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信访与社会治理研究基地成立后,将发挥复旦学科门类齐全、学术积淀深厚、智力资源丰富和信访部门汇集社情民意、参与社会治理、服务党委政府决策的融合优势,聚焦治理实践,加强咨政服务,深入开展调研,推动信访工作理论成果在基层的实践应用,进一步把信访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为上海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超大城市发展之路提供有力支撑。
10月12日上午,复旦大学与上海市信访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举行了第一次专题研讨会。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市信访办主任王剑华、市社联党组书记王为松出席活动并致辞。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市信访办副主任吴波代表双方签订《复旦大学与上海市信访办合作框架协议书》。
签约仪式上,焦扬和王剑华为“上海市信访与社会治理研究基地” 揭牌。这一研究基地将设在复旦大学,是上海市信访办与高校战略合作建立的首个研究基地。双方将依托研究基地,开展理论研究、政策研究、经验提炼、人才培养等合作,翻开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上,上海信访工作、建议征集工作在高校智库支持下理论实务创新融合研究的新篇章。
焦扬代表学校,向双方合作签约、基地揭牌表示祝贺。她指出,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上,深入推进信访工作创新、提高信访工作水平,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必然要求,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而独特的意义。
焦扬表示,双方在信访与社会治理原创性理论研究和决策咨询研究方面有坚实合作基础。学校将以战略合作为契机,发挥特长优势,扎实推进协议各项任务,为提升上海信访工作法治化、科学化、信息化水平提供更有力的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
王剑华代表市信访办对双方战略合作表示祝贺。他指出,人民信访制度是我们党发扬人民民主、接受群众监督、维护群众权益、巩固执政基础的重要政治制度。上海市信访工作已形成一些符合时代要求、富有上海特色的工作品牌和成功做法。
王剑华表示,在新的赶考路上,面对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要求、群众工作生动鲜活的实践,上海信访工作需要深化理论探索、争取智力支持。双方将以本次合作为新起点,各展所长、精诚合作,再起信访改革发展新宏图,共谋人民城市建设新篇章,善出理论实务融合新力作,打造上海信访改革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最佳“实践地”和理论与实务融合研究的学术“新高地”。
市社联党组书记王为松见证了此次双方合作。他表示,此次复旦和市信访办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达成框架协议,可以发挥双方协同优势,立足上海信访工作的实践热点,回应时代和现实需求,助力上海社会治理和信访制度的理论创新和良性互动,更好服务上海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
签约仪式上,陈志敏、王剑华分别为彭希哲、顾东辉、刘欣、尹晨、沈可、李煜等研究基地专家组成员,以及基地负责人桂勇、单乃群、黄荣贵等颁发聘书。
相关链接
签约仪式后,举行了专题研讨会。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刘欣主持会议。来自复旦大学和市信访办、市民政局、市规划资源局、区信访办、区建议征集办等各领域的理论与实务工作者们,围绕“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助力城市软实力提升”等主题作了研讨。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彭希哲,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顾东辉、市信访办办信处处长黄峰源、市民政局社区服务中心副主任龚晓燕、复旦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李煜、上海市信访与社会治理研究基地主任桂勇、普陀区信访办主任赵松瑜、市规划资源局公众处处长朱丽芳等作交流发言。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党委书记尹晨作总结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