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医生们的“山海情”:20多年接力,新疆西藏云南都留下他们的足迹

作者:唐闻佳、陈勤奋摄影: 视频: 来源:文汇2021年2月25日发布时间:2021-02-26

这张老照片是周良辅院士在参加支边医疗队时留下的珍贵资料。

那时的周良辅还是妥妥的“小鲜肉”,便与神经外科的前辈们在祖国的大地上播撒扶贫帮困的种子。

今天(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举行。表彰名单上,有一群上海外科医生获得殊荣——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这20多年来,援疆、援藏、援滇,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的医生们接力援外,扎根当地,贡献技术,书写他们与当地贫困群众的“山海情”。

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作为目前亚洲最大的神经外科诊疗中心,始终把支援帮扶、助力脱贫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只要祖国需要,必定全力以赴。主任们全力支持,党支部推动落实,党员们踊跃报名。

张义教授上世纪90年代在新疆阿克苏支边时留下的身影。

张教授出发时他的女儿刚出生,张教授克服种种困难,在阿克苏一扎根就是3年。

他带领当地医生用简陋的器械开展了他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脑外科手术,拯救了许多鲜活的生命。

直到今天,张教授在阿克苏地区仍是家喻户晓,还有很多被张教授救治过的病人每年都会来上海看望他。

自1999年张义教授远赴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担任神经外科主任、进行三年的援疆工作开始,20多年来,先后派出30多名优秀的神经外科骨干援疆、援藏、援滇,执着地以医者大爱为当地患者带去希望,用高超医术助当地提高医疗水平。

喀什二院是上海组团式医疗援疆对口支援医院,神经科学作为7个重点临床诊治中心之一,由华山医院负责承建。以喀什二院为核心,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喀什地区,联动上海对口四县人民医院建设,并辐射喀什地区卫校及四县维吾尔医院等多个医疗卫生机构。

2010年至今,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先后派出田彦龙、赵帆、徐峰、周翔等医生援建喀什二院,成功协助喀什二院创建三甲,成功获评自治区临床重点专科;手术量稳步增长,三四级手术率逐年提高;论文从无到有,从普通期刊到核心期刊;基金从无到有,从地区级到省部级;成功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

2015年6月,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开启,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先后派出吴惺、虞剑、胡枢坤、高超、李培良等五位医生参加西部(西藏)脑科中心的建设工作。同时,张超、倪伟等医生奔赴西藏洛隆对口支援医疗扶贫。

这批医疗队员们克服海拔4000米的高原反应,先后开展了日喀则地区的第一台动脉瘤夹闭术、深部脑膜瘤切除术、CPA脑膜瘤切除术等复杂神经外科手术。在此基础上,筹备成立了西部(西藏)脑科中心,同时捐赠了价值10万元的手术器械。

高超同志在日喀则协助当地创建了日喀则第一个卒中中心的照片

2017年11月30日,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成功通过了三甲综合医院的专家组现场评审。2019年12月,日喀则地区脑卒中中心正式挂牌。

云南迪庆、腾冲、红河、嵩明等地,曾经留下曹晓运、庄冬晓、陈亮、丁兴华、徐铭、张海石、谢清等20余位华山医院神经外科骨干的脚印。庄冬晓教授在云南开创了团队化医疗扶贫的新模式,与迪庆州香格里拉市人民医院党支部缔结友好支部,进行医疗资源和学术帮扶。张海石副教授牵线搭桥与云南蒙自人民医院党支部开展共建。

这是庄冬晓教授在云南支边的照片,庄教授在云南开创了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化扶贫的新模式,除了和迪庆州香格里拉人民医院党支部缔结友好支部进行医疗资源和学术帮扶之外,神经外科的党员们还集体出资,资助了7名当地的贫困中学生,让他们顺利完成高中学业。

神经外科的扶贫足迹随着周良辅院士工作站和支边医疗队的发展,迅速遍布了祖国需要的地方,从云南到新疆,从西藏到青海,从贵州到广西,从江西到甘肃,到处都有华山神经外科扶贫帮困的身影

走出去,山海情;请进来,情谊深。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持续邀请受援单位医务人员来华山学习、进修;建立“支边专家工作站”,请周良辅院士、毛颖教授等大牌专家提供学术支持;利用“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学”,开展远程诊疗、远程培训、远程咨询;通过“以院包科”“传帮带”“师带徒”“三下乡义诊”等形式,变“输血”为“造血”,为当地培养人才,建设专科人才队伍。

到条件艰苦的地区去工作,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在人员选派上,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党支部每次都派出优秀医务人员,形成良好风气,争先恐后的氛围下,有些甚至需要通过打擂台的方式选拔产生。

“华山神外”也是这些援外医生最坚实的后盾,党支部始终关心着这些年轻专家,吴惺、宋剑平等经过锻炼的年轻专家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

庄冬晓教授、张海石副教授牵线的党支部共建项目,在党支部的有力支持下,给当地带去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党员们还集体出资,资助7名当地的贫困中学生顺利完成高中学业,并在他们考上大学后又继续资助完成大学学业。党支部主动与革命老区遵义取得联系,定期派专家前去学术培训、下乡义诊、手术演示。

图为当地报纸报道。大家知道,神经外科往往对手术器械、配套条件要求比较高,可队员们都能开动脑筋,

想出解决方案,能在现有条件下,用最安全的手术,将一个个以前无法救治的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建科近70年,抗美援朝、抗震救灾、事故救援、对口支援,优良传统代代相传。这个光荣的队伍伴随着新中国而来,始终与祖国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曾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上海市工人先锋号、上海改革开放30周年“健康上海十大成果”奖、上海市卫生系统世博服务品牌奖、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上海市模范集体、上海市政府质量金奖等重要荣誉。

华山医院院长、神经外科毛颖教授表示:

华山医院是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扶贫、救灾是天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最贫穷的地方都留下过我们老一辈医务人员的足迹,我们一直秉承着这样的传统。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是国家重点学科,组织神经外科专家有方法、成系列地去医疗扶贫,为当地打下神经外科技术基础,培养一支神经外科队伍,是义务,也是担当。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非常鼓舞人,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得到表彰,是对我们的激励。希望趁着这东风,我们能把医疗帮扶工作做得更好。

回顾往事,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张义教授这样说:

我于1999年至2002年在新疆阿克苏第一人民医院援疆工作三年。29岁去,32岁回,去时女儿6个月大,回来已是3岁大的小姑娘了。援疆经历,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历练,我明白了960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大地,不仅有上海的繁华,还有边疆村寨的困顿。2012年底,习总书记在河北阜平考察时,提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由此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打响了脱贫的攻坚战,历时8年,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回首个人经历,小家为大家,大家为国家。我们全科的各级同事尽己所能,积极投入到脱贫攻坚的一线战斗,既服务了大众,又了解了国情,锻炼了自己。当年我在阿克苏带过的学生,有的已经做科室主任,有的在做医院院长,我们还经常保持联系,这种友情深置于内心。

当年我在阿克苏救活的病人中,有维吾尔族、蒙古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现在他们有的已为人父为人母,有的已年过六旬退休在家。我很欣慰的是当初能把党的温暖带给他们,把上海的医疗技术留下来。中华民族具有无数的优良传统,其中尊老爱幼救苦救难的济世思想应该代代相传!

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党支部书记、虹桥院区副院长顾宇翔教授说:

作为党支部书记,此时此刻,我非常激动又满怀感动。回想起神经外科这些年的支边扶贫路,从周良辅院士到每一位华山神外人,都怀着让贫困地区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朴素愿望参与到支边扶贫的工作中。我们20多年如一日,不间断地选派优秀的医务人员到条件艰苦的地区去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先后派出30多名优秀的医务人员参加对口支援,助力脱贫攻坚。这些医务人员不畏条件艰苦、设施简陋,克服种种困难,发挥聪明才智,不仅为当地送上物质上的帮助,还同他们一起想办法、找措施,授人以渔,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总书记深情的话语彰显了人民领袖的赤子之心,我们也想请总书记放心,我们深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一定会珍惜荣誉,继续奋斗,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制图:实习编辑:何叶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