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的广播台,永远有新鲜感

作者:杨伊静 柏柯羽 杨雨轩 马 瑜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1-11-12

“可能走在校园里,你突然听到了符合此刻心境的广播,喜出望外;又可能是你听到天气预报有雨,回到寝室顺便提醒室友记得带伞出门。” 2019届校广播台台长徐振炀认为,这些意料之外的惊喜与感动,构成了广播台的人文意义。

校广播台首次开播于1951年3月,时任校文娱宣传组长的52届工商管理系校友陈济民和团队积极筹备,复旦人有了自己的广播台。

1994年以前,广播台在十号楼,录音工作也还是通过卡带录音完成。现在,广播台于邯郸校区零号楼和创新创业学院均设有办公地点,声音覆盖邯郸、枫林校区。节目内容更为广泛,除了每日定时播音外,还结合视频、图文、摄影、设计等新媒体策划形式,记录着复旦故事。

这些声音盛宴的创作者们,既见证了新与旧的交替,也经历了初入大学时的漂泊与成长。年复一年,永远是适应新角色、新生活的成长过程。

10月30日,第八届广新赛决赛拉下帷幕。层层选拔决出的12名决赛选手经过三轮比拼,21级材料科学直博生刘咏婧捧得桂冠,庄彤琳、陈暄增分获亚军、季军。 “对于拿起话筒这一刻,我永远都有一种新鲜感。”一位参赛选手这样介绍自己,这也是赛事主办方、广播台许多成员的心声。

始于2007年的“广新赛”全称为“复旦大学校园‘广播新人’大赛”,是一项面对非专业播音爱好者的双年制赛事。部分广新赛选手会加入广播台工作。在办公点之一的零号楼里,有一面历年台员签名墙,上面有历届台员名字。在墙上留下自己的名字,是近年来新台员入台的“仪式”。这面墙是台友会成立时留下的。校广播台指导老师王玥清楚地记得,在组建台友会时,台友群里一呼百应,就连满头白发,走路倚着拐杖的播音老师都回来看看新变化,与年轻台员们交流。

在历届台友骨干微信群里,152个成员会互道早晚安,爷爷奶奶辈的老骨干经常转发广播台取得的成绩,对年轻人从不吝啬鼓励与掌声。人在国外的老成员们,依旧会收藏广播台的公众号歌单。

70岁的广播台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为不影响同学自习,禁止在教学区广播;基建工程建设时放音设备被临时拆除;播报内容在手机能看到……徐振炀以把地面广播做到“尽量完善”为目标,不断思考广播台对校园的不可替代性。为此,广播台调整了每天两次放音的时间,以避免打扰同学午休。本学期起,中午的播送内容进一步精炼,以每日新闻和实用信息推送的形式让放音时长缩短、放送质量提高。一周五次的节目也根据同学们的意见进行了更新。同时,广播台与也在积极寻找新的传播方式,公众号、网易云、喜马拉雅运营目前都在他们探索的范围内。

习惯在骑车、走路时听广播的现任广播台长高铭凯说:“新媒体时代变得急不可耐,随时都有新鲜而速朽的刺激,也就再没有什么值得去怀念,但或许节奏舒缓的音频会更纯粹真诚一些。”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