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张思团队在病原微生物识别受体领域取得重要成果。1月7日,相关研究成果以“Hepatic NOD2 promotes hepatocarcinogenesis via a RIP2-mediated proinfammatory response and a novel nuclear autophagy-mediated DNA damage mechanism”为题在J of Hematology & Oncology正式发表。该项研究利用多种转基因小鼠动物模型,阐明了病原微生物识别受体NOD2引起肝脏炎症和基因不稳定性的机制。
肝脏发生损伤时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和肠道渗透性增加,肠源性细菌成分通过门静脉系统到达肝脏,逐渐累积的细持续促进肝脏疾病发展,形成“二次打击”,但介导病原微生物二次打击的识别受体尚不明确。团队研究发现:细菌成分胞壁酰二肽可通过激活病原微生物识别受体NOD2,活化NF-κB、MAPK和STAT3信号通路,促进炎症因子的释放而加重肝脏炎症反应。更重要的是,首次发现NOD2激活后,能够进入细胞核,引起核自噬现象发生。同时降低核自噬降解维持基因组稳定的关键蛋白lamin A/C表达,从而增加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导致正常细胞转变为肿瘤细胞机率增加,增加致癌性。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怡博士、中山医院消化科唐文清博士、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胡亮副教授为并列第一作者。基础医学院张思老师,陈舌教授和中山医院消化科薛如意副主任是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病原微生物识别受体NOD2激活后,促进炎症因子的释放和基因不稳定性的机制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186/s13045-020-010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