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院2019级硕士生刘浏 在融媒体时代担起“抱负”与“责任”

作者:项天鸽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1-02-05

开栏的话

心怀梦想  荣耀青春

“优秀学生标兵”是学校授予学生个人的最高荣誉称号,“十月评优”也成为有广泛影响的传统活动。去年10月初启动,经过单位推荐、通讯评审、终审答辩等程序,最终遴选出20名优秀学生标兵、20名优秀学生干部标兵和20个优秀学生集体标兵。他们代表了复旦学子在学术科研、学生工作、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方面的努力和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当代青年:“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 

“从创校第一天起,复旦就以‘作育国士’为目标。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是我们的百年夙愿、历史使命,更是必须要实现的国家战略。”代代学子传承红色基因,使命在肩,立奉献国家之志,立服务社会之志,用理想信念之光照亮奋斗之路,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绽放绚丽多彩的青春,在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成就闪闪发光的人生。特别在2020年这一举国共抗疫情的特殊之年,继续在学习、科研岗位上发光发热,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奋斗的青春成就了美丽人生,标兵们既是万千学子的学习标杆,更是学校育人成效的缩影。

“学校要搭建舞台,造就学生、为国育才;学生要用好舞台,成就自己、回报国家。”标兵们在这个广阔而丰富的舞台上,从志存高远到脚踏实地,从学思践悟到奋发有为,努力奋斗,展出了复旦风采,树立了青春榜样。 

校报从本期开始刊载标兵们的事迹,以激励更多学子拚搏奋斗。 


2020年11月22日,第八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在北京颁发,刘浏获得此届学子奖的特等奖。回顾“新闻之路”,他说,每个人的一生都在试图寻找与世界的某种关联,“新闻”是他了解世界并融入世界的途径,让他感知社会各式各样的发展,聆听时代的阵阵脉搏。 

实践出真知:新闻人的底色

刘浏本科毕业于新闻学院新闻学专业。在复旦本硕五年多的求学时光里,他拥有七段媒体实习经历。从新华社到人民日报,从上海广播电视台到解放日报,从实习记者到实习编辑,从特约评论员到数据新闻记者……

在大二暑假学院安排的小实习中,刘浏前往新华社,开启了人生的第一份实习,初次感受到新闻的魅力。因此,到了大四,刘浏再次前往新华社总社的对外部实习。

这一次刘浏遇上了语言能力上的挑战。面对外国读者,英文写作用词、句式结构、语法的准确性变得格外重要。在那段日子里,他每天花费大量时间积累单词,连坐地铁都在背单词。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独立完成了40个英文短视频的制作。

同期,他还担任了“澎湃新闻特约评论员”。“写评论需要有深厚的积累,能从一个热点事件延伸出一系列相关事件进行论证……”对此,刘浏坦言复旦的通识教育给了他敏锐的眼光与深刻的分析能力,助力他在写作中精炼地表达更多有理有据的想法。

但“除了笔头,新闻还是一个苦力活”。刘浏在新华社总社的实习结束后,又立即进入上海广播电视台实习。令他记忆犹新的是陪同老师采访时,不仅要扛着沉重的摄像机记录居民声音,还要及时在脑海里筛选重要信息,思考下一个要采访的问题。这是脑力和体力的双重锻炼,但正是这样的实地采访,让他融入到群众的生活中:“再累也要扛下去!”对他来说,扛在肩头的不只是摄像机,更是一份责任,“民众的声音正是靠着话筒、镜头传达出去的。” 

世界的展开:“新闻是一扇窗”

大二在新华社的第一份实习坚定了他新闻从业的理想,因为作为实习记者“见识了不一样的生活,让我觉得做新闻很有趣,想坚持下去。” 

在大三的实践项目“记录中国”中,他走进宁波,与伙伴共同记录城市发展。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返沪”变得异常艰难。但刘浏转念一想,为什么不趁此机会为家乡做点事呢?又一次,新闻打开了他的视野,他暑假进入家乡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多次前往乡村采访,深入挖掘民主法治示范村、水生态文明村建设的成功经验。惊喜地发现故土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发展中,也找到了回馈家乡的方式,通过撰写新闻帮助深山中的贫困户卖出滞销于家中的蜂蜜。这些报道被市级新闻平台、学习强国、央视等媒体转载。如今,在人民日报上海分社实习期间,刘浏又走进崇明区,观察乡村发展的另一种形态——民宿村。

他的奋发向上,正如他在颁奖现场说的那样,用“脚”丈量祖国大地,执“笔”记录中国现况。

在融媒体时代,迎接机遇与挑战

为了迎合“融媒体”这一时代的新需求,在大三,刘浏决定保研到新媒体传播专业,学习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闻技能。为了对新媒体领域有深入的理解,他进入解放日报·上观实习,锻炼数据挖掘能力,提升数据可视化的操作水平。也意识到,新的形式对从业者的要求非常高,需要新闻人花费大量时间熬夜思考选题,搜集与清洗数据,并将数据进行可视化。但这种挑战与磨砺也让他愈发要坚定地要走在新闻这条道路上:“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新技能,例如数据新闻、H5、短视频、编程等,这说明新闻这一领域还有非常广阔的空间,值得每一个新闻人去探索。”

与此同时,他也积极地将技能转化为实践。他关注到罕见病群体,通过数据和公益机构的采访了解罕见病患者真实的生活状态,形成的融媒体作品《罕行之路》在2020年上海国际大学生“卓越杯”智能媒体作品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而他在第四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作品《一医千儿》,则关注到“儿医荒”这一问题。数据、图表、互动……这些新形式让新闻走得更远,更加深入人心。

回顾七段实习,许多精彩的选题都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这是个奇妙的过程”,通过新闻他不仅报道了时代,也不断地将自己投身于服务社会的行列之中,开阔了眼界也提升了自我。

复旦-7_PDF.pdf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