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不渝追求进步,传承望老坚守一生的信仰 83岁的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振新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作者:殷梦昊 汪蒙琪 王怡心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1-07-04

“一年多来,党组织和大家给了我很多帮助,今天能够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我感到很激动,向大家表个态:我一定会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党的事业做出自己的微薄贡献。”在党支部同意接收其为中共预备党员时,83岁的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教授陈振新哽咽了。

6月15日下午,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教师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讨论接收陈振新同志为中共预备党员事宜。经党支部成员充分讨论并投票表决,党支部同意接收陈振新同志为中共预备党员。


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陈振新同志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既是一段耄耋老人矢志不渝追求进步的佳话,也是复旦大学党的建设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陈振新的入党介绍人之一焦扬说。她由衷地为陈振新感到高兴,也代表学校党委对陈振新同志光荣入党表示祝贺。

生动诠释“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陈振新同志用毕生的实际行动为党的教育科研事业奋斗,坚持不懈以红色基因铸魂育人,生动诠释了‘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充分说明了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追求党的奋斗目标需要用毕生来实践。”焦扬说。

作为老校长陈望道之子,在红色家风浸润中长大的陈振新始终牢记“做人要低调”的家训,在复旦工作期间,他不曾以望老子女的身份向学校和组织提过任何要求。陈振新将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他一生的愿望和追求,曾先后3次递交入党申请书,尽管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能够实现夙愿,但他始终一心向党、信念坚定,一直把这个愿望深深地埋在心里。

2020年6月,焦扬上门去看望陈振新、朱良玉夫妇时,才知道望老曾对他们有过遗嘱,希望他们“早日加入共产党,为党工作。”但他们没有跟任何人提起,担心给组织添麻烦。“直到我们去了解的时候,才再次鼓起勇气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记得当时振新同志和朱老师都激动得热泪盈眶,数度哽咽。”焦扬说。

2020年是《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出版100周年,陈振新在传扬宣言精神,用红色基因铸魂育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工作的同时,也受到感召和鼓舞,递交入党申请书后,同年6月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之后,陈振新又主动加强学习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深化对党员标准的认识,满一年考察期后,终于被正式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

焦扬表示,在建党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陈振新能以83岁高龄入党,传承望道老校长坚守一生的信仰,这不仅将成为复旦党的建设历史上的又一段佳话,更充分说明追求信念不分早晚,坚定理想需要终身践行。

“以布尔什维克的标准要求自己”

“振新吾儿,良玉吾媳同鉴:我经常以红灯记的那革命家庭比作我们家庭,目的在乎督促你们努力改造思想,刻苦攻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高自己的政治识别能力,争取早日加入共产党,为党工作。另外,家中诸物和留有少数稿费,望你们斟酌使用,我的藏书请送复旦大学。两个孙子聪明、活泼,望你们引导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陈望道 1976年6月大病后留言。”

《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首译者、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留下了这段遗嘱。去年7月1日,陈振新伉俪将这封遗嘱(复制件)入藏《共产党宣言》展示馆。

“望道先生”,是陈振新与人交谈时常用的对父亲的称呼。与父亲相处28年,在陈振新眼中,父亲更像是自己的人生导师。

 “父亲一生都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从1920年3月翻译《共产党宣言》到1977年去世,无论是早期做党的工作,还是后来从事文化教育事业,他的共产主义信仰始终未变。”陈振新说。

陈振新一直都以党员身份要求自己——“我以一个布尔什维克来要求我自己,你也要以一个布尔什维克的标准要求自己,好好学习,好好工作。”这是陈望道常对他说的一句话。

“唯教育事业是万古长青的”

陈望道先生是语言学家,但陈振新当年考大学时却选择了理科。“因为父亲经常在家谈论科教兴国。”陈振新说,“我原来的名字叫陈振兴,新中国成立后,父亲希望我们这代人能够振兴新中国,所以替我改名振新。”

大学毕业后,陈振新被分配到复旦大学工作,在物理系无线电基础教研组担任见习助教。为此,一向寡言的陈望道专门找他谈了一次话。“他很严肃地跟我说,你现在来复旦工作了,我们很高兴,但你要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同时,陈望道还特别要求他,“既然从事科学研究,就要有所创造,不要拿别人的东西翻来覆去地讲”。

陈望道常对家人说:“唯教育事业是万古长青的。”这份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也对陈振新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1998年从复旦退休后,陈振新没有闲下来。“我喜欢搞教学,干了几十年,只要有机会继续工作,就挺好的。”陈振新说。

“在党的领导下,继续为党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述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号召共产党员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2020年开始,复旦大学深入实施“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工程,陈振新夫妇多次受邀参加媒体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望道精神传承活动。

年过八旬的陈振新,一年来参加了30余次望道研究和宣传活动。他还主动收集、研究并捐献相关历史资料,向学校捐赠望道研究和宣言精神相关档案、图书、实物等536件,寄存手稿16件。

讲述望老的故事,将红色精神力量传递给更多年轻人,这是陈振新最大的心愿。

复旦-3_PDF.pdf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