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医老书记陈同生长女陈淮淮与学子座谈

作者:摄影: 视频: 来源:医学学工部发布时间:2021-05-07

4月28日,上医老书记、老院长陈同生长女陈淮淮来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与同学们亲切交流,追忆陈同生书记的人生故事。

陈同生(1906-1968),四川营山人。1924年参加革命,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师政治部股长、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今中国记协的前身)秘书长、新四军挺进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秘书长、中共中央华东局统战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6月调任上海第一医学院院长,同年10月兼任中共上海第一医学院党委书记。1963年任上海市委统战部部长。1968年1月逝世。

少年立志

据陈淮淮回忆,陈同生幼年时,祖母就教育他“人不怕三十而已,只怕死后无名”。后来陈同生进入了新式学堂,在当时的一位李姓老师的影响下,他逐渐意识到要去成为“中国现在需要的人”。

狱中斗争

陈淮淮告诉学子们,1934年,多名重要人物叛变,中国地下组织遭受严重破坏,陈同生被捕入狱。他在狱中饱受折磨,被拉去刑场陪斩也坚持不认罪,大家唱着《囚徒之歌》,互相鼓励,坚持着。




七七事变时,为了让无法联系的南监得到消息,陈同生故意在监狱唱抗日歌,与看守起冲突而返回南监,从而将消息传递到了那边的同志手中,虽遭受了毒打,陈同生只将其称其为“一笔过重的邮费”罢了。

陈淮淮为学子分享了陈同生回忆录中的一段话:

陈淮淮还深情回忆了陈同生与田汉在狱中结下的深厚情谊,逐字逐句解读田汉送给陈同生的诗《狱中赠陈侬非》:“夜半呻吟杂啸歌,南冠何幸近名河。养花恨我闲情少,谈鬼输君霸气多。中夏十年成血债,赵轩一击止颓波。乾坤硬骨馀多少,莫作顽铜一例磨。”

渔光曲的旋律依然在耳畔,革命前辈之间的惺惺相惜铸成一段段不朽的佳话。

渔光曲C200000BTooN1kU5Pf.mp4

奔赴前线

1940年,陈同生时任新四军挺进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在吴家桥,纵队即将陷入日、伪、顽的包围之中,陈同生代表纵队与顽固派的部队领导交涉,器宇轩昂,对方很快就撤走了队伍,不想其实纵队当时只有一个警卫班,完美的演了一出空城计。部队意图进入郭村休整,但顽固派队伍妄图在郭村打击挺进纵队,为避免内战,陈同生主动请缨前往泰州谈判。

陈淮淮讲道:“如果真的打起来的话,能不能打胜这一仗是不知道的,当时父亲去谈,我们都知道,如果打败了,他是回不来的,可是他毫不犹豫地骑上马走了,有一种诀别的那种感觉,不知道能不能回来,但是他去的时候完全没有一点怯懦。”

上医西迁

1955年,陈同生担任上海第一医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为了实现中央关于加强内地建设的发展战略,上医面临的最大任务就是搬迁重庆。这也是陈同生来到上医的第一项重大任务。陈淮淮说,这件事令她印象非常深刻。

陈同生与颜福庆交谈

新上任的陈同生在了解了上医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条件以后,决定去北京向卫生部、高教部的领导直陈己见。他说,上医搬迁很可能会鸡飞蛋打,而由上医援建重庆医学院的方案,则不仅上医可以继续发展,还可以在内地多一所高水平的医学院。周总理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当时就表示“那你就把重庆医学院的院长兼起来,给我把这所学校建好。”就这样,发展上医,建设重医的重任就都落在了陈同生的肩上。

于是,陈同生提出“母鸡下蛋”的方案,即把上医的教学、医疗、科研力量分出一部分,到重庆建一所新的医学院;同时,上医留在上海继续发展,作为重医的坚强后盾。

几十年过去了,今天的重医已经是我国西南一所高水平的医学教育科研基地,而上医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方面的骄人成绩更是数不胜数。实践证明了当时保留上医,援建重医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

爱护人才

陈同生十分爱护知识分子。上医的每一个教授都有自己精彩的故事,陈同生把上医的教授看成自己的朋友、战友,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为这些教授感到骄傲。他认为“知识分子是学校的主体,办学校离不开知识分子,没有教师,学校就办不成”。

陈淮淮回忆道:“我认为他真是热爱这些人,他愿意为这些人去冒这种险,愿意为这些人挡子弹,我认为他不是那种好像为了要利用你,将来我的学生培养出来了,我就可以把你们甩掉,他绝对不是这种人。他说起上医的这些医生、这些专家那是如数家珍的,每一个人都讲得清清楚楚的。”

“他曾经说过,知识分子不是地主资产阶级,他们的知识财富是在头脑里,我们应该团结他们,依靠他们,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让他们自觉自愿地把知识贡献出来,为人民服务。”

1957年上海第一医学院成立三十周年校庆时

陈同生与专家教授在上一医一号楼前合影

(左二起:左景銮、沈克非、胡文耀、颜福庆、陈同生、胡懋廉)

一位上医老干部这样回忆陈同生:“不论问题大小,哪怕是附属修配厂一个工人的问题,只要和工作有关,找陈院长,都会很快得到解决。“

陈淮淮也深有同感。她说:“他解决的事情也许都是很小的问题,但是非常具体,他就要求上医师生有什么事情就来找他,他愿意去为医学院解决所有的困难。其实他在上医只工作了十年,并不长,不过我觉得他一说起上海第一医学院就充满自豪感,他觉得这是全国最好的医学院,他做这些工作也是出于对医学院发自内心的热爱。”

治校有方

陈淮淮的讲述中,学子们得知陈同生书记很重视高校治理。他常常对干部们说:“办好社会主义的医学院,一要靠党的领导,二要靠专家教授,只有做好他们的工作,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他要求党政干部“兵对兵,将对将”地与知识分子交朋友,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依靠他们,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

他说:“高等学府就应该有高等学府的样子,上医的好学风很可贵,决不能在我们手里丢掉。”

关心党建

陈同生关心学校党政建设。1956年,上医有16人被评为一级教授,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但这16人中党员很少。陈同生在校党委会上建议发展高级知识分子入党,在他的亲自关心过问下,徐丰彦、杨国亮、陈又新等正副教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在当时影响很大。一年里,学校有208人申请入党,共发展新党员142人,其中学生党员63名。

关于学校团学工作,陈同生曾对时任团委书记郭晓燕同志说:“党调我来,要求我成为一流的党委书记,也要求你成为一流的团委书记。”他还说:“大学要为国家培养一代新型的医药卫生人才。新一代要胜过任何一代,也要使我们的国家胜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共青团要当好党的助手,要把这个任务当作一项伟大的事业来做。”

风范长存

1978年7月29日,中共上海市委在上海市革命公墓为陈同生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葬仪式,邓小平、叶剑英送了花圈。前来吊唁的各界群众达1200多人,上海各界送来的花圈从大厅延续至广场,又从广场延伸至道路两旁,直至殡仪馆的大门。

陈同生在1967年元旦给子女的信中写下一首诗。据陈淮淮描述,父亲当时就是用这首诗鼓励他们不畏惧流言蜚语,自信昂扬地待人处事。

“出入波涛里,辗转四十年。

老来逢多病,随遇求所安。

自问心无愧,何惧名有残。

甘为俯首牛,不怕釜中煎。

心中藏旭日,东升顶峰前。”会后,陈淮淮女士与到场老师、同学们合影留念。

“心中有一面不倒的红旗”——与陈同生长女陈淮淮女士的座谈会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主办,复旦大学克卿书院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承办。参加座谈会的还有医学学工部老师、医学学工部挂职“人才工程”和“青年复旦”队员以及“红枫”学生骨干培训计划学员。

(视频来源:中国纪录片网《数风流人物》戎马书生·陈同生;参考资料:《陈同生画传》《复旦名师剪影(医学卷)》)

制图:实习编辑:边欣月责任编辑:李沁园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