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复旦大学和华为公司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1月20日,上海两会会场上,市人大代表、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采访时说,“未来产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量身定制什么样的培养方案。”
据了解,复旦与华为共同打造了复旦-华为微纳电子、复旦-华为信息与智能计算、复旦-华为生命与生物工程融合创新研究院,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充分对接产业需求,实现深度融合、联动发展,以新型产教研用共同体建设带动培育高水平基础人才。
在焦扬看来,当下大变局中,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而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复旦与华为的合作,正是为了加强基础研究紧缺人才自主培养,开拓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途径。
“未来15年是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关键跃升期,提升创新策源功能、建设‘三大高地’、构建高水平人才高地,都对基础研究紧缺人才提出了迫切要求。”她说,“但人才工作战略谋划和政策创新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如基础研究人才总量供给不足、高水平顶尖基础研究人才稀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体系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不够高等。”
针对产业需求契合问题,焦扬还建议,上海的前沿产业企业与高校、机构可以整合起来,形成合力,在人才培养阶段就发挥产业需求的指导作用。
此外,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基础研究紧缺人才的招生、培养、就业、落户等机制。“可以参照五个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就业的落户政策,针对基础研究领域制定差异化的人口导入和人才引进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