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朴:他牺牲时,孩子才10个月大

作者:殷梦昊摄影: 视频: 来源:新闻文化网发布时间:2021-04-20

今年74岁的王继志,对父亲王朴已毫无印象。因为他在10个月的时候,爸爸就被捕了,“父亲的情况,全是听妈妈,还有其他人讲的”。

王朴,诞生于100年前,是中国共产党的同龄人。

1944年的一天深夜,重庆北碚复旦大学校园里,这名青年在夜色的掩护下张贴传单,时不时警惕地张望四周。当年,王朴23岁,是复旦大学新闻系大一新生。他还有个不为人知的身份——中国共产党南方局青年组联系的进步青年。

“我父亲之所以走上革命的道路,和复旦大学的培养教育是分不开的。在复旦,他接触到党的宣传并参与了学生运动。在复旦革命传统的影响下,他最后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王继志说。

在校期间,王朴如饥似渴地阅读大量马列著作,坚定了为党的事业奋斗的信念。他与同学一起创办《中国学生导报》,宣传共产主义思想,还担任报社财经委员会主任委员,为筹措资金四处奔走,成为复旦大学学生运动的骨干。

1945年1月,王朴响应南方局的号召,回到家乡加强群众工作,先后创办莲华小学、莲华中学,接办志华中学,并担任校长。在他的主持下,几所学校积极学习党的先进思想,创办夜校服务农民,成为党在农村开展革命宣传活动的战斗堡垒。到解放时,共培养数百名学生,在知识青年、工人、农民中发展党员约700人。

随着解放战争的深入,川东党组织急需经费购买粮食、药品和武器,王朴决定把家产全部献给他为之奋斗的神圣事业。在他的劝说下,母亲金永华变卖田产1480担,折合近两千两黄金,充当党的经费。

1948年4月27日,因叛徒出卖,王朴被捕,遭受严刑拷打,不为所动。资料记载,就在他被转移到“白公馆”时,王朴给妈妈和妻子留下了遗嘱:“请转告母亲,要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工作,给孩子取名‘继志’,继无产阶级革命之志。”从此,王成改名为王继志。

1949年10月28日,在重庆解放前夕,王朴在大坪刑场牺牲,年仅28岁。他将刑场作为最后的讲台,向沿途群众大声宣传共产主义真理,高喊“中国共产党万岁!新中国万岁!”英勇地走完了人生最后的途程。

“我10个月大时,他被捕。我1岁多时,他牺牲。但他的故事和精神,一直深深影响着我和一代代年轻人。”多年后的今天,王继志说起父亲,平静中透着坚定。 


相关链接:

有一群特殊的复旦人,他们在芳华之年,或捐躯沙场,或死于反动派牢狱,或为拯救同胞而牺牲。他们生活在不同年代,从事不同职业,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复旦大学烈士。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登记在册的烈士有52位,其中,红岩烈士10位,复旦大学也是全国红岩烈士最多的高校。

纵观历史,复旦的“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前进”的爱国传统与红色基因,一脉相承。1905年,复旦因怀抱教育救国的理念而建立。这一开端注定了在此后的日子里,复旦会成为进步力量的汇聚地。1925年,复旦成立了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成为最早成立中共党组织的高校之一,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反帝反封建活动。“九一八”事变后,在党的直接领导下,复旦成为上海学界抗日救亡的中心,出版进步刊物,宣传爱国民主进步思想和反帝抗日的主张。抗战胜利后,复旦民主气氛活跃。陈望道先生在重庆夏坝设立的新闻馆,成为当时最重要的民主阵地……

从1905年到1949年,在反动势力的巨大压力下,一批批爱国知识分子努力追求和探索救国救民真理时,选择了复旦。复旦不仅为他们的探索真理之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更悉心保护他们的爱国行动,使之免遭反动当局的迫害。

复旦-8_PDF.pdf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