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我决定和ta走一辈子。那年,正好是党的五十岁生日。”从此他们风雨同舟,携手并进,见证了新中国发展的无数重要时刻,在那千万瞬间中,他们也叙写着属于彼此的小家大梦。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他们的婚姻也步入了五十周年的殿堂。五十年来,小家的轨迹融入了大国的崛起,青年时期的共同信仰,让半世纪的相濡以沫激荡着时代的回响。今天,让我们走近四对金婚夫妇,听听他们如何绘制这幅岁月与爱的画卷。
王克忠 周丽锦:“我们俩都是书呆子”
一进入王克忠和周丽锦的家中,满屋的书籍、报刊、杂志和手抄的笔记本映入眼帘。周丽锦笑道:“我们俩都是书呆子!”
196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的王克忠留校任教,之后被借调至上海市委办公厅,期间认识了同事周丽锦:“看见她的第一眼,我就想,怎么还有这么漂亮的姑娘!”
一见钟情的王克忠开始“笨拙”的追求之路,面对办公院子里灿烂的桃花,写下“三月桃花一时红,风吹雨打一场空”的诗句。
1971年1月27日,两人结成夫妻。大年初二,他们在家人和长辈们的祝福声中一起吃了顿饭,就算婚礼了。“他就带了一大箱书,大多是马列著作……”婚后,二人工作都忙,在家工作时就把孩子放在书桌旁,教他认识“马恩选集”封面上的作者头像。“后来孩子最先认得的人名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周丽锦说。
回到复旦后,王克忠从事政治经济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周丽锦成了他的得力助手。王克忠非常感激妻子:“她不仅是我的秘书,还是我的秘书长!”
结婚五十载,王克忠以“相知、相爱、相敬、相助”来总结,“相知,两人能说到一起去,这是最重要的。”
张新夷 周映雪:“谁工作忙,另一个就多顾点家”
“在长春物理研究所,我们相遇了。1968年3月18日。”周映雪说。
那年春天,刚从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毕业的她和张新夷分到了一个学习小组。“我听说他是研究生,就去和他确认。”那个年代,研究生很少。此后,他们日久生情,1971年,缔结婚姻。
爱情如春,但两人共同的事业——我国的发光材料研究——正处于寒冬期。1978年,36岁的张新夷远赴法国深造。一年后,周映雪做出了同样的决定。
从法国结束深造回到北京,正好是冬天,两人怀揣着一身学来的本事,开始尝试闯出寒冬。
“谁工作忙,另一个就多顾着点家里”,成为他俩四十多年里的不言之约。他说:“服从工作最要紧,她总是全力支持我。碰上两边都忙,那就带上两个孩子一起出差。”
1995年,周映雪在工作中脑部意外受伤。但她坚持工作。
2001年,他俩一起到复旦工作。此前,他们的女儿已经考上复旦并留校工作,一家子都成了复旦人。
王恭明 郑家芝:“对复旦的感情很深”
“我们对复旦的感情是很深的。”今年是他们结婚五十周,而结识复旦,比这还要再多个十年。
1965年,王恭明升入大三,成为复旦物理学系的“老”学长。校运会上跳高拿了名次的他,一眼就被系舞蹈队看中了。同年,“复旦附中舞蹈队队长”郑家芝刚考入复旦物理学系,立马就报名进入了系舞蹈队。活泼踊跃的大一学妹,和被拉来的大三学长,一见面,聊着聊着,成了!
后来,王恭明被调到广州工作,郑家芝则留在复旦。1971年,王恭明请了不到一个月探亲假,赶回上海结婚。
异地恋、没结婚照,是不是太“草率”了?郑家芝摆摆手:“以前的社会风气就是很简单的。你认准了和他谈,肯定就是要结婚了的,就是一辈子的事了。”
1977年,王恭明参与到“激光汉字信息发生技术”的课题组,调回了复旦工作。
2008年正式退休后,夫妻俩还是住在学校旁边,住的离复旦近一些。“我们在复旦六十多年了,要到别的地方去住,还是有点依依不舍。”
陈军庞 王玉美:“跟党走,生活幸福美满”
“我们婚姻的秘诀,就一句话,听党话,跟党走!”陈军庞激动地说。
1966年,王玉美从护士学校毕业后至华山医院工作,与皮肤科技术员陈军庞相遇。两人刚互生好感不久,出身革命家庭的王玉美作为华山首批援滇医疗队宁蒗医疗小分队队长带队巡回医疗一年半。
华山医院组织第三批云南医疗队时,陈军庞报名了。那时,他不知道妻子已经怀孕。“我跟他说,去就好了!”王玉美笑着说。
两人都用“苦”来回忆刚结婚的日子,但再苦也要奋斗。两人坚信,在国家的政策下,通过努力一定能改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