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抗击新冠疫情大考之年。全校科技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请命出征、努力拼搏,迎风而进、逆风飞扬,为国家分忧、为人群服务,取得不少历史性新突破,不少关键数据再创新高,很多经验值得总结。今年是建党百年,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航程,学校也将开启迈向世界一流前列的新征程。我们站在百年大变局和百年新征程的交汇点上,也站在学校事业转段升级的起跑点上。科技创新是高校对接融入新发展格局、服务国家地方的主战场。希望同志们提高站位、强化担当、找准方向,汇聚起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的磅礴力量,加快学校“十四五”科技创新步伐,为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进入新发展阶段,科技创新是国家繁荣富强的立身之本,是在国际竞争中纵横捭阖的制胜之道。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这是中央主动识变应变、因时因势而动的战略选择。规划《建议》把创新驱动发展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既令人振奋,也更多感到使命压力。我想结合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再提三点要求。
第一,坚持改革引领,推动科技生产力创新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必须调整科研生产关系,加快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当前,推进校内科研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有三方面的要求和动力。
一是抢抓新科技革命先机,迫切需要我们构建新的科技创新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的方向领域、研究范式、创新模式层出不穷。总书记说,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是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关键。提供更多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供给,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制约,推动新科技快速应用和迭代升级,迫切需要为创新者创新,把综合国力和制度优势转为支撑国家发展的“筋骨”和国际竞争的“内力”。所以我们既要鼓励前沿探究、自由探索,提倡深蹲起跳,也要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贯彻“四个面向”的方针,把科研创新与服务国家紧密结合起来。要打好制度政策“组合拳”,着力强化大学的创新策源功能,发挥优势、激发潜力,聚焦服务国家重大科技和国防战略,聚焦服务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争取重大科研任务、培育重大创新团队、建设重大设施平台、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产出重大原创成果、解决重大实际问题。
二是对接服务国家创新体系,迫切需要我们调整定位、转型升级、重组力量。国家提出要推动科技创新力量布局、要素配置、人才队伍进一步体系化协同化,我们要系统把握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关键思路,找准高校科技工作的历史使命和功能定位。国家提出强化底线思维、领跑思维,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构建基础前沿和颠覆性创新的遴选支持机制,我们要深刻理解保障国家安全、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的战略逻辑,认清高校的优势特长和存在的短板弱项。国家提出建立顶层目标牵引、重大任务带动、基础能力支撑的科技组织模式,我们要准确掌握科技发展新格局的基本布局,提早加强校内布局和组织应对。教育部总结认为,高校目前有基础研究的良好土壤,但缺少“从0到1”的重大原创成果;承担了大量科技创新工作,但集成度、显示度不高,缺少独立系统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科研环境有急功近利、浮夸浮躁的倾向,不利于原创、不利于育人。这些短板瓶颈,我们也或多或少存在。要把深化改革作为破解体制机制深层次问题的“关键一招”,开创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新局面,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高水平推进“双一流”建设,迫切需要我们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实力和能力。高水平科技创新特别是重大原始创新,是一流大学的显著特征,是一流学科的重要支撑,也是一流人才培养的根本保障。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建学科基地,必须通过科研创新实践,才能产出一流成果、培育一流大师、培养一流人才,所以抓科研就是谋创新、谋创新就是创一流。当前,中央“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全国科技战线力量整合、体系重塑的态势明显,千军进发、号角连营的形势逼人,标兵快跑、战友发力、追兵逼近。复旦要更好发挥“国家队”“排头兵”作用,必须向改革要动力。要优化调整重大科研任务的组织实施机制,提升创新能力和服务国家社会的能级;健全基础前沿研究和融合创新支持机制,巩固扩大复旦在基础学科领域的战略优势,为扩大学科高原、造就新的学术高峰奠定厚实根基;积极稳妥推进评价体系改革,激发科研创新活力;推动人才培养链与创新链紧密衔接耦合,提升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要提高科技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在拓展科研深度、提升科研水平上下更大功夫,取得更多引领性原创性重大突破,助推我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的战略性转变。
总之,我们既要在科技创新上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也要在科研管理中突出问题导向、解决实际问题,让生产关系适应时代挑战和生产力发展,让社会主义大学制度体系协同高效,让所有办学要素活力竞相迸发,让每位创新者、改革者、奋斗者的创造性充分涌流。
第二,弘扬科学家精神,走出从人才强到国家强的创新发展新路径。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一定要在“人”的问题上筑牢立命之本,始终把师生为本、人才强校放在核心、落在实处。总书记对于高校勇挑重担、释放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潜力寄予厚望。不管是加强基础研究,还是夯实垫厚科技创新体系基础,都是长期艰巨的战略任务,是攻坚克难、滚石上山、久久为功的征途。只有潜心力行,才能释放潜力、激发潜能;同困难作斗争,既是智慧方法的角力,也是精神毅力的对垒。
今年9月,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再次强调了科学家精神。他说,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总书记总结的科学家精神,包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这六个方面是对新中国科技工作者精神丰碑的全面总结,也是复旦几代学人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知识报国、创新强国的真实写照。前不久,信息学院退休教师李郁芬教授逝世,“国家需要你,肯定要好好干”这样一句朴实的白话在校园内外广泛流传,反映出新时代仍然呼唤这样的爱国奋斗精神,仍然期待这样的知识分子风骨。
我们要以科学家精神,引领新时代创新之路。新征途上,一要提倡揭榜挂帅的魄力。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揭榜。国家有不论资质、不设门槛、选贤举能、唯求实效的决心,我们就要有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劲头。要通过改革,破除安之若素、安于现状的假清高,破除随遇而安、小富即安的真惰性,增强为国请命、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豪气。二要提倡卓越自主的胆力。要敢于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站到全球前沿、科学前沿,树立勇于开拓、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努力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十四五”期间,我们把服务上海放在服务国家的核心位置,不仅因为地处上海和长三角是我们的区位优势,更因为服务上海就是服务新发展格局,就是服务国家战略,就是冲击世界最高水平。三要提倡寂寞探究的定力。在复旦的学术史上,“寂寞出学问”“十年磨一剑”比比皆是,我们是全国最早实行“代表作”制度的高校,学校鼓励有真本事的教师“深水静流”。进入新发展阶段,要鼓励引导有能力、看准方向和问题的专家学者勤奋钻研,努力解决真问题、大问题,学校也将加大制度供给,为大家提供甘坐“冷板凳”、勇闯“无人区”的政策保障和工作条件。四要提倡团结协作的众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必然是创新要素一体化集成、创新资源一体化配置、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的创新共同体。老师们不仅要善于组织集团军、参与大会战,还要善于组织和参与合成集团军、发起多维度的立体协同作战,强化融合创新思维。学校和各单位都要更加重视协同团队的内部管理,肯定每个人的贡献,激发每个人的主动,配置好各种资源和要素。
我们还要以科学家精神,引领新时代的教书育人风尚。把弘扬科学家精神与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师生特别是青年人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把复旦人科技报国、创新强国的火热实践变成立德树人的大课堂,让为国创新、强国奋斗成为新一代复旦人奋发有为的最强音。
第三,加强党的领导,把引领支持科技创新作为党建带动治理、推动发展的重要任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是空话,而是要确保党中央的战略部署落地生根。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深化对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大局、促改革、聚人心、保落实,为学校提升创新服务能级、提高办学实力和治理能力,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组织保证和纪律保证。
加强政治建设也不能空转,而是要落到实实在在的行动上。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不能把科技创新看作纯业务工作。“双一流”建设是复旦最大的政治任务,科技创新也是政治。我们代表国家与世界最高水平对话,这是大国战略博弈的重点、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更是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重要阵地。各级党组织对科技创新和科研育人决不能掉以轻心、不闻不问,要从组织、体制、人才、服务保障等各方面全面关心、全力支持、全程保驾,用体制机制保障科研事业发展。各位党委书记要深刻认识到,新阶段新征程为基层党组织提高党建思政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提供了大平台、大课堂、大舞台。有教工党支部书记带领党员教师放弃节假日休息写科研项目本子,这种党员吃苦在前的行为与抗疫中“党员先上”的精神是异曲同工的。要把抓基层党建与实现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国家地方的生动场景结合起来,让为国创新、强国奋斗成为新时代复旦人奋发有为的最强音。
全校在创新强国奋斗中,要着力发挥和完善“三线联动”工作机制,保证中央部署“一线贯通”。面对激烈竞争,二级单位处在教书育人、扎根办学、服务社会、防控风险、治理改革第一线,二级党组织统筹本单位改革发展稳定的治理任务更加复杂,领导责任更加重大,自身强化政治功能、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治理能力的要求也更加迫切。“中场线”“生命线”对学校至关重要,要着力完善二级单位的治理架构和决策机制,体现党的坚强领导和有力保障。
同志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向世界一流前列的奋斗号角已经吹响。希望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斗新征程、创造新奇迹,争取原始创新有更大发现、融合创新有更大进展、转化应用创新有更大效益、制度创新有更大突破,为“十四五”抢先机、开新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