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一生,是胸怀崇高家国情怀、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勇攀思想高峰、追寻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的一生,是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奉献奋斗的一生。
他,就是陈望道。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回信一周年,是陈望道诞辰130周年,也是中国民主同盟(以下简称“民盟”)成立80周年。
6月11日,陈望道雕塑揭幕仪式在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前广场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礼,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校长许宁生,民盟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张平,民盟中央副主席、民盟上海市委主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全国政协常委陈群,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著名雕塑家吴为山,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第十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王荣华,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赵卫星,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王平,民盟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杨德妹、丁光宏,民盟上海市委秘书长费俭,上海民盟同舟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廖大伟,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许征,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赵东元,复旦大学退休教授、陈望道之子陈振新等家属代表,“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望道班”学生代表以及学校师生代表出席仪式。仪式由陈群主持。
为赓续红色基因,传承“宣言精神”,纪念望老爱党爱国的家国情怀和百折不挠、追求真理的理想信念,民盟特别邀请吴为山为陈望道设计创作全新雕塑,并以实物形式捐赠给复旦大学。
揭幕仪式上,在大家的见证下,丁仲礼、焦扬共同为陈望道雕塑揭幕。许宁生、张平致辞,吴为山讲述创作心得,许征代表复旦大学向民盟中央和民盟上海市委颁发捐赠纪念牌。
学习望道先生爱党爱国的情怀和追求真理的信念,从中汲取新时代奋进的力量
许宁生在致辞中代表复旦大学对民盟中央、民盟上海市委等各级领导对复旦的事业发展,对《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建设的关心支持,对著名雕塑家吴为山教授的倾心创作表示感谢。他指出,在全党全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回信一周年的时刻,在望老旧居举行陈望道雕塑揭幕仪式,共同品味“真理的味道”,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宣言精神”,更好地讲述望老故事,更好地学习望道先生爱党爱国的情怀和追求真理的信念,从中汲取新时代奋进的力量。复旦大学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好一代代“宣言精神”传人,保护好利用好校史红色资源,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铭记望老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奉献终身的信念,学习望老远大理想,传承奉献精神
张平在致辞中指出,复旦大学安放由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先生创作的望老雕塑,是为了表达对望老的无限敬仰和追思之情,弘扬和传承望老为国家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的崇高境界,激励和引导民盟各级组织和广大盟员将望老的高尚的精神境界转化为新时代建功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要铭记望老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奉献终身的笃定信念,要学习望老为教育事业和学术研究求索不息的远大理想,要传承望老为多党合作和民盟事业矢志不渝的奉献精神,并强调,民盟将秉承望老的政治信念、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努力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力量。
要把望老首译宣言、追求真理的精神发扬光大,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
陈群在主持时表示,陈望道先生的人格魅力与精神品格,是民盟和复旦大学的宝贵财富,要把望老首译宣言、追求真理的精神不断发扬光大,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秉承民盟“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的家国情怀,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作出更多新贡献。
站在雕塑前,抚今追昔,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1920年陈望道先生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由此,他作为真理的‘盗火者’,给一片漆黑的中国大地点燃了光亮。作为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一旦尝过了‘真理的味道’,陈望道先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从未改变,信仰的初心使其肩负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和坚守者的使命、诠释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吴为山在分享创作理念时表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民主同盟成立80周年之际,民盟中央、民盟上海市委、复旦大学为望老立像,充分体现了民盟的初心。
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述了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蘸着墨汁吃粽子,还说味道很甜”的故事,回望100年来,正是真理的力量“让不可能变成可能”。今天,望老的雕塑落成,站在铜像前,抚今追昔,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出版101年以来,中国大地上发生了巨变,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进程中,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必将充满希望、充满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望道班”学生代表、“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代表演唱歌曲《望道致远》。
揭幕仪式举行后,嘉宾们一同参观了《共产党宣言》展示馆。
走进雕塑创作的背后:陈望道是《宣言》的翻译者,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前广场,青年陈望道站立在“讲台”上,“从容自在”地向观众们讲解他所信仰的马克思主义。
他身着长衫,一手拿书,却不看书,另一只手情不自禁地抬起,用吴为山的话来说,“体现了陈望道对马克思主义非常熟悉,成竹在胸”,他的目光向前,略微朝上,这是因为“他在演讲时进入了思考的境界,一方面照顾听者,另一方面沉浸在马克思主义所勾勒的共产主义世界里”。
这座全新亮相的陈望道雕塑为中国民主同盟所捐赠,背后是陈望道与民盟的一段渊源。
1951年,陈望道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8年起历任民盟上海市委第四、五、六届主任委员,并担任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主任委员等职,为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应民盟邀请,吴为山精心打造完成了这件雕塑,他坦言,希望人们能通过他的作品,记住为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以及为百年伟大征程中作出贡献的伟大人物。
作为国际著名雕塑家,自踏上雕塑艺术之路以来,吴为山已经创作过600多件雕塑。他长期致力于中国文化精神在中国雕塑创作中的融渗和表现,创作了大量具有影响力的雕塑,如《国家公祭纪念碑——南京大屠杀组雕》立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孔子》《老子》《鲁迅》《国家公祭纪念碑——南京大屠杀组雕》立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延安窑洞对——毛泽东与黄炎培》立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雕塑《问道》《总设计师邓小平》立于中共中央党校;《伟大的友谊——马克思、恩格斯》立于中央编译局,《微笑的顾拜旦》《伟大的行者——马克思》立于马克思故乡德国特里尔等。
此次立于《共产党宣言》展示馆的陈望道雕塑是吴为山的最新作品。为了创作这座雕塑,他特意参观了陈望道旧居,看了许多陈望道生前的老照片,最终,在敲定雕塑形象时,吴为山根据陈望道在工人夜校讲课的那张照片进行了创作。
上世纪20年代,翻译了《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后,陈望道应陈独秀之请,到上海主持《新青年》编辑工作,致力于传播马克思主义。其后,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新青年》编辑部正式成立,陈独秀任书记,陈望道是最早的八位成员之一,担任共产主义小组的劳工部长。
在开天辟地的日子里,陈望道不但为党的创建从思想理论上进行了一系列准备工作,还积极关注工人教育,提高工人觉悟,设立了第一个工人补习夜校,并亲自给工人上课。
陈望道的雕塑,展现的就是这一幕,在工人夜校的讲台上,他从容站立,手持《共产党宣言》,胸有成竹地向大家传播着马克思主义,在创作过程中,吴为山着意刻画了陈望道的面部神态,力求写实、传神,让大家相信他“吃透”了《共产党宣言》。
“抓住这个瞬间,是为了把青年陈望道心怀信仰和理想的知识分子形象表达出来,希望大家能记住,他不只是《共产党宣言》的翻译者,还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吴为山说。
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红色文化传播
101年前,年仅29岁的陈望道翻译了《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为奠定建党基础作出重要贡献,也植下了复旦赓续百年的红色基因。
作为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上辛勤耕耘25载,是我国现代新闻教育事业的开拓者。3年前,复旦大学将他的旧居修缮、辟建为《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打造“信仰之源”。
自2018年5月修缮改建以来,曾经的陈望道旧居、如今的《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后简称“宣言馆”)已成为复旦乃至上海重要的红色地标,此次由名家设计打造的陈望道雕塑全新揭幕,为这一红色地标再添新景。
据介绍,开馆三年来,宣言馆已接连挂牌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民主同盟(上海)传统教育基地、上海市志愿者服务基地等,迄今已接待6万多人次参观学习,超过3000批次,以“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为代表的复旦师生竞相在此宣讲老校长陈望道追寻真理的故事,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宣言馆成为推进“四史”学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场所。
复旦大学将进一步传承发扬好“宣言精神”,持续深化开展“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工程、“党旗领航铸魂育人”工程,让红色基因融入血液、根植于心、外化于行,进一步保护利用好红色资源、建设运营好红色教育基地,将玖园打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进红色文化的创新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