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和挖掘人生的无限可能

作者:温瑞琪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1-03-24

标兵心语:优秀学生应当追求卓越,在所处的科研领域深耕,努力做出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应当心怀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攻研对国家建设具有实际意义的关键技术,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潘旭东: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三年级直博生,已有多项相关研究成果在 TPAMI、S&P、USENIX Security、ICML 等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作为网络安全科研工作者,他深刻认识到了网络空间安全对于保障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立志为建设网络强国贡献力量。


大二时,就读于软件学院的潘旭东因一个前沿讲座接触到了网络安全问题,加之跟随一位学长进行关于机器学习的基础理论研究,让他产生了将二者结合的想法。老师们注意到他扎实的数理基础和技术能力,有意识地引导他开展人工智能安全研究,于是他从大二起就开始跟随杨珉老师和张谧老师开展研究工作。

这一研究方向在当时看来还比较冷门,然而已经有大量不法分子试图从人工智能中发现漏洞以牟利。潘旭东说:“做这种安全研究就是去发现系统里存在的安全漏洞,找到修复漏洞的方法,以保障诸如金融、医疗等重要领域的安全。”

本科期间,他就完成了关于图像对抗攻击的研究,并被国际机器学习顶会 ICML‘18 录用。到目前为止,已以第一作者发表四篇文章,一篇在预发表期间。在研究生阶段,随着人工智能和5G网络成为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他的研究方向也更加聚焦于分布式智能系统的安全和隐私问题,特别是这类分布式系统中部分节点被恶意攻击或控制时的安全性问题。

以他曾发表在USENIX Security上的一篇研究成果为例,在车联网等分布式网络中,由于许多智能终端构成了分布式的智能系统,攻击者便有可能通过攻破其中某些终端以操控整个系统的安全。他们的研究成果相当于设计了一种防范措施,使得整个系统哪怕有一半以上的终端被攻破,仍然可以安全、正常地运行。

一路走来,他收获了许多荣誉,这与他追求卓越的态度、严以律己的努力和心怀社会的担当关系密不可分。

潘旭东一直保持着规律的日常作息。早上八点半、九点左右抵达实验室,晚上八点半离开,很少熬夜。从高二开始学习钢琴的他,至今保持练琴的习惯,在悠扬的琴声中得到些许放松。

他喜欢阅读哲学和社会学著作。西蒙娜·薇依对法国工厂的调研带领他思考资本积累的方式、思考机器和自动化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影响;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则让他将批判的目光投向当下被认为理所当然的思考和行为方式,看到人在高度科技化、自动化和经济现代化的情境下,仍然具有的“复数性”以及开启新的行动能力。

这些书籍虽和他的专业并不相关,但在潘旭东眼中,哲学和社会学的思辨无疑可以培养自己对抽象问题的思考力。另一方面,出于阅读原作的爱好和追求,他不断自学外语,为了读村上春树,他从高一开始学习日语,已经达到N1水平。为了读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他又断断续续地学习法语,目前已经可以熟练阅读和交流。

在兼容并包的曦园生活的七年,在潘旭东的记忆中,是图书馆和课堂间的每次穿梭,是从书本和讲座中汲取关于人类文明各个方面的知识,是和老师同学们从研讨班走回实验室的路上对于领域前沿进展的热烈讨论,以及那些思维碰撞的奇妙瞬间。

不论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谆谆校训,还是作为网络安全科研工作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都激励着他在知识的疆界砥砺前行。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