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信息学专家谈:科研难题如何解?科研人心态如何练?

作者:摄影: 视频: 来源:医学宣传部发布时间:2022-03-29

准封闭管理期间,复旦上医师生“云上”课堂不停歇、科研攻关的脚步不停歇。为服务好大家的教学科研工作,“复旦上医”官微征集了大家在学习上遇到的困惑,邀请生物医学研究院的吴飞珍老师为大家解答。

准封闭管理期间,在校外的我暂时还不能进来做实验,我可以为科研做哪些准备?

作为老师,我十分理解同学想要开展实验的心情。不过我也想说,做实验只是做科研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我们还可以做一些其他准备,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我们为什么要做科研呢?从表面上看是为了提高学历层次,获取学位,但是对大家而言,更重要的是:通过做科研有没有真正提高科研能力,提高学术水平。

什么是科研能力呢?科研能力首先包括你对你自己所研究的科学问题的思考。

我们不妨想一下,我们对自己研究的问题,真的理解了吗?我为什么做这个课题?别人在这个领域已经做了哪些研究?这个领域近5年来的主要进展是由哪些科学家完成的?代表性研究论文是哪些?我做的这个课题,与他们做的研究区别在哪里?我的课题是不是会解决这个领域中的关键科学问题?

其次,包括你打算怎样做这个课题,这个课题需要解决哪些关键的科学问题?我需要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些实验我是不是都掌握了?如果我还没有掌握,我该怎么办?如果项目需要高通量测序,测序数据打算怎样分析?

第三,还包括与其他人交流,这又包括两部分:第一是平时大家组会或其它大会上的ppt交流;第二是如何写成学术论文,让其他科学家知道你的研究工作。第一点容易理解,第二点容易忽视,但又是特别重要。有好多同学,到临近毕业时,实验数据很多,但是既不知道如何组织数据,又不会根据数据写出英语表达规范的论文,这就需要平时读文献时,多留心好词好句、并多做笔记。

疫情准封闭管理,尽管暂时不能去实验室,但是你可以深入地思考上述这些问题,并把你思考的答案写在纸上,具体化。

相信我,如果你将上述每一个问题都解决了,你的科研道路就会可以走得更长、更稳。

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基础科研的发文章和毕业之间的关系?比如一个课题,深挖可以做的比较透彻,但是这有可能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而作为学生,学习年限是有限的,毕业的压力一直都在,这种心理压力如何解决呢?

做科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长期持续努力的一个过程。

并不是说毕业了,就可以说“我终于不用做科研了!”如果是这种心态,那么他的科研是不可能做好的。

一个好的课题,有时真是可遇,而难以可求。如果真被你遇上了,那么我建议你对照上面第一点的所有问题,好好思考,想透了,你再动手也不迟,如果你想着想着,就烦了,那么这个课题对你来说本身就没有多少吸引力。因此归根结底,还是你有没有深入地思考课题。对于科研工作者,我始终认为,你怎么想,远比你怎么做重要的多。对于很多问题,思考成熟了,选择并不难!

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在生物信息学数据挖掘方面,可以做些什么准备吗?

在现在的情况下,对上医的同学不是怎样准备学习生物信息的问题,而是我打算怎么开始做的问题。我的理由是,现在我们上医已建立起非常好的大数据平台(imi.fudan.edu.cn,仅供校内访问),大家可以申请使用。我平时上课的录屏也放在服务器上,大家可以下载学习。近期我还会开一次讲座,介绍如何使用这个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并解答大家分析数据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希望给大家一些切实的帮助!

今天(3月29日)举行的“福庆·云学堂”也邀请了吴飞珍老师开讲,同学们还有关于科研学习的问题可以线上和吴老师交流。

制图:实习编辑:沈家怡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