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师生们以饱满精神投入“第一课”

作者:金雨丰、赵天润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2-03-11

春暖花开,重逢有期。2月21日,复旦学子迎来开学。本学期在四个校区,学校共开设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5320门次。

让我们走进校园,领略师生们的“开学第一课”。 


“学术追星”同学们慕名来听课

“什么是‘表型’?”几排各式手表的图片出现在大屏幕映出的幻灯片上,同学们笑了,思考也由此打开。实际上,“表型组”是被学术界认为继“基因组”之后生命健康领域的下一个制高点,将开启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的新时代。

2月21日下午1:30,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金力为来自生命科学学院等7个院系的本科、硕博研究生讲授专业课程《人类表型组学》的绪论课。根据课程计划,该课程将涉及人类表型组研究的各个层面,包括宏观表型、微观表型、跨表型分析及表型演化机制等。

下午1:10,邯郸校区6412教室已座无虚席,除了修读该门课程的100余位同学,还有来自相关院系的老师和其他同学旁听。教室坐不下,有的同学就搬来椅子或站在过道。一位选课同学表示,自己受实验室老师的推荐,选读了这门课程;也有同学直言,自己是因“学术追星”慕名而来。

“人类表型组学能否成为一门学科,仍然是未知数,但我们对此很有信心。老师们开设这门课,大家选修了这门课,都是很有勇气的,复旦应该有这种勇气。”课程开始,金力如此说。

课上,金力结合自己在复旦求学、科研的经历,介绍了人类基因组学的发展历史和成就。从生命科学领域的“登月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到“单倍体计划”,再到“千人基因组计划”,中国在这些生物学“国际大科学计划”中的地位越发重要,生命科学学院等复旦科研机构在其中也承担了大量工作。

金力还介绍了目前已初步搭建完成的“精准医学”体系,展示了从信息采取、发现变异、分析变异到临床应用的技术路径和新理论、新原理、新产品、新技术等一系列成效和突破。我国该专项实施方案的目标已经基本达成,并有效惠及民生。

“人类表型组是后基因组时代的战略制高点”,开展人类表型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生物医学界的共识。表型即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下决定的生物体特征,基因之外皆为表型。金力表示,构建这一网络将成为解析生命健康的重要线索,实现更为精准的分型、诊断和治疗。在研究数据从“可测”到“测准”的标准制定过程中,复旦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他指出,由于复杂表型极其复杂的遗传机制,目前的研究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他从科学家的视角阐释了“好”表型和“坏”表型的区别。

“从测、算到控,研究经历了从认识世界到改变世界的过程。”金力说,很多科学研究都遵循这一路径。

课后的提问环节,坐在前排的两位同学结合自己专业和思考向金力提问,金力一一作了回答。关于针对表型组研究实时性的提问,金力表示,相关理论和技术手段尚不成熟,但引入时间变量已成为研究的思路之一。当被问及数万个人类表型的选取标准时,金力说,团队向各个学科征求了意见,并特别关注临床一线人员的想法。

选课同学来自各个不同院系、专业。学科交叉是该门课程的特点,除了生命科学、医学等领域,考古学、语音学等学科也将从相关研究中获益。遗传学博士生张文博的研究领域包括医学影像方面,他希望通过金力院士的相关讲解多了解其他课题组的情况,助力推动大的项目实现。另一位同学则表示,本次授课让她对学科布局的了解更加清晰。

据介绍,该课程由生命科学学院人类遗传学与人类学系系主任王久存和副系主任倪挺共同组织,共邀请16位任课教师讲授人类表型组研究的各个层面,包括宏观表型、微观表型和跨表型分析(多组学分析)及表型演化机制。

“开学第一课”师生都充满期待

“各位同学,大家好!看到这门课程的名称时大家也许会想,什么是生物安全?那在本学期内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和讨论。”这就是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卢宝荣新学期第一门课程《生物安全导论》的开篇。这门课以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为引导,介绍了其中与转基因生物技术相关的法规,包括转基因食品安全、环境安全、实验室安全等内容。作为一门主要面向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开设的选修课,因为涉猎相关内容,也会有物理或化学专业的学生来选修。对于学期的第一堂课,卢宝荣感到兴奋:“看到很多新面孔和一些老面孔,我很高兴。新学期希望同学们能积极与老师互动,要有挑战性思维,提出新的问题,彼此产生思想碰撞。我也鼓励同学们主动学习、掌握知识,而不是只会背诵某些重点。这门课考试将会以开放性问题为主。”

化学系教授孙兴文早上7:45到达西辅楼203教室,看到教室里已经坐满八九成的同学。“虽然是早上8:00的第一节课,但学生比我想象的进入状态要快。”这堂《有机化学A II》课由化学系、材料科学系、高分子科学系和药学系等50多名同学“组成”。作为专业必修课,孙兴文希望同学们能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探究科学的真相,“课本学习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对学科产生兴趣,带着探究性的态度去学习已经知道的科学知识,带着好奇心和探究心去学习这门科学。”除了《有机化学A II》之外,他还独立开设了专业选修课《天然产物全合成赏析》和通识课《化学与中国文明》,“我热爱教学,复旦的学生非常优秀,和他们一起去对话沟通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情。教学相长,很多同学也会给我一些启发,促进我的进步。”

作为历史系大一新生的专业必修课,历史系教授黄敬斌总能在开设的《中国古代史(下)》课堂上看到新面孔,近80位同学坐满整间教室。“每年都能看到新同学进来,看到同学们我很开心。”新学期第一天,除了问候教室里在座的同学外,他也隔空给未能及时返校的同学问好,“有同学因为疫情不能线下上课,我都会全程录屏上传后台,方便大家线上学习。”这堂课,主要是宋、元、明、清史,黄敬斌会介绍以往学术界的研究状况、相关研究方法,现存的争议、将来可以切入的研究视角,让同学们能够对所学有初步了解。“专业的学习还是要有一定的深度,我课上每个专题都会提供参考书目,希望同学们能扎实的去读书,读相关文献、一手史料,为未来几年专业学习和研究打下好的基础。”

大数据学院青年研究员邵美悦新学期开设了《数值算法与案例分析II》一课。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内容涵盖了大数据算法与前沿应用。新学期第一天,他向同学们说明了课堂纪律和课程安排,看到大家休息一个假期后饱满的精神状态,他勉励道“学习是一个持久的事情,希望大家能紧跟前沿,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

虽然是新学期第一天早上8:00的课,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葛恕延同学却感觉很好,“因为我提前两天回校,已经可以适应作息了。”同样已经调整好状态的高分子专业的赵毅立同学说:“假期刚开始时作息是有一些不规律,但是开学前几天已经调整了一下。”

“新学期第一天上课,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看见熟悉的同学和熟悉的老师还是非常温馨的。”化学专业杨皓同学说。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