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府原理的中国逻辑》出版 以“代表制”概念揭示人民政府论的原理

作者:苏长和(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1-12-10

陈明明教授的新著《马克思主义政府原理的中国逻辑》,堪为近年来国务学院在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创新研究中的代表作之一


政府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关键理论问题,同时也是法学、经济学研究绕不开的理论问题。政府和国家一样,构成了各类政治学说史的轴心。我们也可以说,古今中外各种政治学知识体系,无不是先通过一套国家和政府理论来奠定的,由此延伸出其他政治学次生命题。因此,构建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必先从政府理论着手,这个根本理论问题解决了,就能提纲挈领,本立道生,进而逐层铺展,接续突破。复旦大学政治学人历来在政府理论研究上倾注很大精力,志在贡献一套政府论。

全书承袭复旦政治学历来重视的历史-社会-文化的政治学学术传统,在马克思主义国家和政府学说基础上,创造性地以“代表制”这一标识性概念,在与“代议制”的对照中,特别是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内在历史和逻辑中,揭示了人民政府论的原理。本书主要观点和线索是:人民是一个具有主权含义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概念,政府建立在人民整体、并为整体人民权益服务;代表制将人民的整体性意志和权益,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政府体制连接起来,缔造出人民政府;代表制在中国政治中具体地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现国家-人民与政党-群众双重联系结构;代表制政府运行基于民主集中制原则,需要集中统一的领导制度体系、调控体系、监督体系和政党自身建设和自我革命;代表制政府要求政府具有很强的回应性和责任性,因而重在追求有效政府或有为政府,而非有限政府,回应性和责任性对政府能力建设提出很高要求;代表制为基础的人民政府理论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一种新形态。

读完这本书,笔者觉得其有这样几个意义:

一是通过对代表制的历史和逻辑揭示,初步构建了人民政府理论或人民政府学说,如本书中所说“西方民主理论中人民是不在场或退场的,人民民主理论中人民是始终在场的”。若政府理论是政治学理论基础之基础,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之政府论是什么?以往有段时间,人们重视在代议制政府理论中寻找资源,这种思考方式往往不自觉地将代议制政府的逻辑和知识作为政府理论的圭臬和标准,此法如丸之走盘。这本书自信和勇敢地跳出代议制政府的窠臼,通过对人民、政党、民主的创造性阐释,赋予政府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的、东方的学理解释,对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构建起到极大的推进意义。

二是这本书理论之光解决了人们不少理论困惑和苦恼。由于一度受代议制政府影响甚深,若按照代议制政府的标准,有的人消极地觉得中国政治和中国政府建设欠缺了些什么。还有,即便人们积极地赞许中国政府“做对了”,对政府存在高度的认同,但是“做对了”背后的道理却又有理说不出。也有人尝试用中性政府概括中国政府理论,然这仍然是代议政府的解释逻辑,代表制基础上的人民政府,则具有强烈的使命和责任意识,将人民为中心的公正、公道看得比政府在人民权益受到损害时保持中性或中立更宝贵。相信读完这本书,人们对以上困惑问题会有豁然开朗之感。

三是这本书不仅是研究中国政治,也是近年来比较政治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具有一些方法论意义。书中对代表制和代议制的政治基础、制度安排、运行机制直到对政府体制差异的影响,作了很全面的比较,读者在书中的比较中感受到两种制度各自的历史-社会-文化逻辑,很受启发。这本书关于代表制的合理性论证,不是要去取代代议制,作者同样明确反对按照代议制逻辑理解和指导中国政治发展。这种对多样制度相互尊重的比较态度应为国际上比较政治学界所学习,因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比较政治学的比较取向一度沦为按照西方制度这一把尺子来量其他所有国家,符合其标准就是政治现代化,不符合其标准就是政治不发展,这样确实不利于比较政治学科学术的发展。

笔者在复旦读研究生时上曹沛霖老师比较政治制度的课,先生课上有句话我至今一直印象深刻,意思是研究制度,一定要重视其背后的历史,社会,文化,任何好的有效的制度都不是移植出来的,而是长出来的。明明教授也是我老师,他这本书以及其他论著,也体现了曹老师等学院先贤们研究制度的态度和精神。明明教授著作的语言和他的声音一样也很有特色,能用朴实但有华的语言将深奥复杂的道理简洁地说出来,理从语正中出,给人以政治启迪,这也是本书一个风格,值得年青学者学习。

复旦-7_Print.pdf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