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医院在微创与介入瓣膜治疗领域获新突破 心外科团队成功完成亚洲首例穿刺式二尖瓣腱索重建手术

作者:齐璐璐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1-06-16

5月30日,55岁的杜先生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顺利出院,这距离他接受心脏手术仅3天。5月27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王春生教授、魏来主任医师、杨晔主治医生,在心内科周达新教授、潘文志副主任医师,心脏超声诊断科董丽莉副主任医师、赵维鹏副主任医师,麻醉科郭克芳副主任医师、王慧琳主治医师以及护理部等心脏团队成员的密切配合下,成功为杜先生进行了穿刺式二尖瓣腱索重建手术,该手术在亚洲尚属首例。

因反复活动后胸闷气急,杜先生慕名来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就诊,心超提示二尖瓣后叶较广泛脱垂,导致二尖瓣重度返流。由于患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和癫痫病史,常规开胸行体外循环下二尖瓣修复手术风险相对较高。经中山医院心脏团队讨论,并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病情后,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决定为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心尖穿刺二尖瓣腱索重建手术。

手术当天,医生们通过杜先生左侧胸壁4cm小口,用一根直径仅3mm的细针,在单纯超声引导下,为杜先生在脱垂的二尖瓣瓣叶上植入三对人工腱索。手术仅耗时约1小时,几乎无出血,术毕二尖瓣返流完全消失。术后第三天患者即顺利出院,出院前再次复查心超,显示左心房内径明显缩小至正常范围,二尖瓣结构及功能正常,无返流。

二尖瓣狭窄与返流是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病,严重的二尖瓣病变会导致心脏明显扩大、心功能减退、心房颤动、血栓形成、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正中开胸体外循环下手术曾是二尖瓣病变最有效、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但存在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出血多、恢复慢等弊端,对于高危高龄患者难以完全避免相关并发症。

据魏来主任医师介绍,本次手术中使用的新一代穿刺式二尖瓣腱索修复装置是中山医院与国内创新型医疗企业历时5年共同研发而成。该术式与其它二尖瓣微创介入手术相比具有六大独特的优势,一是更生理:专门针对二尖瓣冗长脱垂和腱索断裂而设计,可生理性重建二尖瓣正常解剖结构,不牺牲瓣口面积,不增加二尖瓣血流阻力;二是创伤小:器械输送器直径只有3mm,且可进一步缩小至2mm,对心尖的创伤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既无需体外循环,也无需损伤外周血管与房间隔;三是适用广:得益于穿刺针的超细直径和精准定位,在解剖合适的前提下,可以治疗二尖瓣1-3区病变,理论上还可以结合“缘对缘”技术治疗最困难的交界区病变;四是可拓展:除腱索重建以外,今后可尝试在二尖瓣后叶实施可逆性瓣叶三角形折叠以及二尖瓣后瓣环“环缩”;五是无射线:手术全程只需超声引导,无放射线,真正“绿色”环保,且普通手术室即可完成;六是易推广:手术操作简单快速、学习曲线短,容易推广。

据悉,中山医院心外科将联合国内10余家知名心脏中心继续扩大该项技术的多中心临床试验,以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关链接

中山医院作为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心脏瓣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挂靠单位,在微创与介入瓣膜领域的创新始终走在国内前列。2009年起心外科即在国内领先开展胸腔镜辅助下微创瓣膜手术,并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8年在葛均波院士和王春生教授带领下,中山医院心脏内外科团队携手开展全球首个经心尖二尖瓣夹合术多中心临床试验;2019年,王春生教授、魏来主任医师带领团队开展亚洲首个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多中心临床试验;2021年,王春生、魏来团队再次开展中国首个经导管“瓣中瓣”手术多中心临床试验。中山医院的系列探索工作已经为大量高危高龄二尖瓣病变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复旦-4_PDF.pdf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