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园:从教授寓所到复旦爱国主义教育建筑群

作者:曹阳摄影: 视频: 来源:档案馆发布时间:2021-07-16

玖园,是国顺路650弄的复旦大学第九宿舍的雅称。这里居住过多位名师大家,是复旦珍贵的历史建筑。7月3日,苏步青旧居、谈家桢(陈建功)旧居修缮一新,“玖园爱国主义教育建筑群”正式落成。

从教授寓所到爱国主义教育建筑群,走过多年风雨,玖园静静伫立于时代的变迁中,承载了复旦人共同的珍贵记忆。

玖园新旧对比

 复旦大学第九宿舍,又称玖园,她以竹木茂密、杉林挺拔、芳草粉卉、花香鸟语、环境如公园而为人称道。

又以内多名教授宿舍,尤以三幢独立小别墅分别住过三位鼎鼎大名的教授而名冠复旦教工宿舍之首。

20世纪50年代初,随着全国高校大规模的院系调整,教授学者,莘莘学子纷纷北上或南下。复旦校园里,一批知名的教授齐聚,师资力量得以加强。

由于各位名教授的到来,他们的居住问题即成了学校校务委员会考虑的事宜。时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的杨西光与校务委员会讨论后决定,首先为陈望道买下一幢典雅的欧式三层小楼(即现今的国福路51号)供他居住。同时,杨书记又与学校党委研究,决定拨出一笔专款,给苏步青、陈建功各自建造一幢别墅,使两位教授也拥有较为良好舒适的居所。

陈建功(左二)与苏步青(左三)等合影

专为教授建造别墅,在当时可谓绝无仅有,此举引来了个别教授的非议,杨西光则胸怀坦荡,因为他深知党对自己的希冀与重托,他要尽力为这些教授专家创设一切便利条件,使他们有充分施展才能的场所。

1956年6月,经报请中央和上海市委批准后,教授别墅开始动工兴建。这两幢教授住宅紧邻陈望道教授的寓所,位于复旦第九教师宿舍(雅称玖园)的东南侧,现今的门牌号是国顺路650弄61号、65号

9舍61号,单幢两层楼别墅式建筑。其屋外爬山虎攀墙绕顶,故得“萝屋”雅号。

春来绿叶蔽荫,微风过处,飘摇如翠蝶,时间蜂喻鸟鸣,一个幽静去处。

此屋便是老校长苏步青教授的寓所,他半个世纪的起居处。

工作余暇,他曾在此莳花弄草,练拳养气,老先生亦曾在此接待过不少来访学者。

楼高二层,总建筑面积为391平方米,独立式砖木结构,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设计,上海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承建,复旦大学总务处基建科参与土建施工。红色平瓦坡式屋顶,黄色水泥拉毛外墙,简朴的木质门窗整齐有序地开设在房屋四面,外墙一侧由厨房伸展的烟囱稍凸出屋面,房屋的前立面设一座“人”字形坡式门洞,体现出设计者独具的匠心。楼前建有一绿茵草坪,四周分别栽种水杉、桂花等树木,使环境显得幽静而清雅。住宅上下两层各有大小客厅、书房、卧室、厨房、卫生间及储藏室等,两幢教授住宅的总建筑费用为29650元。

1956年12月,教授住宅竣工落成后,由公私合营的正心实业公司进行了房屋内装修。住宅内均安置了水电、卫生、煤气设施,屋内的照明线路一律采用暗线铺排,客厅的壁灯、电钟,厨房的热水炉、冷水箱,卫生间的马桶、浴缸等皆按一级品标准配置。总费用6532.88元。

这两幢教授住宅与陈望道先生的寓所一起,自成院落。在当时的复旦校园可谓是鹤立鸡群的“豪宅”。红瓦黄墙勾勒出的别致轮廓,为周围灰色的建筑群抹上了鲜亮的色彩,由此,新颖漂亮的教授住宅成为了那个年代复旦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教授别墅建成后,65号成为了陈建功先生的居所。陈建功,1929年在日本东北帝国大学获日本理学博士学位,是第一位在日本取得博士学位的中国人。获取学位后的陈建功婉言谢绝了导师挽留他在日本工作的美意,毅然回到祖国。随后受聘到浙江大学数学系任教,对三角函数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陈建功(中)指导青年学生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时,陈建功调到了复旦大学,复旦对他们特别重视,为之创造了较好的工作条件。在65号的教授住宅里,陈建功每天不知疲倦地从事着教学与科研工作,为国家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数学人才。1971年,陈建功先生去世。之后,这栋小楼又曾入住过著名的遗传学家,中科院院士谈家桢先生。

1978年,谈家桢在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做遗传工程学术报告

至于61号住所,则由苏步青先生搬入,即使是未曾涉足过数学王国的人,对苏步青这个名字也不会感到陌生。他是当代中国数学的奠基者之一,也是仿射微分几何学研究领域国际公认的学术权威。

苏先生入住61号后,在小楼朝南处另开了两扇大窗和三扇玻璃门,楼下60多平方米的大间,一半当书房,一半作会客厅。起初他还担心藏书不多,无法将书房摆成了一个像样的书斋,可随着图书资料的不断补充,书橱在年年增加,几年时间,书房已堆砌得像一座城墙,他便形象地称之为“书城”。“书城”成了他钻研和写作数学论著的场所,也是他与数学工作者们讨论和分析数学问题的园地。在“书城”里苏先生接待了一批又一批国外的数理专家,外国友人只要是来到复旦参观访问,都会造访“书城”与他亲切交谈。

苏步青在书房工作

很少有人知道的是,苏先生不仅是著名的数学家,也是一位造诣颇深的诗人。在61号居住期间,也正是他诗词创作的高峰期。他曾说:“每到夜晚睡觉前,总要把自己从小喜欢的唐诗宋词拿来读它半个小时,然后再去休息。这样做,往往可以避免数学思维老是在脑子里纠缠不休,时间一长,也学起吟诗填词来了。”在研究数学和教学工作之余,苏先生多年来创作的诗歌词作已有近千首。

“绿滋萝屋最妖娆,七月庭园似火烧。夹竹桃遮红月季,鸡冠花映美人蕉……”这是苏步青先生有感而发的诗作,表达了当时他在61号居住时怡然自得的喜悦心情。他到复旦任教后,在自己居所周围的空地上建了一小花圃,亲手栽种了月季、兰花、夹竹桃、美人蕉等,为了种好这些花,他像做学问一样,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冬天怕花受冻,加塑料袋给以保护;夏天怕花枯晒,搭遮阳棚给以蔽荫。在他的精心栽培下,每到花季,他居所前的花圃便繁花似锦,吸引了玖园的邻居和行人。

苏步青亲手栽培的月季花盛开

在房屋外墙边,苏先生还栽种了一棵藤萝,几年后,长长的藤萝便遮盖了半面外墙,整幢小楼都被爬藤覆满。于是他风趣地将自己的居所称之为“萝屋”。初夏时节,屋顶和房屋四面都被碧绿的藤萝覆盖,用温度计测量,屋内的室温相比未种藤萝时要低了 2~3℃。

1982年,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来访,苏步青校长在61号寓所接待了她,本照摄于9舍61号。

前排左二谈家桢、左三吴健雄、左四苏步青、右三徐常太、右四谢希德;

后排右一倪世雄、右二华中一、右三杨福家。

包括陈望道先生的那幢西式三层小楼和这两幢红瓦黄墙小楼在内,如今这些寓所已成为复旦爱国主义教育建筑群。玖园既承载了学术大家的幸福与希望,也见证了他们的喜悦与悲欢。历经风雨的小楼依旧,而斯人已逝,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制图:实习编辑:邱盛鑫责任编辑:李沁园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