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工程”丛书 《回到马克思: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

作者: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1-11-05

作者:陈  琳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在现代人类社会,对历史(包括思想史)的梳理大都指向“如何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在现代中国,除了古和今,还要处理另外三对关系:中和外、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主义和问题。这一组组二元对立的思维元素向各个方向撕扯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倘若不尝试在它们之间搭起桥梁、形成网络的话,我们的生活、甚至我们自身也将成为一个个孤岛。这一个个孤岛之间不仅很容易陷入不断的冲突,而且,它们自身根本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对人类提出的要求。寻找各种思维元素间对话和融合的可能性可谓近现代中国的思想主题。

现代社会运转天然以每个个体的能力成长、伦理完善,以及相应的权力拥有与责任担当为前提。只有如此,现代经济和社会政治生活中复杂的信息和激励问题才能得到应对。过去四十年,物质条件的快速改善为中国人民思想生活的真正展开创造了条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个时候梳理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百年历史和现状,寄望透过经济领域的视阈,搭建思想和生活岛屿之间的桥梁。

本书上篇讲述了马克思去世后,在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笼罩之下的、围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国外争论,梳理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历史脉络,这是本书的主体。以史为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亟须回答两个问题——在当代中国如何理解意识形态和经济科学的关系、如何理解和阐释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资本论》究竟说了什么,它对于今日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建设有何警示和启发?中篇和下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这些问题,也是沿着马克思的思考到今日,当代中国必须面对的问题。想强调的是:劳动价值理论所作出的前置价值判断就是,劳动有简单和复杂之分,但无贵贱尊卑的“性质”之分。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