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光华,祝福!复旦大学,116岁生日快乐!

作者:李斯嘉、吕京笏、徐源摄影:王一江、慕梁、成钊等 视频: 来源:融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21-05-27

如果你问,哪些大学最能代表上海?有一所学校,她的名字不含“上海”,但上海以她为“金名片”;如果你问,哪些大学是“国家队”?有一所学校,她的名字不含“中国”,但她正代表中国参与世界高等教育竞争。

旦复旦兮,她为教育救国而生,116年,与国同行,她扎根中国大地,与千百所大学比肩而立构起中国高等教育的“脊梁”。

习近平总书记说:“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她要做的,就是“第一个”复旦。

卿云烂漫        

她遍布上海杨浦、徐汇、浦东、青浦、义乌乃至匈牙利(未来)。

她文社理工医五大学科门类俱全,对,她就是传说中的综合性大学。现在,她正全面开启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新征程,她的精神是什么?是团结!服务!牺牲!这就是复旦大学。她培养的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掌握未来的复旦人。

旦复旦兮      

1903年,马相伯倾其家产创办震旦学院,“志在教育救中国”,后来,法国教会干预校政,130名学生愤然脱离震旦,支持马相伯在吴淞复校。

1905年9月14日,作为国人自办的中国第一所高等学校“复旦公学”诞生。“复旦”语出《尚书大传•虞夏传》:“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寄托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有恢复震旦之情,又具复兴中华之意。

1917年,“复旦公学”成为“私立复旦大学”,1929年, 学校设立文理法商四个学院,院系组织结构更趋完善,复旦大学进入稳步发展期。

抗战时期,复旦师生内迁重庆北碚,1942年,学校改“国立大学”,在大后方,全校师生箪食瓢饮,弦歌不辍,筑“红色堡垒”、建“夏坝延安”。烽火之中,复旦大学茁壮成长,逐步形成文理法商农五院二十余系的规模。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复旦大学在人民的怀抱中迎来新生。1950年起每年5月27日,成为复旦人的校庆日。

此后,毛主席亲自挥毫,题写校名“复旦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奠定复旦大学成为以文理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千禧之际,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强强联合,组建成新的复旦大学,自此,复旦大学文理医三足鼎立,迎来全新的发展阶段。

新时代,复旦大学正按照学校十五次党代会的部署,文社理工医五大学科门类竞相发展,朝中国特色世界顶尖大学目标步步迈进,努力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国士无双        

与党和国家同向同行,百年征程的每一步都激荡着复旦人的跫跫足音。

在复旦校园里,有这样一座建筑,它是陈望道长期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为纪念他翻译首本《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他的旧居被命名为《共产党宣言》展示馆。101年前,他翻译的这本著作,引领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也为复旦大学注入了红色基因。

爱国,是青春的底色,1952年8月底,谢希德结束5年海外生活,毅然回国,执教于复旦大学物理系的同时,也逐渐成为我国半导体物理学科和表面物理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被称为“中国半导体科学之母”,她是新中国第一位女大学校长,是复旦的老校长,立德树人,把复旦推向世界。

上医的前身,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医学院,院长颜福庆,向世人宣告中国人自主创办医学院校的决心和能力,他“为人群服务、为人群灭除病苦”的情怀奠定了上医严谨求实的学风,树立了复旦上医人“为人群服务、为强国奋斗”的凌云壮志。2019年,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托管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及其直属附属医院探索在综合性大学办好医学院的新路。如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正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医学院迈进。

“中国核能之父”卢鹤绂在复旦工作、生活近半个世纪,物理是他的信仰,治学、育人、爱国、奉献。11位两弹元勋中有7位曾经是他的学生,身体力行,如日之恒,朴实无华,却蕴藏着无穷力量。

他是中国现代数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创立了中国微分几何学派,他还有一些响亮的名字——“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他也是复旦的老校长,他叫苏步青。他“毕生事业一教鞭”,把教学看成自己一生的事业,他永远激励着复旦师生从笃学精神和崇高师德中汲取不懈奋进的强大动力。

“中国的摩尔根”谈家桢在复旦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和第一个生命科学学院,“吾平生无所追求,终生之计在于树人”,坚持真理、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辛勤耕耘、甘为人梯的崇高师德,他感召着复旦青年一代立志报国、崇尚科学、勇攀高峰。

作为中国历史地理学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谭其骧在复旦大学创办我国第一个历史地理专业研究机构、第一个历史地理本科专业,他献身学术、服务国家,他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是该领域的开山之作,也是传世之作。

他是我们身边的好导师,是青藏高原上的植物学家,跋山涉水16年,采集了4000多万颗种子,“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钟扬,来自复旦。他扎根中国大地,以赤子之心播种未来,在“种子精神”的感召下,一批 “钟扬式”好老师、好党员正在接续奋斗,实现他未竟的梦想。

1919年5月6日清晨,复旦校钟,声声回响,奏响历史的强音,复旦学子闻声而聚,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复旦大学成为“五四运动”在上海的指挥部和大本营,“吾人义不独生,誓必前仆后继,以昭正义”,浩气长存的爱国壮歌清越至今。

嘉陵江畔,歌乐山下,在风雨如磐中唤醒黎明,血色的青春,时代的选择,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复旦红岩英烈。他们倒在了新中国成立的前夕,以鲜血换来了中国人民的解放。

当一所新型医学院在重庆平地突起,永远不要忘记那400多名上医人的名字,他们放弃上海优渥生活,溯江而上、一路高歌,在荒滩上建起重庆医学院,为西部医学教育高地建设燃烧自我,为西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奉献终身,“西迁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生动诠释。

干惊天动地事,做无名英雄。1961年,物理二系“58”中队全体研究人员连同仪器设备,集中到上海冶金所会战攻关,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作出重要贡献。“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他们留下的“两弹一星”精神,指引复旦人在新时代继续科研报国。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511名复旦白衣战士逆行出征,他们续写了复旦人爱国报国的英雄篇章,他们生动诠释了伟大抗疫精神。“人生意义何在乎?为人群服务;服务价值何在乎?为人群灭除痛苦。”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建设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打造科创高地,汇聚天下英才,瞄准世界前沿,聚力融合创新,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复旦力量。

脚底沾泥,托举阳光。2012年起,一批又一批复旦人定点帮扶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立足永平需求和复旦优势,给予了永平全方位、多维度的支持和帮扶,帮助永平脱贫摘帽、乡村振兴,复旦人与永平人携手同行,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在《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有一支由复旦青年师生党员组成的“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他们宣讲陈望道老校长追寻真理的故事,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之际,他们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这句嘱托铭刻在队员们心中,也彰显于复旦人的行动中。

复旦复旦旦复旦,巍巍学府文章焕。116年以来,复旦大学与党和国家命运休戚与共,淬炼成了 “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一代又一代复旦人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复旦精神,前赴后继、砥砺前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终生。

制图:实习编辑:边欣月责任编辑:李沁园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