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进教师培训第一课,来了!

作者:李沁园、汪祯仪摄影:成钊 视频: 来源:融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21-09-07

身处大学,如何做好心怀“国之大者”的“大先生”?这是高等教育的时代大课题,也是每一位师者的事业大方向。

石榴成熟的季节,复旦又迎来一批新进教师。“欢迎大家加入复旦大家庭!”新学期伊始、教师节将至,96日上午,2021年复旦大学新教职工、博士后岗前培训开班,校党委书记焦扬为新进教师带来培训第一讲。900余名新教职工、博士后在各校区、在线上线下共同聆听了这堂课。焦扬对大家说:“从今天起,大家就拥有了一个新的共同身份——复旦教师,这是一份无上的光荣,也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教育强国、立德树人、建设‘第一个复旦’的责任。”

立足当下,教育事业面临什么样的时代机遇,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意味着什么?回首过往,复旦大学这所百年名校的光荣传统、复旦教师的精神底蕴从何而来?面向未来,新一代复旦教师怎样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开创新辉煌?作为党委书记,同时也作为一名复旦教师、作为同事,焦扬在课堂伊始即点明三个问题,并在这堂以“投身教育强国伟业,做新时代的大先生”为题的历史方位课、初心使命课、校史校情课上,与大家交流“职业感”与“事业感”,带领大家探索答题之道、凝聚育人共识、砥砺奋斗决心。

建百年坐标系,在历史方位中找准时代使命

面向建党百年之际走进学校开启人生新征程的复旦教师,焦扬从“时间”讲起,从大历史的视角带领大家认识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引导大家将自己置身人类文明进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高等教育与学校建设的大格局中,理解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理解教师这个身份,明确新时代复旦教师所承担的重要使命。

2021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一年,不只是结绳记事的一个刻度,而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承载着艰苦奋斗的过往,肩负着砥砺前行的现在,也寄托了光明美好的未来。”

“大家的人生坐标跟‘建设教育强国’的时间刻度高度吻合,可以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尽情书写自己的人生华章。”

焦扬为大家建起了跨越百年的坐标系,也进一步带领大家定位复旦迈向世界顶尖的刻度表。

大屏幕上,建设“第一个复旦”的总动员令,以及学校对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三步走”战略构想,勾勒出新时代的奋斗路。焦扬说,进入新征程,复旦就是要真正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代表国家站在全球教育科技竞争前列。“身逢盛世,这是我们这一代复旦教师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首在强师。围绕教师队伍建设,焦扬为大家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

“新征程已经开启,我们要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以奋斗书写不悔人生,为教育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绘复旦名师图,在璀璨星光下赓续光荣传统

“正是因为有一批又一批教师始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奋力拼搏,复旦才成为今日之复旦。”焦扬深情地说,不管身处哪个时代,不管耕耘哪个领域,复旦教师始终传承着相同的基因,弘扬着共同的传统:许党报国、矢志奋斗,始终把党和国家利益、人民需要放在首位;立德树人、潜心育人,始终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真理、追求卓越,始终以永争第一的精神开辟学术新境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始终以高尚师德师风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一张张复旦教师的照片在大屏幕上闪耀,一个个感人至深、动人心弦、催人奋进的故事被娓娓道来。

他们与党同心、与国同行,传承红色基因;心系国家、胸怀天下,厚植家国情怀;心怀大爱、笃行致远,坚守人民立场。

他们以厚德泽人的深度驻守讲台,以甘为人梯的气度授人以渔,以潜心问道的厚度引领成长。

他们坚持创新引领,敢闯无人区,勇攀最高峰;坚守科研初心,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坚定理论自信,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

他们以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践行为人为学为师的初心;以脚踏实地的态度、严谨求实的作风,做优良校风学风教风的引领者。

70多个璀璨名字,对复旦人来说熟稔于心,而有些故事却是现场复旦新教师第一次聆听,其中所蕴含的优良传统与宝贵精神,经由焦扬的深情讲述,在大家心间流淌。

谱育人新篇章,在广阔天地间聚力奋发有为

当过往已成序章,当接力棒已在手中,新一代青年教师如何书写复旦的明天?

“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书育人,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焦扬强调,每位教职员工都要深刻认识到,在高校讲“国之大者”,首要是为党和国家培养高质量人才;每位年轻同事都应思考,如何接好历史的接力棒,更好服务“国之大者”、把个人融入大时代。

为此,她与大家分享了四“道”:涵养师德,笃行为人为学之道;不忘初心,坚守教书育人之道;矢志创新,担当学术报国之道;敬业乐群,走好职业发展之道。

她为大家画出两条“线”——严守师道底线,“像珍爱生命一样维护师道,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惜教师荣誉和学校声誉”;追求师德高线,“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把真善美的种子不断播撒到学生心中”。

复旦教师如何时刻把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使命记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焦扬强调了三个方面——深耕课堂教学,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履行导师职责,协调好创新带头人和学生引路人的不同角色,善于通过言传身教激励学生投入创新的积极性,充分依靠培养单位,形成育人合力;关心关爱学生,多从第一课堂走进第二课堂,延伸课堂教学,在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中、在解疑释惑中实现价值引领。从事党政管理工作的教师,也要努力践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面向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任务,焦扬告诉大家,学校把人才引育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释放创新源动力,也激励大家主动把个人奋斗融入时代洪流,致力于研究真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希望大家坚持‘四个面向’,积极开展学科交叉探索,主动攻关破解‘卡脖子’难题,在突破原有范式中打开新天地,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在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中实现个人发展。”

如何做到敬业乐群?焦扬指出,近年来,学校党委不断围绕“人才链”延长“服务链”,既着力为广大教师畅通发展,也下大力气关心解决教师后顾之忧。她为青年教师们送上三句话:平衡得与失,看淡身外得失、减轻不必要的焦虑烦躁,用深水静流的心态涵养专心致志的学人之心;守好德与行,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努力实现做人有品性、做事有品德、生活有品位;感悟真与美,坚持严谨而不保守、活跃而不浮躁、锐意创新而不哗众取宠、探索真知而不追名逐利、贴近群众而不庸俗媚俗,守住精神之美、行为之善、思想之真。

擎时代接力棒,在崭新征程中书写未来

“不同学科专业的老师,研究领域、讲课内容、教学方法各有不同,但育人的要求和职责是一致的。”“学术研究无禁区,但课堂讲授有纪律。”“研究生是现在的生力军、未来的主力军,也是导师学术生命的延续。”……一句句嘱托彰显着为人师表最纯粹的追求,承载着学校的殷切期望。

“钟扬式”好党员好老师好团队评选、“卓越2025”人才培育计划、“三全育人”改革试点中首批启动“强师”行动、“三关心一引领”校院两级工作机制……一系列制度安排和创新举措,帮助大家认识在复旦开展事业的广阔舞台,又不回避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为大家敲响警钟。

课堂最后,焦扬向大家送上教师节的祝福,并寄语复旦新教师们:坚定理想信念、弘扬高尚师德,发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潜心立德树人、勇攀科学高峰,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强国、创新强国事业,不断收获事业成就感、价值实现感、职业尊荣感和复旦认同感,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共同谱写复旦腾飞发展新篇章!

在两个半个小时的课堂中,焦扬结合自己的深入一线的切身经历,与大家分享自己亲眼所见、亲身所感。听课教师们或全心投入、凝神静听,或奋笔疾书、记录要点,听到感同身受处,还不住地点头。

  “聆听焦书记主讲的第一课,作为复旦教师共同体的新成员,倍感亲切与振奋,光荣与责任。”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青年副研究员贾敏表示,作为青年教师,要提升立德树人使命感,向复旦先贤前辈学习,认真讲好思政课程,扎根中国实践做好研究,讲好中国故事、讲好“第一个复旦”的故事。

“焦书记在课堂上还提到了我们团队的科研成果!”高分子科学系博士后施翔在读博期间,在彭慧胜教授团队参与了大面积显示织物及其功能集成系统研发,这是他从学生跨越到教师岗位的第一课。“我已经做好了为国家角逐于全球教育科技竞争而奋斗的准备。同时,我更要鞭策自己在学术规范、品行修养上提高自我要求,辅助导师去教育和引导课题组的新同学们。”

芯片与系统前沿技术研究院青年研究员黄张成听课说:“要更多学习前辈教师们的优良品质,把个人研究方向和国家需求、学校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聚焦集成电路‘卡脖子’背后的科学问题,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复旦发展。”

基础医学院数字医学中心青年研究员王烁是从剑桥大学毕业的“海归”,“作为海外游子回到祖国,作为青年教师来到复旦,我们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努力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做好科研工作,为复旦书写更加美好的未来,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党委学生工作部教职工徐一帆听课后感到非常自豪,也进一步认识到了肩负的重任。“作为学生工作队伍的一员,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一定深入立德树人的第一线,为学生成长成才倾心尽力,为高等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据悉,本年度复旦新教职工、博士后岗前培训覆盖近一年新入职的全体教职工、博士后。培训为期一周,内容包括政策服务与校情教育、人才培养与“双一流”建设、师德师风专题培训、校史专题教育、岗位专项培训等五大板块;培训形式除了专题讲座,还将组织学员前往“玖园”爱国主义教育建筑群、复旦校史馆、上海医学院校史馆实地参观学习,旨在帮助新教职工、博士后了解学校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熟悉有关的政策、服务和规章制度,更快更好地融入复旦大家庭,投入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

制图:汪祯仪、章佩林实习编辑:王佳婧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