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上午,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主办、复旦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承办的“张薰华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高峰)论坛在经济学院808会议室顺利召开。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同步进行。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许征、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李粤江,以及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校内外共计3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
许征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各位与会嘉宾拨冗出席表示热烈欢迎。她强调,政治经济学学科是复旦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张薰华、蒋学模、伍柏麟、洪远朋等老一辈经济学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贡献了复旦智慧。“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本次论坛正是要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用新的理论指导新实践,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的真理力量。许征副校长鼓励经济学院师生以张薰华先生为榜样,以学术激扬提振理论底气、回应时代需求,交流观点、分享智慧、破解难题、凝聚共识,在创新中勇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新高峰,为形成建设“第一个复旦”新气象、奋进“十四五”新局面,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李粤江在致辞中表示,从1922年复旦经济系建系至今,复旦经济学科走过了近百年历程。作为国内公认的经济学理论教学和研究重镇,复旦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过渡经济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方面均做出了重要贡献。复旦师生共同回顾张薰华先生人生经历,探讨其学术思想,正是对以张先生为代表的复旦老一辈经济学家治学态度和实践精神的学习弘扬。
会议分两个板块进行研讨,与会教授围绕“张薰华先生学术思想评价与弘扬”和“学习张薰华先生治学精神,推进中特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两大议题展开交流。上半场讨论由复旦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晖明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守英教授、浙江大学资深教授姚先国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朱国宏教授、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葛扬教授先后围绕张薰华先生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和对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所做出的理论创新,联系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系统化理论”建设的现实意义进行阐述。刘守英教授就中国土地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与中国共产党的“第二次理论飞跃”,总结分享了张薰华先生的学术贡献。姚先国教授重点阐述了张薰华先生在《资本论》研究中的“守正创新”,以及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做出的杰出贡献,评价张先生为名副其实、当之无愧的“大先生”。朱国宏教授结合我国经济理论界在积极推进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创新方面的代表性流派观点,指出张薰华先生在活用黑格尔辩证法方法基础上,形象采用“圆圈法”的创新对当下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富有诸多启迪。葛扬教授联系《资本论》研究方法,从马克思主义的效率公平辩证关系视角,解析了“共同富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阶段推进特点。
复旦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汪立鑫教授对四位教授的精彩分享作了简短评论。他表示,各位专家的发言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对实践突破的指导意义,这既要求学者拥有前瞻性的学术眼光,拥有理论创新的勇气,还要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深厚功底,而张薰华先生的治学和实践精神正是后辈学人的学习榜样。
下半场的交流由复旦大学经济系副系主任王弟海教授主持,厦门大学张兴祥教授、上海财经大学马艳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冯金华教授、安徽大学荣兆梓教授和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沈斐教授分别在发言中联系张薰华先生在《资本论》研究中所做出的学术贡献,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建构的基础性问题、非公经济发展与共同富裕、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增长理论和数字劳动条件下的“雇佣劳动论”等主题发表精彩分享。
在评论环节,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高帆教授指出,5位专家发言非常强烈地体现了张薰华先生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守正创新的科学品质和学术精神,为我们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建构树立了如何治学创新的榜样。各位教授的分享都体现出以《资本论》为标志性文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蕴含的丰富思想和学术资源,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砥砺前行,具有强烈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会议最后播放了清华大学朱民教授的线上录播发言。朱民教授结合张薰华先生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所提出的圆圈论、人口论和环境论三方面,围绕研究方法论创新、人口老龄化和碳中和任务目标分享了他的思考心得,提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创新努力,需要回应实践之问,以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发展。
复旦大学严法善教授对全场会议进行了总结,认为会议交流充分体现出各位教授从张薰华先生治学风格中所得到的滋养,即在研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将理论研究扎根中国经济建设的实践土壤,回应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出对中国建设发展的新见解和新理论。也正是这样,各专家一定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产出新成果,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