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01年前,陈望道老校长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引导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也把复旦大学和马克思主义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100年来,一代又一代复旦人赓续红色基因、坚定信仰信念,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强化教育报国、创新强国担当,共同绘就了复旦大学的光荣底色。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复旦大学官方平台联合话匣子、看看新闻开设“红色基因,赓续百年”专栏,推出100集融媒体系列报道,以音频、视频和图文等形式,全方位、多媒体、立体讲述一代又一代复旦人听党话、跟党走的生动故事。
在宁静肃穆的校史馆里,安放着一口形制古朴的钟。
它历经沧桑,外身铜锈斑斑,钟身一周,繁写楷体的六个大字“复旦大学校钟”赫然映入眼帘。
1916年,这口老校钟由锡铜合金烧铸而成,青灰色,高40厘米,直径43厘米,重48公斤,它日常“负责”上下课打铃,召集学生集会。102年前,它还见证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时光穿越回1919……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在此一举!”“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们起来呀!”
5月4日清晨,成千上万的传单伴随着学生们铿锵有力的嗓音,飞向北京城的四面八方,“五四运动”在北京轰轰烈烈地爆发了。
5月6日天刚亮,复旦校钟敲响。
“铛——铛——铛——”回荡在校园里的钟声,拉开了“五四运动”在上海的序幕。
学子们闻声而聚,一同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举动。一方面联系上海各大中学校,通电营救北京被捕学生;一方面积极准备参加5月7日举行的全市性的国民大会。
在拟定的电报稿得到33所大中学校的一致同意后,复旦学生迅速发出电报,强烈要求北京政府释放被捕学生:“若政府违背民意,滥肆权威”,“吾人义不独生,誓必前仆后继,以昭正义”。
另一方面,李登辉校长也积极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主张联合上海各校成立学生联合会。5月11日,上海学生联合会在寰球中国学生会成立,复旦5名学生担任关键职务,瞿宣颖起草了《上海学生联合会宣言》。因此,复旦大学成为了“五四运动”在上海的指挥部和大本营。
发轫于北京的“五四运动”,在上海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并逐渐到达高潮。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爱国青年与全国民众一同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五四运动”期间,复旦大学延聘了陈望道、刘大白、胡汉民等一批思想进步的教师,使复旦成为南方众望所归的新思潮摇篮。
那年那日,响彻校园的复旦钟声,便是“五四上海第一钟”,在这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中,复旦青年发挥了自己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
如今,这口复旦校钟依然伫立在校史馆里,继续见证着复旦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开拓创新、奋发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