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当“90后”和“00后”共学六中全会精神,他们会谈些什么

作者:黄海华摄影:成钊 视频: 来源:上观新闻2021年12月8日发布时间:2021-12-09

“上个月,我加入了《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在对陈望道老校长的事迹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后,现在的我下定决心毕业后要到基层去,将根扎在祖国大地上。”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硕士生刘雨桐说。

127日下午,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师生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小学望道党史研习社成员代表,在上海历史博物馆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现场课,共学六中全会精神。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与学生们展开了交流。

与农民访谈,了解到他们的不易

2021级硕士生刘雨桐第一次参与星火集体活动,就是与老师和队友们一起观看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早在大一时,她第一次精读《共产党宣言》,就为其所内含的真理的力量所折服;大三时,她第一次与星火相识,就感动于真理背后传播者的坚定与执着,梦想着成为一名能对他人产生正向影响的接力者。

前些日子,复旦大学江湾校区闭环管理期间,为同学运送必需品,正是她的一次践行。一接到需要志愿者的通知,她就迅速穿上“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的队服,赶往志愿地;当她为同学们记录、打包、发送好物品后,听到真诚的感谢,她切实地感受到了自己志愿行动的意义。

虽长于城市,刘雨桐一直对基层有着深深的向往。本科期间,她曾深入山东农村,在与农民一对一的访谈中了解到他们的不易;今年国庆,她随导师外出调研,实地观察到许多乡村干部在一线的艰苦付出。“就如星火的名字一样,改变总是从火种开始。我虽无法像望老那样做出特殊的贡献,却可以投身到基层的服务建设中,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尽一份微薄之力。”

一起读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心潮澎湃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2021级硕士生田壮志,第一次走进国福路51号《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是今年101日,支部组织新生党员参加新生教育。

他第一次听说望老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是2012年上初中时。当时,望老翻译《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故事,也像是一颗火种,照亮了我。

今年11月,19位同学加入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成为新的火种,田壮志就是其中之一。他始终记得,在陈望道旧居和大家一起朗读《共产党宣言》的情景,尽管之前已经读过很多遍,但是当大家一起读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时候,还是让人心潮澎湃。

“在一次次讲述中,我越发觉得,我们所讲述的,不只是属于望老的故事,这是无数探索救国、强国道路的仁人志士的缩影,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忠实传承,其实也是属于我们每一个当代青年的故事。” 田壮志说,作为星火队的新火种,他会接棒做好宣言精神和六中全会精神的传播者、践行者。

“重读《共产党宣言》,已对它有了崭新的认识”

一年多前,复旦附中的沈睿弘同学进入附中拿到的第一份政治作业,便是阅读《共产党宣言》,向身边同学介绍马克思。“那时,初入高中的我懵懵懂懂,对《共产党宣言》的理解还仅仅停留于表面,口中虽念着‘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之条件’,对其深层意义却一知半解。”

一年多来,复旦大学为附中提供了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郑召利教授的讲座,到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的微课,再到《共产党宣言》展示馆的实地考察,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加深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今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学校也成立了望道党史研习社,14名学生成为第一批传播宣言精神小火苗

“现在我重读《共产党宣言》,已对它有了崭新的认识。”沈睿弘说,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便是对《共产党宣言》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之条件”的最新继承与发展。

焦扬表示,“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是“星火”队的座右铭,也是初心使命所在。她希望队员们把握历史维度、政治维度、理论维度、精神维度、实践维度,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学入脑学入心,将学习收获化为坚定的政治立场、系统的行动指南、长久的价值追求,让真理的甜味透过历史的积淀浸入心田。

制图:实习编辑:张洁玲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