐盒,湿垃圾的投放也增多了不少。”
说起学校的准封闭管理,顾利琴表示:“学校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了,全是阴性,说明我们是安全的,我很有信心,也准备好了。我们有了好的住处,物资也足。我们也会全力以赴配合,保障学生们的生活。”
后勤人员保障了师生生活,学校也在守护他们。针对在校的后勤员工,各点位专门成立了党支部,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及时收集大家的诉求和问题。陈戈说:“有些阿姨来得比较匆忙,像有高血压药没带够,我们了解之后,也和校医院沟通,做好了药物储备。”
因为住在学校,学校也为他们准备了洗漱用品和速食食品,帮助后勤人员减轻负担。“我们也做好了轮班的准备,如果有人员确实有事不得不离开,我们在校外也储备了每天确保核酸检测阴性的员工,能够及时接应。”
“虽然我们的工作很平凡普通,但也希望能为学校、为上海作出一份微小的贡献。”在这个特殊时期,不仅是大后勤人员,在复旦,在这座城市里,还有更多人正一起携手,共同跨过这场“倒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