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团委12月14日召开学习《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座谈会。各团学基层组织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对此书的阅读学习与思考体会展开交流。校团委书记赵强说,《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给了每一位教育者再次审视自身的机会,让我们认识到,育人,是一生的事,无论在何种岗位,何种处境,都要去积极培育祖国的下一代;也让我们意识到,育人,是育一个人的一生,要看到青年的未来,积极引导他们立大志、树大德、做大事。
经济学院世界经济专业2019级研究生杨宇禄:作为新时代青年人,我们正处于努力提高个人学习能力、增长知识、拓宽视野的大学阶段。应该利用这段蓬勃的时期,为今后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拓展知识面,不断充实自己的基础知识;要多接触不同领域的学科,发展成为具有跨学科知识背景的高素质人才;要获取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态度;更要重视实践、知行合一,用理论知识照亮实践的道路,用实践反观、检验学到的理论知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教导的那样,我们应“在社会的广阔天地大显身手,到基层去、到边远山区去,到社区去,到农村去,到军营去!志存高远的青年一代,立志要高,但起步要低,一定要脚踏实地,在基层摸爬滚打后,终会脱颖而出。”
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2019级研究生张凇淳:习总书记在与张宏樑同志交谈时表示:“你们虽然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实践结合,才能把水分挤掉。要给书本上的知识挤挤水,才能得到知识干货。”所以,我们要注重“脱水”,走出学校,走到社会中去,实践出真知。同时也要注重“脱水”与“注水”相结合,对于新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真正做到“为有源头活水来”。
数学科学学院计算数学专业2019级的研究生霍可涵: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有两个感受,一是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的关心关注和殷切期望;二是总书记的脚踏实地、自找“苦”吃的实干精神。这使我对青年基层实践有了新的体会:第一,实践也是一次调研、一次自我对基层工作的主题学习。书中提到,总书记刚到正定基层就开展了长达三个月的调研,了解社情,充分深入基层以至于“找不到人”。只有在实践中调研学习,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真正贯彻学思悟践。在参加支教团,深入宁南山区基层之前,我作为一名理科生,对“脱贫攻坚”“西部基层”这样的词几乎只有来自纸面上、新闻上的了解。通过这一年在黄土地上的锻炼和学习,我对基本国情、基层政策都有了生动的认识,对祖国、对西部发展有了深厚的情感与牵挂。我想,作为育人的一部分,只有更多的青年参与到广泛的实践中,真正认识和了解这一主题,才能想出更好的点子,孵化更好的项目,真正服务国家战略。第二,总书记要求青年人要自找“苦”吃,就是在基层实践的“苦”中充分锻炼。结合自身经历,不同的志愿服务、实践项目对我们的锻炼和提高程度是不同的,当作为团干部参与育人环节时,我们可以从自身出发,为青年人的实践和志愿服务项目做筛选和进一步优化,使锻炼更加有效,不做无用功。
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2017级本科生林伯韬:我与同学们返回了宁夏的海原、西海固等比较贫困的地区,发现了自己家乡的另外一面。社会实践让我知道,哪怕是自己曾经以为很了解的地方,只要换一种渠道和思路,走进困难群众所在之处,都会有新的认识和不同的收获。因此我特别注重在寒暑假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去了梁家河、厦门等地,实地了解到它们的发展现状和建设水平。在接下来即将开始的一年西部支教生活中,我会更多地将视角再放到西部的基层中,在基层中看一看,走一走,进行更多的学习与思考。